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内蒙古人口与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作 者: 陈美娜
导 师: 李仲生
学 校: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专 业: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关键词: 人口 耕地资源 粮食生产 可持续发展 系统动力学
分类号: F323.2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223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人口、耕地以及粮食生产关系的研究是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人是生产资料的拥有者,无疑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因素,但是人又是生活资料的消费者,其中最重要的生活资料——粮食就是许多国家多年来未能解决的问题。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对粮食的需求日益增长,粮食供求状况将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内蒙古作为我国粮食生产的主产区之一,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前提下,可以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一定贡献。但是由于该区自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以及人类长期以来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使得粮食生产面临很大的压力。耕地是粮食生产的载体,内蒙古虽然人均耕地面积比较大,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农牧民人均收入在全国较低,说明全区耕地利用效率不高。耕地资源的有限性及利用的低效率性,加之人口增长惯性的冲击,势必对内蒙古人口与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内蒙古人口与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是以历史资料为依据。本文首先对人口与耕地的关系及二者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界定,然后对全区人口与耕地的动态发展和现状进行分析评价。文章的理论基础是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在理论描述的前提下,着重探讨了人口与耕地现存关系的后果以及影响人口与耕地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为后文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未来人口与耕地、粮食的科学预测是制定相应宏观经济政策的依据。本文在评价人口与耕地资源能否可持续发展方面采用了系统动力学方法,将其应用于内蒙古人口、耕地资源与粮食供需协调发展的研究领域。以系统动力学的理论、方法和模型为主要框架,使用目前最新版本的SD建模软件Vensim,建立了内蒙古人口-耕地-粮食系统动态仿真模型,在对历史数据模拟的基础上进行了预测分析,得出结论:从长远考虑,按照内蒙古现有的人口、耕地开发及粮食生产方案来看,内蒙古人口与耕地是不可持续的。文章最后在对人口与耕地关系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内蒙古未来要实现人口与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适宜采取的措施,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参考。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1 引言  9-16
  1.1 问题的提出:人地关系的发展与反思  9-10
    1.1.1 人地关系的本质  9
    1.1.2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9-10
  1.2 选题的意义  10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0-12
    1.3.1 研究思路  10-11
    1.3.2 研究方法  11-12
  1.4 文献综述  12-16
    1.4.1 人口与土地资源的关系研究综述  12-14
    1.4.2 人口、耕地、粮食平衡关系研究综述  14-15
    1.4.3 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方法综述  15-16
2 有关概念界定  16-18
  2.1 人口与耕地的关系  16-17
  2.2 人口与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7-18
3 内蒙古人口与耕地关系的动态变化和现状特点  18-37
  3.1 内蒙古基本概况  18-19
  3.2 内蒙古人口的动态变化特征  19-24
    3.2.1 人口总量不断增加,但自然增长率处于较低的水平  19-21
    3.2.2 人口文化素质的整体水平有很大提高,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21-23
    3.2.3 人口主要分布在农业生态环境较脆弱的粮食产区,并且农业人口所占比重较大  23-24
  3.3 内蒙古耕地资源的动态变化特征  24-28
    3.3.1 耕地面积时增时减,但总体上呈增加态势  25-26
    3.3.2 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乌兰察布盟、赤峰市、通辽市和呼伦贝尔市,且以旱地为主  26-27
    3.3.3 耕地质量较差,耕地退化现象严重  27-28
    3.3.4 后备耕地资源不足  28
  3.4 人均耕地面积  28-32
    3.4.1 人均耕地面积的动态变化特征  28-29
    3.4.2 人口和耕地面积对人均耕地面积的影响程度分析  29-32
  3.5 人口、耕地与粮食关系的区域比较  32-34
  3.6 现存人口与耕地关系发展的后果  34-37
    3.6.1 经济后果  34-36
    3.6.2 环境后果  36
    3.6.3 社会后果  36-37
4 人口与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37-40
  4.1 人口因素  37-38
  4.2 资源禀赋因素  38
  4.3 农业条件因素  38-39
  4.4 经济发展因素  39
  4.5 政策因素  39-40
5 内蒙古人口与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模型  40-47
  5.1 建模目的  41
  5.2 人口—耕地资源系统的反馈机制  41-42
  5.3 模型的数据选择与模拟仿真  42-44
  5.4 模型中主要变量的趋势预测与结果分析  44-47
6 实现内蒙古人口与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47-53
  6.1 内蒙古人口与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难点  47
  6.2 对策建议  47-53
    6.2.1 控制人口总量,减轻其对耕地资源的压力  47-48
    6.2.2 提高人口的文化素质,推动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  48-49
    6.2.3 合理利用有限耕地,为人口发展提供良好的资源基础  49-50
    6.2.4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0-51
    6.2.5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稳定或提高粮食单产水平  51-52
    6.2.6 完善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制度、政策的调整和创新  52-53
7 结论  53-56
  7.1 主要观点  53-54
  7.2 研究不足  54-56
参考文献  56-59
致谢  59-60
详细摘要  60-65

相似论文

  1. 昆明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初步研究,C924.25
  2. 云南民族旅游地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研究,F592.7
  3.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4. 基于能源消耗的建筑工程生态足迹评价,X826
  5. 高原湖泊湖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及模式研究,X22
  6. 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B849
  7. 山西省人口中长期发展变化趋势预测,O212.1
  8. 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X24
  9. 哈尼族聚落乡土建筑“再生”之路研究,C95
  10. 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C924.2
  11. 江苏省作物生产生态足迹与消费生态足迹评价,F123
  12. 江苏蚕业可持续发展研究,F326.3
  13. 我国城市社区养老问题研究,D669.6
  14. 嘉鱼县人口城镇化问题研究,C924.2
  15. 浙江近代乡村教育与农村人口变迁,G529
  16. 阜阳市城镇体育人口结构性增长策略研究,G812.7
  17. 笔架山景区旅游生态足迹实证研究,F592.7
  18. 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森林经营权益融资创新研究,F326.2
  19. 太原市女性流动人口就业现状分析,D669.2
  20. 宏观调控法视野下的人口问题研究,D922.1
  21. 生存在接纳边缘,C924.2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 > 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 > 农业资源类型及评价 > 土地、耕地资源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