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机制研究与设计

作 者: 邓平飞
导 师: 孔兵
学 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专 业: 企业管理
关键词: 上市公司 高管 股权激励
分类号: F272.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645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股权激励,作为长期薪酬激励制度最重要的方式,是近两年多来中国上市公司中涌现的一个新热点。股权激励就是让经营者持有股票或股票期权,使之成为公司股东,将经营者的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联系在一起,以激发经营者通过提升公司长期价值来增加自己的财富,是一种经营者长期激励方式。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状况的分析,高管股权激励的效应检验以及高管激励水平与公司业绩的相关性分析来反映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的现状。由于影响股权激励效果的因素主要由外部市场环境和公司内部的治理水平所决定,而在外部市场环境短时间内无法改进的状况下只有先通过公司内部相关机制的改进来促进高管股权激励的发展。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解决方法,即对上市公司高管的股权激励相关要素进行合理设计,并运用已有研究成果通过经济学和博弈论的方法定量解决高管人员的持股比例、股票期权的定价及股票(期权)授予数量等重要问题,这一点正是本文的创新之处。然而,本文的实证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体现在业绩指标的选择上,净资产收益率只反映公司短期的业绩,不能反映高管长期的业绩水平,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制度的时间区间不一致,有些是在2006年之前就实施而有些是在2006年之后实施,或者刚实施不久,所以有些高管的业绩水平并不能即时反映出来,因而会对股权激励效果的判断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的效果有待进一步的实践证明。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股权激励相关制度的不断健全,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一定能够不断向前发展,促进上市公司业绩的不断提高,最终提高整个资本市场的整体水平和有效度。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第一章 绪论  7-13
  1.1 研究背景  7-8
  1.2 研究意义  8-9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9-10
  1.4 内容框架与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0-13
    1.4.1 内容框架  10
    1.4.2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0-13
第二章 股权激励概述  13-29
  2.1 股权激励理论基础  13-17
    2.1.1 人力资本理论  13-14
    2.1.2 委托—代理理论  14-15
    2.1.3 公司剩余索取权理论  15-17
  2.2 股权激励主要类型  17-20
    2.2.1 三种类型的划分  17
    2.2.2 不同类型股权激励的导向  17-18
    2.2.3 高管股权激励的具体形式  18-20
  2.3 股权激励机制在国外的实践  20-21
  2.4 股权激励机制在我国的实践  21-29
    2.4.1 早期股权激励探索  21-23
    2.4.2 近三年来股权激励探索  23-24
    2.4.3 实施状况  24-29
第三章 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效应研究  29-35
  3.1 研究目的  29
  3.2 数据来源与选择方法  29
  3.3 高管股权激励效应的假设检验  29-32
  3.4 高管股权激励水平与公司业绩相关性分析  32-34
  3.5 实证结果分析说明  34-35
第四章 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机制设计  35-47
  4.1 激励模式的选择  35-36
  4.2 激励的执行主体及对象  36-37
  4.3 标的股票来源  37-38
  4.4 持股比例的确定  38-40
  4.5 购股资金来源  40-41
  4.6 高管股权激励最终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  41-42
  4.7 股权激励的业绩考评指标  42-47
    4.7.1 财务价值(FV)考核指标  43-45
    4.7.2 市场价值(MV)考核指标  45-47
第五章 股权激励机制设计之股票期权  47-63
  5.1 设计思路  47-48
  5.2 我国上市公司实施期权激励的问题分析  48-51
    5.2.1 制度问题  48-49
    5.2.2 相关市场有效性问题  49-50
    5.2.3 公司治理有效性问题  50
    5.2.4 观念问题  50-51
  5.3 股票期权激励的主要要素设计  51-60
    5.3.1 授予对象  51-52
    5.3.2 授予数量  52-55
    5.3.3 行权价格  55-59
    5.3.4 有效期限  59-60
  5.4 特殊情况下的处理  60-63
    5.4.1 雇佣关系终止  60-61
    5.4.2 送红股、转增股、配股或增发新股  61
    5.4.3 购并、控制权转移  61-62
    5.4.4 破产清查  62-63
第六章 主要问题与建议  63-69
  6.1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63-64
    6.1.1 主要问题  63-64
    6.1.2 解决方法  64
  6.2 相关建议  64-69
    6.2.1 股权激励应符合中国国情  64-65
    6.2.2 建立均衡的长期激励组合  65
    6.2.3 以股权激励改进公司治理  65-69
结束语  69-71
致谢  71-73
参考文献  73-76
研究成果  76-77

相似论文

  1. 医药类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结构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F275
  2.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化工行业外贸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研究,F224
  3. 论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D922.291.91
  4. 上市公司高管更替模式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F276.6;F224
  5. 可持续发展观下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实证研究,F224
  6. 国有企业高管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研究,F276.1
  7. 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性质之研究,F276.6
  8. 垄断性国有企业高管薪酬体系方案设计研究,F276.1
  9. 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F276.6
  10. 并购异化中的会计寻租研究,F271
  11. 我国家族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影响的实证研究,F276.5
  12. 中小板上市公司政府补助对财务绩效影响研究,F276.6
  13. 我国零售业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评价研究,F832.51
  14. 控制权度量模型及计算,O211.3
  15.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相关性研究,F832.51;F224
  16.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实证研究,F224
  17. 煤炭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F426.21
  18. 基于VaR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及有效性分析,F832.51;F224
  19.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房地产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F224
  20. 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与经营绩效关系研究,F276.6
  21.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现状及效用研究,F832.51;F224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企业经济 > 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 > 企业行政管理 > 人事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