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在非洲:伙伴还是机会主义者?

作 者: 米兰(Mael
导 师: 刘德斌;张乃和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世界史
关键词: 中国 非洲 债务 软权力 均势 全球化 战略合作伙伴
分类号: D822.3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33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高速的经济增长率正促使中国向着领导世界的地位迈进,这促使许多分析家开始考虑其区域和国际的战略意图和目标。中国在国际大家庭中的独特地位,意味着它拥有可以被视为发达国家(作为安全理事会的一员)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重身份。它与发展中国家交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5年的万隆会议,在会上中方表达了发展中国家渴望恢复尊严和决心掌握自己命运的宣言。在过去几年中,中国已经改变其外交政策,开始从对抗走向合作,从革命到经济发展,从孤立到国际参与。近年来,中国逐渐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联系,而中非关系以高层官方往来,贸易及同非洲国家合作为主要形式。有人认为中国是将非洲作为一个合作伙伴,以实现其能源,贸易和地域利益方面的战略目标。第一章中非关系的历史背景中非合作互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首次接触始于14C早期,明朝皇帝派遣船只到达非洲东海岸。当时,双方在彼此的势力范围内都非常强大。15世纪,著名的中国航海家郑和率领舰队,曾三次到达非洲东海岸,停靠在摩加迪沙,莫桑比克和桑给巴尔地区。该时期通常被认作中非交流的顶点。在这个时代不仅有互访,而且包括货物贸易以及科技交流。所有这些,不仅促进了双方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而且也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的文明与进步。十五世纪后,由于非洲大陆的殖民统治,中非之间的接触被迫中止。不过随着二战后殖民枷锁被打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及许多非洲国家的相继独立,中非之间再次开始了逐渐深入的交往。当代中非关系追溯于1956年北京首次和埃及建立外交关系。中国对于非洲五六十年代的民族解放运动及反帝国主义、反种族歧视的运动都给予了物质和道义支持。作为冷战竞争的一部分,为影响后殖民地时代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也承担了主要的基础设施建设。1963年末,在周恩来总理著名的非洲十国访问期间,他提出的“五项基本原则”为中非友好合作提供了基础,开始成为中国和非洲建立外交关系的原则。中非新型战略合作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安全,国际事务等各个领域。第二章中非合作: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冷战结束后,特别是70年代末邓小平改革以来,中国开始作为一个经济强国出现,中非关系的基础也从意识形态转变为商业关系。中国对非洲外交政策两个主要目标反映了其国内的优先事项:保持经济增长和政治稳定。首先,中国经济增长所依赖的自然资源需求,促使它与非洲领导人签署合同以保证获得这些资源;其次,为保持国内稳定,共产党的统治有赖于包括坚持领土完整的民族主义情绪,通过发展和非洲国家的关系,中国试图避免台湾作为一个主权国家而分裂以及得到像联合国这样的国际组织的同盟。为实现这些目标,北京当局采取的是软实力和包括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具体外交原则相结合的手段,这令中非双方的关系进一步密切。非洲领导人对于这种能够摆脱西方制裁和人权问题,用自然资源换取信贷和基础设施的态势非常欢迎。第三章关于中国在非洲的不同声音西方列强们一直认为,从殖民时代的遗产及冷战时期的地缘政治影响到现在,他们在非洲大陆设立的跨国公司都存在优势。西方国家仍然坚持认为非洲是它们的势力范围,而中国则是该地区的一个外部成员。因此随着中国在非洲的扩展和加深,双方在能源供应安全方面的冲突越来越多。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的政治家和商人们令非洲大为惊讶,中国对于原材料需求的增加导致它能够平衡非洲日益增长的商品和劳务输出带来的贸易赤字。同时,中国并未轻视它的非州政策的意识形态部分,一再强调南南合作和推动世界新秩序,它的巨额投资中都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本文所阐述的问题是中国的利益目标和非洲联系在一起。中国是正在试图建立一个与当前的世界秩序不同的道德价值为基础的新秩序,还是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者,开发非洲资源,以满足其日益增长的对原材料的需求。本文评估了中国非洲政策所能承受外界批评和期望的限度,结果表明,其政策的修改主要发生在长远利益受到威胁时。论文从大量文献入手,考察了中国在非洲多方面行为的意图,这种做法不仅使我们能够再次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非洲政策的改变,而且还有助于辩论中国是在保持现状还是修正主义。作者试图对中国在非洲所参与的事务及结果做出评估。从各种原因来看,这种参与都不可轻视。首先,它增加了非洲和北方发生关系的实力。其次,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崛起迫使非洲国家和南方的发展中国家反思,并采取主动行动,以解决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再次,对于非洲的政策制定者来说,更细致入微地了解有关中方的各种影响,对于非洲的经济和发展道路是必要的。对于悲观主义者中国是一个可怕的威胁,而对乐观主义者则是一个诱人的机会。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在非洲的行为是纯粹的攫取还是对其发展有影响。第四章中国在非洲的正面和负面效应在本章,作者会讨论双方合作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中非关系事实上符合双方利益,因为双方各有所需。从中方角度来讲,他们想推动多极化,获得丰富的自然资源(石油和原材料),被承认“一个中国”以及联合国的投票数等;从非洲方面来讲,不再有殖民化,支持政变和暗杀非洲领导人的历史。他们也钟爱互不干涉,而中国也乐于投资冲突后的国家。其他优势包括可以开辟非洲市场,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贸易,援助和投资的巨大增长,取消债务项目,基础设施…这些都成为中非关系可能带来的有利条件。对于非洲国家而言,中非关系的负面效应可被总结成几个方面,首要事实是非洲可能成为中国倾销质次价低商品的场所,中国和非洲的军火贸易,中国在非洲的商人阶层的成功将非洲企业排挤出去,造成不平衡的经济关系,在商品交易中不受欢迎的制度成为了发展中非关系的一些不利因素。

