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男性少年犯孤独感及其与人际容纳、社会支持的关系

作 者: 于少杰
导 师: 刘建清
学 校: 中国政法大学
专 业: 应用心理学
关键词: 孤独感 少年犯 容纳他人 被人容纳 领悟社会支持(PSSS)
分类号: D917.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9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孤独感是一种不愉快的心理体验,长期严重的孤独感会降低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国外对孤独感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国内心理学界近年来也对孤独感给予了高度关注,本文通过详细的文献回顾,主要对孤独感的概念、理论、研究方法、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本研究通过对400名少年犯和230名男性大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达到以下研究目的:(1)了解少年犯孤独感的现状、人口统计学变量不同的少年犯孤独感的差异情况;(2)分析少年犯孤独感与变量间的相关关系;(4)采用路径分析探求少年犯社会支持、容纳他人、被人容纳和孤独感之间复杂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少年犯普遍存在较高的孤独感,显著高于大学生群体;(2)少年犯孤独感在人口统计学变量(年龄、教育水平、进劳教所次数、刑期和剩余刑期)各个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户口、是否独生子女、父母情形的各个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3)是否独生子女和父母情形对少年犯孤独感存在主效应,是否独生子女和父母情形对少年犯孤独感存在交互作用;(4)社会支持、容纳他人、被人容纳与少年犯孤独感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5)社会支持、容纳他人、被人容纳对少年犯孤独感有显著预测作用;(6)路径分析表明,容纳他人、被人容纳对少年犯孤独感有直接的预测作用,被人容纳通过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间接作用于孤独感。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1章 引言  9-11
第2章 文献综述  11-21
  2.1 孤独感含义的界定  11-13
  2.2 主要心理学派对孤独感的理论研究  13-14
    2.2.1 存在主义与人本主义的观点  13
    2.2.2 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  13-14
    2.2.3 认知及行为主义的观点  14
  2.3 孤独感的测量方法  14-15
    2.3.1 国外开发的测量孤独感的工具  14-15
    2.3.2 国内开发的测量孤独感的工具  15
  2.4 孤独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15-18
    2.4.1 社会支持对孤独感的影响因素  15-17
    2.4.2 人际容纳(容纳他人、被人容纳)与孤独感  17-18
    2.4.3 人际容纳与社会支持关系  18
  2.5 罪犯孤独感的研究现状  18-19
  2.6 已有研究不足与本研究意义  19-21
    2.6.1 已有研究不足  19-20
    2.6.2 本研究意义  20-21
第3章 研究架构  21-22
  3.1 选题原因  21
  3.2 问题提出  21-22
第4章 实证研究  22-40
  4.1 研究方法  22-25
    4.1.1 研究对象  22
    4.1.2 研究工具  22-23
    4.1.3 研究程序  23-25
  4.2 研究一 少年犯的孤独感情况  25-31
    4.2.1 研究目的  25
    4.2.2 研究假设  25
    4.2.3 研究结果  25-31
  4.3 研究二 少年犯的社会支持和人际容纳情况  31-35
    4.3.1 研究目的  31
    4.3.2 研究假设  31
    4.3.3 研究结果  31-35
  4.4 研究三 回归分析  35-37
    4.4.1 研究目的  35
    4.4.2 研究假设  35
    4.4.3 研究结果  35-37
  4.5 研究四 路径分析  37-40
    4.5.1 研究目的  37
    4.5.2 研究假设  37-38
    4.5.3 研究结果  38-40
第5章 结果与分析  40-46
  5.1 少年犯孤独感的总体状况  40
  5.2 人口统计学变量与少年犯孤独感  40-43
    5.2.1 户口与少年犯孤独感  40-41
    5.2.3 是否独生子女与孤独感  41
    5.2.5 父母情形与少年犯孤独感  41-42
    5.2.4 其他人口学变量与孤独感  42-43
  5.3 社会支持与少年犯孤独感  43-44
    5.3.1 社会支持与孤独感  43-44
  5.4 被人容纳、容纳他人与孤独感、以及社会支持对两者的中介作用  44-45
    5.4.1 被人容纳与孤独感  44
    5.4.2 容纳他人与孤独感  44
    5.4.3 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  44-45
  5.6 本研究不足与创新之处  45-46
    5.6.1 研究不足  45
    5.6.2 创新之处  45-46
第6章 结论  46-47
参考文献  47-54
附录  54-58
后记  58

相似论文

  1. 广州市小学生社会接纳性、孤独感与学校归属感关系的研究,G625.5
  2. 大学生孤独感、社会支持状况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B844.2
  3. 福州地区流动初中生孤独感状况与家庭环境的相关研究,B844.2
  4. 男性青少年犯家庭环境、父母养育方式、人格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研究,C913.5
  5. 内观认知疗法对单亲医学生心身症状及心理行为问题干预研究,B844.2
  6. 大学生网络激情与人格特征和孤独感的关系,B844.2
  7. 大学生网络与现实自我表露的量表编制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B844.2
  8. 音乐团体治疗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证研究,J618
  9. 少年犯的缓刑适用及其社区矫正,D922.183
  10. 论少年犯罪与社区矫正,D926.8
  11. 从社区矫正看少年犯出狱后的社会适应问题,C913.5
  12. 小学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同伴接纳/拒绝与受欺负的关系研究,B844.2
  13. 男性青少年犯罪与家庭环境、生活方式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干预对策的研究,C913.5
  14. 不定期刑比较研究,D914
  15. 刑释少年犯重新犯罪问题研究,D669.5
  16. 女性服刑人员中精神创伤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关系以及PTSD的心理学、认知功能、神经生化研究,R749.5
  17. 童年中后期同伴交往的发展与心理适应:3年追踪研究,B844.1
  18. 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网络成瘾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B844.2
  19. 大学生依恋内部工作模式、人际关系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B844.2
  20. 女大未婚,C913.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法学各部门 > 犯罪学 > 犯罪心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