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公共领域的发育与群体性事件的化解研究

作 者: 李伟康
导 师: 薛冰
学 校: 西北大学
专 业: 行政管理学
关键词: 公民不服从 利益表达 公共领域 群体性事件
分类号: D63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7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致使社会系统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化,社会利益主体、利益关系日益多元化、复杂化,公民的民主意识、权利意识、参与意识日益增强,对与自身利益高度相关的公共事务表现出了高度的参与热情。然而,目前我国体制内主要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人民代表大会、信访和听证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充分满足公众政治参与的要求,而能供公民公开、自由、平等地发表意见,表达利益诉求的公共平台尚未建立起来,群体性事件就成为公民表达利益诉求,争得话语权,扩大影响,寻求与政府对话的常见方式。从本质上来讲,群体性事件是一种公民不服从行为,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公共领域发育不完善,公共领域没能担当起公民与国家矛盾“缓冲器”的重任。本文以公共领域理论为基础,主张通过创设各种条件促进公共领域发育,以拓宽公民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从而化解群体性事件。从我国历史和现实来看,公共领域的发育应该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渐进式的道路,具体包括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宪政建设为公共领域发育提供制度环境;通过培植民间组织、重构传媒的公共性、完善听证会以及发展网络公共领域等社会力量,壮大公共领域基础;通过学校公民教育、民间组织的锻炼、重大社会事件等方式,引导公民进行全民大讨论,培养公民意识。本文试图通过发育公共领域,为公众提供一个能够就公共事务进行公开、自由、平等、理性的对话,协商,辩论的公共平台,并最终达成公共意见,及时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从而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5
目录  5-7
引言  7-8
第一章 绪论  8-15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8-9
    1.1.1 选题背景  8
    1.1.2 研究意义  8-9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9-12
    1.2.1 国外研究综述  9-11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1-12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2-13
    1.3.1 研究思路  12-13
    1.3.2 研究方法  13
  1.4 文章新意和难点  13-15
    1.4.1 新意  13-14
    1.4.2 难点  14-15
第二章 公共领域的发育是化解群体性事件的有效途径  15-28
  2.1 "公民不服从"视域下的群体性事件解析  15-18
    2.1.1 群体性事件的内涵及分类  15-16
    2.1.2 "公民不服从"视域下的群体性事件再审视  16-18
  2.2 公共领域理论概述  18-23
    2.2.1 公共领域的内涵  19-20
    2.2.2 公共领域的构成要素  20-22
    2.2.3 公共领域的功能  22-23
  2.3 群体性事件爆发的原因与化解途径探析  23-28
    2.3.1 公共领域缺位:群体性事件爆发的深层原因  23-25
    2.3.2 公共领域的发育:化解群体性事件的有效途径  25-28
第三章 我国公共领域的形成与发育状况  28-32
  3.1 我国对公共领域存在与否的理论之争  28-29
  3.2 我国公共领域的形成发育状况  29-32
    3.2.1 市场经济:公共领域发育的基础  29-30
    3.2.2 作为公共领域现实载体的民间组织发展  30
    3.2.3 公共舆论形成的传播媒介发展  30-32
第四章 公共领域发育视角下的我国群体性事件化解  32-41
  4.1 我国公共领域发育的路径选择  32-33
  4.2 我国公共领域发育的策略探索  33-34
  4.3 我国群体性事件化解的条件创设  34-41
    4.3.1 制度环境创设  34-35
    4.3.2 社会力量培植  35-38
    4.3.3 公民意识培养  38-41
结论  41-42
参考文献  42-4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47-48
致谢  48

相似论文

  1. 农村群体性事件与基层政府治理对策研究,D631.4
  2.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群体性突发事件研究,D630
  3. 《瞭望》与《南风窗》群体性事件报道策略比较研究,G212.2
  4. 当前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研究,D61
  5. 政府和谐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博弈分析,D630
  6. 群体性事件中的羊群行为研究,D630
  7. 大连市G区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研究,D631.4
  8. 对转型期我国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学分析,C912.6
  9. 基于微博构建的公共领域研究,G206
  10. 群体性事件的法律规制,D631.4
  11. 群体性事件的法律防控与解决机制,D631.4
  12. 无意思联络网络群体性侵权研究,D913
  13. 群体性事件中“非直接利益性”研究,D631.4
  14.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初探,D631.4
  15. 群体性事件的媒体应对研究,D631.4
  16. 知识共享和著作权制度的未来模式,D923.41
  17. 交往范式及其对泰国社会现代转型的启示,B089.1
  18. 社区群体性事件的应对研究,D631.4
  19. 传播学视角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研究,G206
  20. 高校群体性事件预防研究,D631.4
  21. 上海郊区群体性事件防控机制研究,D631.4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国家行政管理 >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