全文目录


Synopsis  4-6
Introduction  6-8
Chapter On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Sino-African Relations  8-16
  1.1 Early Relation  8-9
  1.2 Foundation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9-12
  1.3 Ideological Initiations  12-16
Chapter –Two Sino-African Cooperation  16-30
  2.1 China’s Shift in Policy towards Africa  17-24
  2.2 Non-Interference Policy  24-27
  2.3 Sino-African Energy Cooperation  27-30
Chapter Three –Different Voices on China’s Presence in Africa  30-39
  3.1 Western Suspicions  30-33
  3.2 Debate on the Main Reason behind the Engagement  33-36
  3.3 Is China like the West?  36-39
Chapter Fou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hina in Africa  39-50
  4.1 Neo-colonial Power?  39-41
  4.2 Benefits from the Market Strategies  41-44
  4.3 The Problem of Corrupt Regimes  44-50
Conclusion  50-54
Bibliography  54-59
中文摘要  59-62
Abstract  62-66

相似论文

  1.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2. 中国电视媒体话语范式演变的多视角分析,G220
  3. 新中国对非洲的文化外交研究,D822
  4. 福建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研究(1949-1976),D665
  5. 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攻防转换的研究分析,G841
  6.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服装结构研究,TS941.1
  7. 后配额时代中印纺织品贸易发展关系研究,F752.7
  8. 哲学视域下的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研究,D25
  9.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D61
  10. 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观演变中的思维方式变革,D61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宗教政策研究,D635
  12. 医药类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结构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F275
  13.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制度完善研究,D922.68
  14. 传播学视域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B27
  15.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改革与完善的路径选择,D25
  16. 论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建设,D262.11
  17. 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研究,D616
  18. 我国大学文科教育本质和功能的反思,G649.2
  19. 我国企业档案管理体制的发展与演变,G275.9
  20. 中国科技传播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G301
  21. 夏南牛和中国西门塔尔牛肉品特性的比较研究,S823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外交、国际关系 > 中国外交 > 对外关系 > 与各国政府的关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