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从表达认同到认同表达

作 者: 韩成艳
导 师: 陈建宪
学 校: 华中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民间文学
关键词: 伊玛堪 赫哲族史诗 表达认同 认同表达
分类号: I207.9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3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赫哲族是中国人口第二少的少数民族,世居在中国东北地区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有语言而无文字,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丰富的口头传统。产生于氏族社会时期的“伊玛堪”是赫哲族关于民族历史的独特记忆,歌颂了民族英雄南征北战,建功立业的不朽功绩,带有浓厚的渔猎文化色彩,作为民族的知识和文化体系被一代代歌手演唱和传承。截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伊玛堪”的讲唱活动依然作为赫哲族的日常生活方式存在,进入现代社会后,赫哲族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制度发生巨大变迁,传统文化体系被冲击得支离破碎,伊玛堪的传承也面临着人亡歌息的危机。与此同时,在与外来文化的撞击融合中,赫哲文化传统构筑的意义世界被逐渐置换和抽空。日常生活越来越“现代”的赫哲人,在作为共同体的认同上弥漫着一种身份迷失的焦虑,迫切需要找到一种能够为民族提供身份认同的文化载体,一度作为“民族精神展览馆”的伊玛堪被重新发现。论文的前四章主要论述伊玛堪在“表达认同”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从结构和意义的双重视角揭示伊玛堪的生长历程,包括伊玛堪产生的文化生态,从口头到文本的写定方式,“程式”的形成与功能,史诗母题的文化意蕴四方面内容,描述伊玛堪于特定文化和生态环境中产生,在传承中不断被传统选择和过滤形成的程式化的表达方式,再到程式中抽象出的意义单元——母题的文化解读,揭示伊玛堪的产生过程是民族共同的情感和表述方式不断被文化传统认同的过程,伊玛堪作为这个过程的产物,必然是文化传统的艺术显现,其表达的也是民族认同的需要表达的共同情感。第五章论述了在现代生活环境中,伊玛堪被边缘化和解构,而民族作为一个共同体需要一个作为认同表达的符号体系。从伊玛堪的产生机制上就可以证明其具备这种资质,然而如何使传统的,被现代文化生活所边缘的伊玛堪重新回到文化中心,并发挥认同表达的作用,是一个需要研究和探索的过程。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启动为之提供了外部条件,而民族成员对认同文化的内在需要则是其得以复兴的根本动力,这是民族文化自觉的表现。在理论研究上,本文借鉴口头传统理论,结合传统的母题分析方法,对“伊玛堪”史诗做表层叙事单元和深层意义单元的双重解读。采取民族志诗学的观念和态度,对文本写定和迻录方法探讨,以确立口头传统不同于传统意义的诗学批评标准,重新发现和确认口传史诗的审美价值。同时,笔者尝试从功能的角度,确认伊玛堪作为民族史诗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和独特价值,以此回应长久以来对于“伊玛堪”是否能够成为民族史诗的疑问。在实践层面上,本文希望结合伊玛堪从传统到现代的生命历程及当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和成果,呈现在文化社区层面上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的效能,为寻找传统文化遗产在现代语境中再生和发展的可能性和有效途径提供借鉴。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绪论  10-23
  第一节 选题的缘起  10-12
  第二节 研究意义与方法  12-15
    一、研究意义  12-13
    二、研究方法  13-15
  第三节 研究现状述评  15-23
    一、"伊玛堪"文本的采录、整理、翻译和出版  15-16
    二、"伊玛堪"的本体研究  16-21
    三、"伊玛堪"的与其他民族说唱文学的比较研究  21-23
第一章 "伊玛堪"的文化生态  23-45
  第一节 赫哲族的历史渊源和自然环境  23-30
    一、历史渊源  23-24
    二、组织结构  24-25
    三、自然生态环境  25-28
    四、三江渔猎文化中孕育的"伊玛堪"  28-30
  第二节 萨满信仰与英雄叙事  30-39
    一、赫哲族的萨满信仰  30-33
    二、宗教想象与英雄叙事  33-39
  第三节 赫哲族的口头传统  39-45
    一、作为民族口头传统源头的神话  39-40
    二、民间传说"特仑固"  40-42
    三、民间故事"说胡力"  42-43
    四、民间歌谣"嫁令阔"  43-45
第二章 书写与传统:伊玛堪的文本类型  45-64
  第一节 "文本"与"史诗文本"  45-49
    一、文本(Text)  46-47
    二、史诗文本类型  47-49
  第二节 "伊玛堪"的史诗文本类型  49-53
    一、伊玛堪的采录进程  50-51
    二、伊玛堪的文本类型  51-53
  第三节 虚构的权威——伊玛堪文本迻录检讨  53-64
    一、自觉实录下的主观真实性  54-56
    二、口头艺术文本呈现的可能性  56-64
第三章 伊玛堪中的程式及其功能  64-85
  第一节 作为结构单元的程式  64-67
    一、程式(Formula)  64-66
    二、程式的属性  66-67
  第二节 伊玛堪中的程式  67-77
    一、语词和句式程式  67-68
    二、典型场景程式  68-75
    三、故事范型程式  75-77
  第三节 程式的意义和功能  77-85
    一、程式与歌手的演唱活动  77-80
    二、程式对于听众接受的意义  80-81
    三、口头程式语言的艺术审美  81-85
第四章 伊玛堪母题的文化解读  85-116
  第一节 英雄史诗中的母题  85-90
    一、史诗的母题(motif)  85-87
    二、史诗的程式、母题和主题  87-90
  第二节 伊玛堪中母题的类型和文化意蕴  90-108
    一、奇异诞生  90-94
    二、英雄结义  94-98
    三、神奇婚姻  98-103
    四、凯旋酬神  103-108
  第三节 伊玛堪史诗母题的文化内涵  108-116
    一、多元文化融合发展  108-112
    二、单一化、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112-116
第五章 从口头传统到认同表达  116-138
  第一节 社会变迁与文化自觉  116-121
    一、文化自觉  116-119
    二、伊玛堪的危机与转机  119-121
  第二节 伊玛堪作为公共文化的社区保护和传承  121-129
    一、"保护":纳入公共文化进行传承  122-125
    二、制度创新与落实民族文化社区的保护  125-128
    三、文化自觉从社区到国家  128-129
  第三节 "本真性"标准与文化主体认同  129-138
    一、"本真性"(Authenticity)的评估标准  130-132
    二、赫哲族"伊玛堪"的保护进程和现状分析  132-138
结语:从表达认同到认同表达  138-140
参考文献  140-144
致谢  144-146
博士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146

