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四川盆地生物礁滩储层地震预测

作 者: 张景业
导 师: 贺振华;唐湘蓉
学 校: 成都理工大学
专 业: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地震预测 地震属性 波阻抗反演 古地貌恢复
分类号: P631.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2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前,油气勘探的重点已经从简单构造油气藏向复杂岩性油气藏转移,生物礁油气藏作为岩性油气藏的重要类型,其具有较高的渗透率和孔隙度,是一种优良的碳酸盐岩储层,容易形成大型、超大型油气藏。但生物礁型油气藏的地质条件复杂多样,储层具有非均质性等特点,导致目前生物礁滩储层的地震预测有一定难度。四川盆地是典型的海相碳酸盐岩沉积盆地,碳酸盐岩层具有层系多、厚度大、分布广泛等特点,具有非常广阔的勘探前景。川东北地区的油气勘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发现了一批大型油气藏,但是,由于生物礁储层埋藏深,白云岩储层与灰岩围岩的速度、密度差异小,地震反射特征变差,并且生物礁储层厚度薄、变化大,这些都导致川东北地区地震识别与预测的技术难度增大。本文在收集和调研L工区的地震、地质、钻井、测井及测试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基于波形分类的地震相分析技术、叠后波阻抗反演技术、叠后地震属性技术、古地貌恢复分析技术等方法对L工区生物礁滩储层进行地震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地震反射结构的分析,总结了L工区长兴组生物礁在时间剖面上的特征;通过波形分类技术,对L工区生物礁滩地层进行了地震相划分,并结合沉积特征,将L工区生物礁滩储层划分成4个地震-沉积相带,其中生物岩隆和前缘斜坡相为有利勘探区域,为后期储层预测奠定基础;通过古地貌恢复技术,有效刻画生物礁外部形态;通过叠后波阻抗反演技术,预测了长兴组生物礁储层的有利发育带,长兴组可以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其中,中上部为有利储层,主要分布在生物岩隆和前缘斜坡相带;通过叠后地震属性技术,优选出L工区生物礁储层的敏感性属性—均方根振幅、频率衰减梯度、主频率、第一主组分等属性,与阻抗属性吻合好,进一步验证了预测结果的有效性。综上所述,利用上述方法可以较好地预测出生物礁滩储层有利分布区,为今后的钻井部署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以减少钻井风险。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第1章 引言  10-16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0-1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3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方法  13-15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5
  1.5 取得的研究成果与认识  15-16
第2章 生物礁基础研究  16-20
  2.1 生物礁的定义和分类  16-17
  2.2 生物礁地震响应特征  17-20
第3章 区域地质概况和地球物理基本特征  20-26
  3.1 工区位置  20-21
  3.2 区域构造背景  21
  3.3 地层特征  21-22
  3.4 储层沉积特征  22-24
  3.5 L 工区生物礁滩储层地震响应特征  24-26
第4章 长兴组生物礁滩储层预测方法研究  26-42
  4.1 地震相分析技术  26-29
    4.1.1 神经网络波形分类的基本原理  27-28
    4.1.2 神经网络波形分类的关键步骤  28-29
    4.1.3 神经网络波形分类关键参数的选取  29
  4.2 常规地震属性分析  29-35
    4.2.1 地震属性的发展现状  29-30
    4.2.2 地震属性分析过程  30-31
    4.2.3 L 工区地震属性选取  31-35
  4.3 叠后波阻抗反演技术  35-39
    4.3.1 地震反演的意义  35
    4.3.2 L 工区叠后波阻抗反演方法选取  35-39
  4.4 古地貌分析技术  39-40
  4.5 三维可视化技术  40-42
第5章 L 工区长兴组生物礁滩储层综合预测  42-59
  5.1 基于波形分类的地震相分析  42-46
  5.2 叠后波阻抗反演分析  46-49
  5.3 叠后地震属性分析  49-53
  5.4 古地貌恢复分析  53-55
  5.5 三维可视化分析  55-56
  5.6 综合预测  56-59
结论  59-60
致谢  60-61
参考文献  61-65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65

相似论文

  1. 叠前地震属性的提取与优化,P631.4
  2. 粒子群波阻抗反演方法研究及应用,P631.44
  3. 地震相干和曲率属性识别断层技术研究与应用,P631.4
  4. 高演化海相烃源岩元素地球化学评价,P618.13
  5. 四川盆地大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震沉积学研究,P618.13
  6. 锦136井区储层预测及评价,P618.13
  7. 新疆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凸起于奇东地区东河砂岩储层预测,P618.13
  8. 珠江口盆地东部礁滩储层预测与流体识别研究,P618.13
  9. 基于极值理论的地震预测系统的分析与设计,P315.7
  10. 地震观测数据分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311.52
  11. 粗糙集支持的人工神经网络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研究,TP183
  12. 苏里格气田S区块储层综合预测方法研究及应用,P618.13
  13. 川中龙女寺—磨溪地区雷口坡组雷四~雷三段古岩溶储层研究,P618.13
  14. 四川盆地东北部长兴组碳酸盐岩储层研究,P618.13
  15. 川东南赤水区块储层预测研究与应用,P618.13
  16. 四川盆地中新生代地层区划及盆地演化分析,P618.13
  17. 川东南赤水-綦江地区嘉二—嘉一储层预测研究,P618.13
  18. 潜山裂缝储层预测技术研究与应用,P618.13
  19. 潜山内幕储层隔层表征方法研究,P618.13
  20.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云南地区地震预测,P315.9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地质、矿产普查与勘探 > 地球物理勘探 > 地震勘探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