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20世纪20-30年代的惠安地方军事化与乡村社会

作 者: 傅惠玲
导 师: 张侃
学 校: 厦门大学
专 业: 中国近现代史
关键词: 地方军事化 民团 乡村社会
分类号: K2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50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近代国家政治演变,使地方军事化一步步延伸到基层社会。地方军事化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对乡村社会而言,是地方民众在其生存的社会生态环境中形成的应对时代和社会变迁的一种选择,因此不同区域社会对地方军事化的反应也不尽相同。这一过程中,国家和地方精英对地方武装组织控制力的变化,反映了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演化。本文以民国时期惠安地区的地方军事力量为研究个案,通过考察这一时期不同类型防御武装的组织与运作,讨论其与地域社会的关系以及对现代地方政治的影响,加深对地方军事化和乡村社会关系的认识。论文第一部分先从社会生态环境入手,分析惠安东南、西北两大区域不同的生态情况和开发过程,及其对动乱的不同反应。第二部分主要探讨民国时期地方军事化再次兴起的原因和民众创办民团等地方防御武装的情况。第三部分则重点分析民团组织的结构,及其与乡村社会的关系。第四部分对地方军事组织与地方政府、国共政党之间的关系稍作分析。最后对全文进行相应的总结。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7
Abstract  7-10
绪论  10-20
  第一节 选题缘起  10-13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13-18
  第三节 资料说明和研究框架  18-20
第一章 山海之地:地方武装的生存环境  20-39
  第一节 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  20-31
  第二节 地方控制与社会组织  31-39
第二章 土匪、民军与民团:地方军事化组织的兴起  39-51
  第一节 匪乱威胁与民军集团兴起  39-44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惠安民团  44-51
第三章 多元的构造:民团组织与地方社会  51-75
  第一节 乡团——乡村聚落结构分析  51-56
  第二节 区民团——地域整合和基层政权建设  56-67
  第三节 民团体系的整体结构及其分析  67-75
第四章 走近现代政治:民团与地方政府及国共两党  75-82
  第一节 民团与地方政府  75-77
  第二节 民团与国共政党斗争  77-82
结语  82-84
参考文献  84-90
后记  90

相似论文

  1. 昨天能自然到今天吗—教育引领,G629.2
  2. 电视下乡与乡村治理变迁,G229.2
  3. “乡政村治”格局下的乡镇领导力研究,C933
  4. 社会转型:国家与乡村社会的互惠关系,C912.82
  5. 乡村纠纷化解过程中多元权威的运作逻辑,C912.82
  6. 电视文化与苗族侗族青少年社会化,G206
  7. 宛西自治中的民团研究,K263
  8. “中原大饥荒”与乡村社会,K265
  9. 乡村社会人际传播研究,G206
  10. 基于乡村社会转型的农地制度创新研究,F321.1
  11. 当前我国乡镇政府与村民自治组织关系研究,D625
  12. 河南的匪祸与乡村社会1912-1932,K258
  13. 从“谷城教案”看晚清鄂北乡村社会矛盾,K256
  14. 近代华北农产品商品化及其对乡村社会的影响,K25
  15. 民国时期的山东匪患与民众自卫(1911-1930),K258
  16. 晚清直鲁交界地区的基层社会控制研究,K252
  17. 十九世纪末鲁西南乡村社会权力结构的变动与民教之争,K295.2
  18. 理性与道德之间:近代赣闽边民间借贷与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研究,K25
  19. 重构中的乡村政权,K25
  20. 乡村社会的非正式宗教组织研究,C912.82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地方史志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