相似论文

  1. 试论赫哲族民间音乐及其文化内涵,J607
  2. “伊玛堪”说唱音乐探析,J607
  3. 《格萨尔》口头诗学,I207.9
  4. 中国当代汉语诗歌阐释方法上存在的问题,I207.25
  5. 女人与城市二重奏,I207.42
  6. 论王安忆《长恨歌》的中国现代海派文学特征,I207.42
  7. 《诗经》文学研究的传承与创新,I207.22
  8. 江淹《杂体诗三十首》综论,I207.22
  9. 安史之乱与天宝大历之际的诗风演变,I207.22
  10. 唐代长安名胜诗研究,I207.22
  11. 试论藏族寓言小说的产生和发展及其特点,I207.9
  12. 唐代小说中的商业文化研究,I207.419
  13. 从传统乡土写实到现代乡土抒情,I207.42
  14. 《大宋宣和遗事》研究,I207.412
  15. 论《格萨尔》民众生活中的民间信仰习俗,I207.9
  16. 元代散曲套数叙事艺术研究,I207.24
  17. 中国古代男风视野下的《品花宝鉴》研究,I207.419
  18. 藏族民间故事类型研究,I207.9
  19. 从敦煌词牌的流传论词之别体,I207.23
  20. 梅尧臣说理诗研究,I207.22
  21. 用生命擦拭生命,I207.4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少数民族文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