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抚触配合光疗在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效果研究

作 者: 张英
导 师: 王克芳
学 校: 山东大学
专 业: 护理学
关键词: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蓝光照射治疗 抚触 足月新生儿
分类号: R72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1.研究背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是指当胆红素生成率超过其清除率时,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升高,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表现,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疾病,发病率高。包括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和高结合胆红素血症两种类型。新生儿时期的高胆红素血症大多是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高胆红素血症的最大危害是高浓度的未结合胆红素能透过血脑屏障,渗入脑细胞,导致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其致残率和死亡率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蓝光照射治疗可使未结合胆红素分解,由胆红素IXαZ型转化为水溶性的异构IXαE型和光红素,由胆汁排泄到肠腔或从尿中排出,以达到降低胆红素的目的。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一种疗效肯定而又简便易行的方法,在临床中得到广泛使用。抚触是一种有益于新生儿健康的医疗护理技术。抚触可以给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带来良性刺激,使新生儿肠蠕动增快,奶量摄入增多,促使胎粪尽早排出,减少胆红素在肠道的重吸收,从而降低胆红素水平,近年来将其应用于临床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尚未发现抚触配合蓝光照射治疗在不同程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的效果性研究。本研究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研究,观察抚触配合蓝光照射治疗对新生儿不同程度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2.研究目的通过研究抚触在不同程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在蓝光照射治疗过程中的应用,评价抚触在不同程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光疗过程中的作用,寻找有效的护理方法以促进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康复。3.资料和方法选择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在滨州市人民医院小儿一科住院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80例,根据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将患儿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组,即A、B、C三组。A组(n=60,血清总胆红素为205.2~265.5umol/L),B组(n=60,血清总胆红素为265.6~323.0umol/L),C组(n=60,血清总胆红素≥323.0umol/L).A组再随机分为A1组(n=30,实验组),A2组(n=30,对照组);将B组分为B1组(n=30,实验组),B2组(n=30,对照组);C组再随机分为C1组(n=30,实验组),C2组(n=30,对照组);患儿在性别、日龄、出生体重、身长、Apgar评分等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给予患儿蓝光照射治疗与常规护理联合抚触,对照组仅给予蓝光照射治疗与常规护理,抚触于患儿喂奶后1小时清醒状态下进行,采用全身按摩法,每天抚触两次(蓝光照射前、后各一次),每次约15分钟。测量并记录给予患儿抚触后6天内每天的黄疸指数(胆红素水平);记录患儿每天的吃奶量、大便次数、体重增长、哭闹时间、睡眠时间;同时记录每个患儿的住院天数。4.结果4.1黄疸指数的比较在轻度黄疸组(A组),在第1、2、3天,实验组(A1组)较对照组(A2组)的黄疸指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4、5、6天,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在中度黄疽组(B组),实验组(B1组)与对照组(B2)相比,黄疸指数明鼹降低,第6天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第1、2、3、4天和第5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重度黄疽组(C组),实验组(C1组)较对照组(C2组)明显降低,在第1、2天和第6天,实验组(C1组)较对照组(C2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4、5天,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4.2每日体重增长的比较在轻度(A组)、中度(B组)、重度(C组)三组中,实验组患儿较对照组患儿每天平均体重增长快,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4.3每日摄入奶量的比较在轻度(A组)、中度(B组)、重度(C组)三组中,实验组患儿较对照组患儿摄入奶量明显增多,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4.4每日大便次数的比较在轻度(A组)、中度(B组)、重度(C组)三组中,实验组患儿较对照组患儿大便次数明显增多,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4.5每日哭闹时间的比较在A组患儿中,实验组(A1)与对照组(A2)相比,给予蓝光照射治疗与抚触后的第1、3、4、5、6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天实验组患儿哭闹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B组患儿中,实验组(B1)与对照组(B2)相比,给予蓝光照射治疗与抚触后,实验组患儿哭闹时间明显缩短,在第1、2、5天,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第3、4、6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组患儿中,实验组(C1)与对照组(C2)相比,给予蓝光照射治疗与抚触后,实验组患儿的哭闹时间明显缩短,在第1、2、3、5、6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天,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4.6每日睡眠时间的比较给予蓝光照射治疗与抚触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患儿每天的睡眠时间明显延长,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4.7患儿住院天数的比较在A、B两组中,实验组患儿的住院天数比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组中,实验组患儿的住院天数比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5.结论5.1在蓝光照射治疗的同时给予抚触可以明显的降低不同程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5.2抚触配合蓝光照射治疗能够使患儿摄入奶量多、大便次数多、体重增长快,促进患儿生长发育。5.3抚触可以提高患儿蓝光照射治疗时的依从性,缩短住院天数。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听力的影响,R722.1
  2.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情绪与行为的研究,R722.1
  3. 抚触及增强自我效能护理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R473.71
  4. 抚触配合早期微量喂养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研究,R722.6
  5. 长沙市岳麓区0~1岁婴儿父母抚触知识—态度—行为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R473.72
  6. 抚触和心理护理对女性甲状腺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影响的研究,R473.6
  7. 游泳与抚触对婴儿生长发育影响的效果研究,R174
  8. 抚触在新生儿围产期窒息后脑损伤中的干预价值,R722.1
  9. 血清非结合胆红素白蛋白比值对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预测价值,R722.17
  10. G6PD缺乏症的分子筛查及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性研究,R722.1
  1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氢质子频谱初步研究,R445.2
  12. 新生儿高直接胆红素血症临床预后分析,R722.1
  13. 新生儿黄疸的预测、干预治疗措施研究,R722.1
  14. 不同干预方式对足月新生儿足跟采血所致疼痛的影响,R472
  15.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小板活化率水平与心肌酶改变及相关因素分析,R722.17
  16. 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的临床分析,R722.1
  17. 11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高危因素及蓝光治疗量效关系分析,R722.1
  18.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特征与听觉功能改变的相关性研究,R722.1
  19. 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营养及体重状况分析,R722
  20. 血清C肽、皮质醇、胰岛素与早产儿低血糖的研究,R722.6
  21. 新生儿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Ⅰ测定的临床意义,R722.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儿科学 > 新生儿、早产儿疾病 > 新生儿疾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