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新型D-A型分子材料的制备及光电性质研究

作 者: 张家强
导 师: 贾春阳;张立功
学 校: 电子科技大学
专 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
关键词: 四硫富瓦烯 分子内电荷转移 自组装 离子识别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理论计算
分类号: TN60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最近几年来,含TTF官能团的D-A型(donor-acceptor)材料被广泛地应用于分子电子器件、化学传感器、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有机光伏器件等。由于D-A型材料存在特殊的分子内电荷耦合作用,因此,可以通过合理设计材料的给体和受体来调节D-A型材料自身的电子结构和能级,并产生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本文对一系列基于TTF电子给体的D-A型材料(TM1-TM11, LM1-LM2)进行了光电性质的实验或理论研究,希望该类材料能潜在地应用于分子电子器件、化学传感器、离子通道、有机半导体纳米器件和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等领域。1.对共轭结构的D-A型材料TM1-TM4进行了溶液体系的研究(电化学、吸收、荧光、自组装等)和理论研究(DFT, TD-DFT)。电化学研究发现材料TM1-TM4给受体之间存在较强的分子内电荷相互作用;UV-Vis测试表明该类D-A型材料存在分子内电荷转移现象;TM1和TM3可以自组装为规则的线状或带状纳米结构,而TM4自组装结构为无序化的树根状结构。DFT和TD-DFT的计算结果与实验一致,并解释了材料的电化学、光谱、荧光、自组装等相关性质。2.设计合成了具有配位官能团的TTF衍生物TM5-TM8。电化学测试和光谱性质表明这类材料存在给-受体之间的电荷耦合作用和分子内电荷转移现象。因该类材料具备配位官能团,可以与金属离子发生配位作用,并产生特定的光谱位移。因此,这类材料可以作为潜在的化学传感材料。3.对TTF官能团修饰的三芳胺染料(LM1-LM2)进行了DFT和TD-DFT的理论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材料LM1-LM2具有较好的共轭性能,有利于分子内的电荷转移。Mulliken电荷分析表明材料存在从TTF及三芳胺给体到氰乙酸受体的部分电荷转移;能级分析发现LM1和LM2的LUMO能级分别为-2.58ev和-2.54ev,能确保电荷从激发态染料向二氧化钛导带的注入;而HOMO能级也低于碘电解质的氧化还原电位,有利于氧化态染料的还原。与参比染料RD1-RD2相比,TTF修饰后的LM1-LM2染料具备与太阳光更为匹配的吸收光谱,有利于实现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0
第一章 四硫富瓦烯的发展和应用  10-29
  1.1 TTF 的基本性质  10-11
  1.2 TTF 及其衍生物的发展和应用  11-27
    1.2.1 分子电子器件的起源和发展  11-17
      1.2.1.1 分子整流器  12-13
      1.2.1.2 分子开关  13-14
      1.2.1.3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  14-15
      1.2.1.4 分子存储器  15-17
    1.2.2 基于TTF 的离子识别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  17-19
    1.2.3 TTF 及大环自组装研究进展  19-23
      1.2.3.1 TTF 衍生物自组装  20-22
      1.2.3.2 Schiff base 大环化合物自组装  22-23
    1.2.4 TTF 在有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23-27
  1.3 论文选题和研究内容  27-29
第二章 基于TTF 的D-A 型共轭结构材料的光电性质研究  29-56
  2.1 基于TTF 的D-A 型化合物的设计  29-30
  2.2 共轭型D-A 结构材料的制备路线  30-32
  2.3 结果与讨论  32-51
    2.3.1 TM1-TM4 电化学性质研究  32-33
    2.3.2 TM1-TM2 的光谱性质研究  33-37
      2.3.2.1 吸收光谱  33-34
      2.3.2.2 氧化态吸收光谱  34-36
      2.3.2.3 电化学氧化  36-37
    2.3.3 材料发光性质研究  37-38
    2.3.4 TM3-TM4 的吸收光谱性质研究  38-40
    2.3.5 TGA 和DSC 分析  40-41
    2.3.6 自组装特性研究  41-44
    2.3.7 共轭型D-A 结构材料的理论研究  44-51
      2.3.7.1 Mulliken 电荷布居分析  45-46
      2.3.7.2 前线轨道分析  46-48
      2.3.7.3 光谱计算和PET 过程分析  48-51
  2.4 实验部分  51-55
  2.5 本章小结  55-56
第三章 具有离子识别功能的D-A 型材料的制备和研究  56-74
  3.1 基于TTF 的离子传感化合物的设计  56-57
  3.2 具有配位和识别功能的D-A 型体系材料的制备路线  57-59
  3.3 结果与讨论  59-70
    3.3.1 TM5 的光电性质研究  59-64
      3.3.1.1 电化学性质研究  59
      3.3.1.2 吸收光谱  59-61
      3.3.1.3 配位性质  61
      3.3.1.4 荧光光谱  61-63
      3.3.1.5 理论计算  63-64
    3.3.2 TM7 的光电性质研究  64-70
      3.3.2.1 TM7 的电化学研究  64-65
      3.3.2.2 光谱性质  65-66
      3.3.2.3 离子识别研究  66-70
  3.4 实验部分  70-72
  3.5 本章小结  72-74
第四章 基于TTF 的D-A 型大环材料的制备和物性研究  74-85
  4.1 基于TTF 的Schiff-base 大环化合物的设计和反应路线  74-75
  4.2 结果与讨论  75-83
    4.2.1 电化学研究  76
    4.2.2 吸收光谱  76-78
    4.2.3 氧化光谱  78
    4.2.4 自组装性质研究  78-81
    4.2.5 计算结果  81-83
  4.3 实验部分  83-84
  4.4 本章小结  84-85
第五章 基于TTF 的D-D-π-A 型有机太阳能电池染料的理论研究  85-94
  5.1 基于TTF 的新型有机光敏染料的设计  85-87
  5.2 结果与讨论  87-93
    5.2.1 研究方法  87
    5.2.2 几何结构  87-89
    5.2.3 Mulliken 电荷分布  89-90
    5.2.4 前线轨道分析  90-91
    5.2.5 TD-DFT 激发态计算  91-93
  5.3 本章小结  93-94
第六章 结论  94-97
附录  97-98
特别说明  98-99
致谢  99-100
参考文献  100-117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117-119

