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试论赫哲族民间音乐及其文化内涵

作 者: 李昱明
导 师: 糜若如;王华
学 校: 中央民族大学
专 业: 教育学原理
关键词: 伊玛堪 嫁令阔 民间音乐
分类号: J60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63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赫哲”是满语,大意是指“东方的人们”。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赫哲族人口有4675人),古称“肃慎”、“黑水靺鞨”及“那乃”,几千年来一直繁衍生息在我国东北的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一带,以捕鱼、狩猎为生。赫哲人历代飘泊,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但却凭着勇敢和勤劳,在漫长而艰辛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并发展了本民族丰富的物质文化和多彩的精神文化,民间音乐就是其中瑰丽的一章。对赫哲族民间音乐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这项研究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2、这项研究是继承保护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3、这项研究有利于赫哲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4、这项研究有利于我们深刻理解民间音乐的文化内涵。5、这项研究有利于声乐研究者探索出科学的演唱方法。本文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赫哲族民间音乐的分类、特征、音乐形态和演唱技法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力图阐释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挖掘其声乐价值,并努力将其演唱技巧和方法传承和运用到自己的演唱中。全文分七个部分进行论述。序言部分主要阐明论文的研究范畴和研究意义;第一章概述赫哲族总体情况,主要介绍了赫哲族的历史与社会背景、民俗文化生活,这是赫哲族传统民间音乐产生发展的土壤和背景;第二章论述赫哲族民歌的民间音乐,主要以笔者搜集整理的相关文字与曲谱资料及在实地采风中获得的一手资料,针对赫哲族民间音乐主要形式、主要特点和本体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从中总结出赫哲族民间音乐的一些规律及特点;第三章论述赫哲特有民歌“嫁令阔”,主要阐释介绍了“嫁令阔”的主要内容、分类、音乐形式、艺术特色等方面的内容;第四章论述赫哲族独有的说唱形式“伊玛堪”,主要介绍“伊玛堪”的内容、由来、艺术形象、艺术特色与技巧以及学术界对“伊玛堪”的认识等;第五章探讨赫哲族民间音乐对当今声乐演唱的启示;第六章则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赫哲族民间音乐中丰富的文化内涵,主要阐述了笔者对赫哲族的渔业文化特征、蒙古游牧文化—突厥对赫哲族文化的影响、满汉文化的交融、说唱文学与萨满文化,以及文化传承等几个方面理解。

全文目录


摘要  2-4
Abstract  4-9
绪论  9-14
  一、研究范畴  9-11
  二、研究意义  11-14
第一章、赫哲族概述  14-23
  第一节、人口分布与民族称谓  14
  第二节、语言和文学艺术  14-16
  第三节、婚丧礼仪与宗教信仰  16-17
  第四节、衣食住行与渔猎生产  17-23
第二章、赫哲族民间音乐  23-37
  第一节、赫哲族民间音乐的主要形式  23-26
  第二节、赫哲族民间音乐的主要特点  26-28
  第三节、赫哲族民间音乐的本体特征  28-37
    一、调式和音阶  28-31
    二、曲式结构  31-33
    三、旋律旋法  33
    四、节拍节奏  33-34
    五、歌词内容  34-37
第三章、赫哲族民歌——"嫁令阔"  37-48
  第一节、"嫁令阔"的内容  37-38
  第二节、"嫁令阔"的几种表现形式  38-40
  第三节、"嫁令阔"的音乐形式  40-44
  第四节、"嫁令阔"的艺术特色  44-48
第四章、说唱形式——"伊玛堪"  48-70
  第一节、"伊玛堪"的词义与来源  49-50
  第二节、学界对"伊玛堪"说唱形式的认识  50-52
  第三节、"伊玛堪"的内容  52-53
  第四节、"伊玛堪"的艺术形象  53-56
  第五节、"伊玛堪"的艺术特色  56-64
  第六节、"伊玛堪"的艺术技巧  64-70
第五章、赫哲族民间音乐对声乐演唱的启示  70-77
  第一节、发声技巧的启示  70-72
  第二节、文化素养的启示  72-73
  第三节、享受音乐的启示  73-74
  第四节、大胆创新的启示  74-77
第六章、赫哲族民间音乐的文化内涵  77-85
  第一节、渔业文化特征  77-79
  第二节、草原牧猎文化成分  79-81
  第三节、农耕民族的文化成分  81-82
  第四节、萨满文化特征  82-85
结束语、文化的传承  85-86
采风过程中拍摄的部分照片  86-91
参考文献  91-94
后记  94-95

相似论文

  1. 谈陕西音乐风格中的二胡演奏风格技法及运用,J632.21
  2. 俄罗斯民间音乐对新疆民间音乐的影响,J607
  3. 师范院校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教学的研究,J60-4
  4. 西南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在旅游中的传承,J607
  5. 流响在永恒岁月的旋律,J605
  6. 三种唱法及声乐比赛分类方法的思考,J616
  7. 维尼亚夫斯基小提琴音乐中的浪漫主义色彩初探,J622.1
  8. 湘西地区土家族民间音乐艺术探究,J607
  9. 巴托克《钢琴奏鸣曲》的创作特征及演奏技法研究,J624.1
  10. 贝拉·巴托克《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J622.1
  11. 常态与裂变:巴托克音乐创造的双重维度,J605
  12. 在内蒙古高校公共艺术教学中加强蒙古族音乐内容的价值及可行性研究,G642.3
  13. “伊玛堪”说唱音乐探析,J607
  14. 从表达认同到认同表达,I207.9
  15. 浅析吹打乐《龙腾虎跃》,J607
  16. 论支声及其在西方现代音乐中的应用,J614
  17. 魏晋南北朝音乐文化与歌辞研究,J609.2
  18.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修志传统与“集成学”学科之构建,J607
  19.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研究,J624.1
  20. 我国汉族民间音乐现状的三种模式及其社会心理背景分析,J607

中图分类: > 艺术 > 音乐 > 音乐理论 > 民族音乐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