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生态足迹的陕西省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作 者: 张晓娜
导 师: 何爱平
学 校: 西北大学
专 业: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关键词: 土地可持续利用 生态足迹 生态赤字 生态承载力 陕西省
分类号: F30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32次
引 用: 7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物质基础,是人类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人类的生存空间、生产活动等都与土地有着密切的联系。土地利用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界相互影响与交互作用最直接和最密切的关系。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规模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土地持续利用是实现人类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基于此,本文借鉴当前国际上最新提出的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方法——“生态足迹法”,并结合土地可持续发展理论,对陕西省土地可持续利用进行了分析与评价。本文对国内外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已有研究状况进行了回顾,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论述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内涵、基本理念;详细介绍了生态足迹的基本概念,深入分析了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方法和步骤,并做出客观评价。在上述理论基础下,用EXCEL软件计算了陕西省土地利用的动态度,构建了陕西省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陕西省土地利用动态度的计算结果表明,陕西省8年土地利用变化率很快,年变化率达到3.43%;对陕西省2007年生态足迹及2000-2007年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陕西省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已处于不可持续状态。生态足迹从2000年的1.017633hm~2,增加到2007年的1.900797hm~2,人均增长了0.88hm~2,年均增长率为11.04%;生态赤字由2000年的0.143531hm~2,增长到2007年的1.118666hm~2,生态赤字绝对值增大了0.975135hm~2,年增长率为12.19%。生态足迹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土地可持续利用处于绝对生态压力中。本文还通过与生态足迹相关经济模型的比较分析来补充评价陕西省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程度,结果表明,虽然陕西省土地利用处于绝对生态压力之中,但并没有阻碍经济的发展,土地发展仍具备一定的潜力。根据以上的分析结果,针对陕西省土地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对缓解生态赤字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提出如下政策建议:(1)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并正确引导消费趋向;(2)建立耕地保护的长效机制以提高耕地质量;(3)大力搞好土地生态与环境建设从而实现土地利用的生态可持续性;(4)建立由土地供给引导和制约土地需求机制;(5)健全城市建设用地节约与集约利用政策:(6)加快土地利用规划的相关法律建设。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8
第一章 引言  8-14
  1.1 研究背景  8-10
    1.1.1 国际背景  8-9
    1.1.2 国内背景  9-10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0-11
    1.2.1 研究目的  10
    1.2.2 研究意义  10-11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框架图  11-13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13-14
第二章 国内外土地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进展  14-19
  2.1 国外研究情况  14-15
  2.2 国内研究进展  15-17
  2.3 简要评述  17-19
第三章 理论基础  19-29
  3.1 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  19-22
    3.1.1 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的基本内涵  19-20
    3.1.2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理念  20-22
  3.2 生态足迹的基本理论与模型研究  22-27
    3.2.1 生态足迹理论产生的背景  22-23
    3.2.2 生态足迹模型的基本概念  23-25
    3.2.3 生态足迹模型的分析与计算步骤  25-27
  3.3 生态足迹模型述评  27-29
第四章 研究区域背景分析  29-35
  4.1 陕西省概况  29
  4.2 陕西省2007年社会经济现状及变化情况  29-32
    4.2.1 社会经济现状  29-30
    4.2.2 社会经济变化情况  30-32
  4.3 陕西省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情况  32-35
    4.3.1 土地利用现状  32-33
    4.3.2 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33-35
第五章 陕西省生态足迹的计算和分析  35-53
  5.1 陕西省2007年生态足迹的计算和分析  35-42
    5.1.1 选择生态足迹成分  35-37
    5.1.2 均衡因子的确定  37-38
    5.1.3 产量因子的确定  38
    5.1.4 陕西省2007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计算结果  38-42
  5.2 陕西省生态足迹的动态演变  42-49
  5.3 陕西省生态足迹与生态足迹经济发展指标相关分析  49-51
    5.3.1 生态足迹经济发展模型  49-50
    5.3.2 生态足迹与生态足迹经济发展指标相关分析  50-51
  5.4 陕西省生态足迹计算结果分析  51-53
第六章 缓解生态赤字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建议  53-56
  6.1 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并正确引导消费趋向  53
  6.2 建立耕地保护的长效机制以提高耕地质量  53-54
  6.3 大力搞好土地生态与环境建设从而实现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  54
  6.4 建立由土地供给引导和制约土地需求机制  54-55
  6.5 健全城市建设用地节约与集约利用政策  55
  6.6 加快土地利用规划的相关法律建设  55-56
结论  56-58
  1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56-57
  2 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顾  57-58
参考文献  58-61
附录  61-6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63-64
致谢  64

相似论文

  1. 基于生态足迹的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研究,F592.7
  2. 农村能源利用转型与生态环境效益,S210.3
  3. 基于能源消耗的建筑工程生态足迹评价,X826
  4.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综合应用研究,X826
  5. 陕西省优秀青少年竞走运动员技术动作和训练现状的调查分析,G821
  6. 江苏省作物生产生态足迹与消费生态足迹评价,F123
  7.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陕西省职业技能鉴定体系的构建,C975
  8. 笔架山景区旅游生态足迹实证研究,F592.7
  9. 水生态承载力政策设计与政策效率的系统仿真,X171
  10. 陕西省猕猴桃产业现状及发展瓶颈的研究,F326.13
  11. 江西省水生态承载力分析,TV213.4
  12. 陕西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制约因素,G832
  13. 影响陕西省高校体育舞蹈开展的因素研究,G834
  14. 陕西省高速公路征地拆迁补偿费影响因素及控制研究,F301
  15. 基于循环经济视角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F301
  16. 基于可持续利用的土地供需平衡研究,F301
  17. 陕西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F127;F224
  18. 科技进步对陕西省经济贡献的研究,F127;F224
  19. 系统动力学结构模型建模方法研究与应用,N941.3
  20.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的山东省沿海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研究,X22
  21. 环鄱阳湖区生态承载力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X22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农业经济理论 > 土地经济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