相似论文

  1. 入侵植物薇甘菊的转录组分析及其群体遗传特征初探,S451
  2. 咔唑衍生物的理论研究,O626
  3. 含吡唑啉发色团小分子和聚合物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能的研究,O631.3
  4. L-半胱氨酸组装膜的电化学研究,O646
  5. 吡啶类金属配合物电子光谱和氧化还原性质的理论研究,O627
  6. 含吡啶基因四硫富瓦烯衍生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O621.3
  7. 基于磁流体组装的空心磁性碳微球及其功能性复合体,TB383.4
  8. 微/纳米结构聚苯胺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和表征,TB383.1
  9. 半胱氨酸在金纳米粒子表面的自组装过程及应用研究,TB383.1
  10. DNA自组装模型在组合优化问题中的应用研究,TP399-C8
  11. 偶氮苯液晶共聚物的自组装及光控研究,O631.3
  12. 基于超分子自组装的光控药物释放体系的设计与合成,TQ460.1
  13. 基于TiO2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TM914.4
  14. LINK-N/RADA-16携带MSCs体内植入修复退变椎间盘的实验研究,R687.3
  15. 乳酸基共聚物/蛭石微晶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TB332
  16. 碳纳米管在聚合物纳米纤维表面的组装及其细胞活性评价,R318.08
  17. 聚乙烯醇/碳纳米管纳米纤维毡的制备及其自组装研究,TB383.1
  18. 温度敏感性多肽聚合物的设计、合成与性能,O631.3
  19. 金纳米粒子自组装行为的研究,TB383.1
  20. 二氧化钛中空球的制备及生物活性研究,TB43
  21. RBCC(火箭基组合循环)引射模态研究,V435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 电子元件、组件 > 一般性问题 > 材料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