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研究

作 者: 袁笋冰
导 师: 林林
学 校: 中国政法大学
专 业: 比较法学
关键词: 违约精神损害 禀赋效应 公共领域
分类号: D92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18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构建完善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我国民法理论中的重要课题,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是此制度的核心问题之一,事关国家法制的统一、司法的公正以及民事权益的保护水平,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对于违约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一方面都秉持违约所致之精神损害不具获得赔偿之可能性;另一方面则针对该原则发展出一系列的例外以给予特定情形下的违约精神损害以赔偿。这种例外情形在各国又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在英国,主要为以下三种情形:(1)合同的目的就是提供安宁和快乐的享受;(2)合同的目的是为了摆脱痛苦与烦恼;(3)由于身体上的不便所造成的非财产损害。在美国,最突出的表现是《美国合同法重述》(第二次)第353条所作的规定:因情绪受困而产生的精神方面的损害不能获得赔偿,除非违约同时伴随有身体上的伤害,或者合同或者违约是如此的特殊以至于严重的情绪受扰成为一种极可能发生的结果。在德国,则通过“一般人格权”的创设以及“非财产上损害的商业化”理论的运用来达至对违约精神损害的维护。在法国,对违约精神损害赔偿表现得极其宽宏大度,凡是有非财产损害发生的地方,无论是因侵权引起抑或由违约造成,几乎都可以请求赔偿。而在我国,无论是学界还是司法实践,对于违约精神损害赔偿都没有统一的意见,也没有形成一定的类型。法院在遇到这一问题的时候,更多的是选择调解的方式结案以回避对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定性。对于所有的这些例外情形,在笔者看来,主要是由于侵权法规则与合同法规则的混淆适用,从而导致对于违约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出现混杂不堪的局面。也正是基于此,笔者才认为,真正解决违约精神损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将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视角关注于合同法本身的相关规则之上。而这种视角的转换也正是笔者对违约精神损害赔偿予以重构的基础所在。在对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重构方面,笔者首先依据禀赋效应提出了精神损害的广泛性,并依据市场专业化背景下个体自由的丧失提出了精神损害的严重性。在此分析的基础上,笔者指出了合同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对待精神利益的两种主要选择:一是基于公共领域理论之上的当事人对自身精神利益的放弃;二是当事人以明示的方式对精神利益的界定。在前一种情形,违约精神损害并不需要获得赔偿;而在后一种,违约精神损害需要获得赔偿。因此,这里的主要问题便是在什么情形下构成当事人对精神利益的界定。笔者认为应为以下两种情形:1、以特定条款对精神利益予以明示;2、合同的主要或者是重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精神利益。通过这一过程,就完全使得违约精神损害得以摆脱侵权法的干扰,并最终确立了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4-7
一、引言  7
二、对“精神损害”的界定  7-8
三、关于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主要学说与案例  8-25
  (一) 英国法  8-12
    1、否定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经典案例  8-11
    2、阿迪斯规则的例外  11-12
  (二) 美国法  12-14
  (三) 德国法  14-16
  (四) 法国法  16-17
  (五) 我国法  17-25
    1、学界的态度  17-19
    2、立法  19-20
    3、判例  20-25
四、违约精神损害赔偿混乱状况的比较分析  25-27
五、对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重构  27-38
  (一) 对主体精神利益的分析  28-31
    1、因主体身体之外的物的损失所带来的精神伤害  28-31
    2、因主体自身身体或心理方面遭受的精神损害  31
  (二) 合同订立时主体行为的分析  31-37
    1、产权的经济分析:公共领域问题  32-33
    2、当事人对公共领域之精神利益的放弃  33
    3、当事人对公共领域之精神利益的界定  33-36
    4、边际情形:重大精神利益在合同签订之后才出现的  36-37
  (三)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要件——可预见性  37-38
六、结论  38-39
参考文献  39-42

相似论文

  1. 基于微博构建的公共领域研究,G206
  2. 因合同违约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若干问题研究,D923
  3. 知识共享和著作权制度的未来模式,D923.41
  4. 交往范式及其对泰国社会现代转型的启示,B089.1
  5. 违约中的精神损害赔偿,D923
  6. 网络条件下青年群体公共和私人领域的构建与维护,C913.5
  7. 另类媒介、草根组织与中国西部的艾滋干预,G206
  8. 中国青年网民对微博的使用态度研究,G206
  9. 网络互动与公共领域的重构,G206
  10. 哈贝马斯及其《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研究,B516
  11.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研究,D923
  12. 汉娜·阿伦特公共领域思想研究,D09
  13. 当代中国公共领域构建问题的探讨,D630
  14. “引爆型”公共事件何以可能,D630
  15. 我国老年报对老年人形象的再现研究,G216.3
  16.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研究,D923.6
  17. 公共领域的发育与群体性事件的化解研究,D630
  18. 网络时代的政府公信力研究,D630
  19. 浅析网络公共领域中的网络舆情,G206
  20.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探析,D923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民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