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四川盆地中新生代区域构造格架与构造演化过程研究

作 者: 张维宸
导 师: 颜丹平
学 校: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专 业: 构造地质学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中新生代 构造格架 构造演化
分类号: P5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658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四川盆地是龙门山以东、齐跃山以西、大巴山以南、大娄山以北的地区。它在构造上属于上扬子板块的一部分。面积约为25×104km~2。本文在大量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四川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和构造作用过程进行了研究。结合航磁、重力资料、地震资料和DEM资料、ESR测年资料以及其他相应的地质资料和野外地质调查资料,对四川盆地的基底构造、地层结构等进行了研究。运用电磁反演资料、遥感资料、GPS监测资料、钻井资料(龙深1井)和穿越龙门山地区地质剖面等方法,对龙门山冲断带的构造演化史进行了剖析。运用构造层序和构造沉积资料,对川西前陆盆地的形成、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认为川西盆地演化的动力学环境:拉张环境(Z—P)→过渡环境(T—J)→挤压环境(K—现今)。基于川中隆起区基底相对坚硬,整个海相构造层形变微弱,地层纵、横向连续性好,川中隆起区在多旋回构造改造过程中只被为数不多的断层所切割,以发育低-微幅度褶皱构造样式为特点,盆地盖层浅部(即上古生界以上地层)主要发育相对宽缓的箱状褶皱构造的构造格架及构造作用过程进行研究。对川东隔挡式褶皱带的研究,先研究隔挡式褶皱带,进而分析了滑脱带(层)问题。盆山体系的研究是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大地构造理论与模式以及其它地质理论发展的关键,论文最后运用盆山耦合理论对四川盆地的中新生代构造形变史和构造作用过程进行了总结归纳。总之,论文始终围绕着四川盆地中新生代构造作用这个中心而展开论述的,通过对盆地宏观和微观构造演化阶段的研究,以及对部分构造作用过程的模拟,目的是揭示四川盆地在印支期-燕山期-喜山期的一系列的改造和复杂变形。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8
1 绪论  8-12
  1.1 选题依据  9-10
  1.2 国内研究现状  10-11
  1.3 主要研究技术方法  11
  1.4 主要工作量  11-12
2 区域地质概况  12-37
  2.1 区域重磁场特征  13-19
  2.2 四川盆地DEM 特征  19-20
  2.3 区域地层特征  20-31
  2.4 区域断层特征  31-34
  2.5 中生代以来主要构造旋回和构造事件  34-37
3 龙门山-川西前陆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格架构造演化过程  37-63
  3.1 龙门山造山带  37-57
  3.2 川西前陆盆地  57-63
4 川中隆起构造演化和构造作用过程  63-74
  4.1 川中隆起区现今区域地质特征  64-67
  4.2 川中隆起区构造形成过程  67-74
5 川东褶皱带构造格架与构造演化过程  74-84
  5.1 川东褶皱带构造格架  74-76
  5.2 川东褶皱带形成机制  76-79
  5.3 川东褶皱构造演化过程  79-84
6 四川盆地中新生代盆-山构造演化关系  84-98
  6.1 复合盆-山体系的构造变形特征  84-87
  6.2 盆-山体系结构的形成  87-89
  6.3 四川盆地中新生代构造形变和构造演化过程  89-98
7 主要结论及存在问题  98-100
  7.1 主要结论  98-99
  7.2 存在的主要问题  99-100
主要参考文献  100-108
致谢  108-109
个人简历  109

相似论文

  1. 中国北方地区中、新生代古地理与油气资源关系,P618.13
  2.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北侧构造变形研究,P542
  3. 松辽盆地白垩系岩相古地理研究,P531
  4. 西乌旗地区中、新生代岩浆岩特征及其构造环境,P588.121
  5. 四川盆地生物礁滩储层地震预测,P631.4
  6. 高演化海相烃源岩元素地球化学评价,P618.13
  7. 四川盆地大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震沉积学研究,P618.13
  8.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须家河组物源区分析及岩相古地理特征,P512.2
  9. 四川盆地中部平昌县龙岗地区节理发育特征及应力分析,P618.13
  10. 四川盆地嘉陵江组岩相古地理与天然气成藏研究,P618.13
  11.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研究,P618.13
  12. 四川盆地东部石炭系岩相古地理及古岩溶地貌特征,P931.5
  13. 四川盆地中西北部须家河组第四段气藏储层成岩作用研究,P618.13
  14. 四川盆地丘陵区降雨侵蚀与输沙特征,S157
  15. 四川盆地东北部长兴组碳酸盐岩储层研究,P618.13
  16. 四川盆地中新生代地层区划及盆地演化分析,P618.13
  17. 四川引种大花蕙兰品种观赏价值评价及倍性鉴定研究,S682.31
  18. 四川盆地油(麦)茬机插稻的品种适应性研究,S511.21
  19. 大庆油气区石炭—二叠纪构造演化研究,P618.13
  20. 青海省多禾茂地区区域构造格架,P542.3
  21. 改进的非常快速模拟退火算法反演四川盆地主要构造界面形态,P618.13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构造地质学 > 构造运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