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斯仁·那达米德《西部狂想》的分析与思考

作 者: 刘志国
导 师: 斯仁·那达米德
学 校: 中央民族大学
专 业: 作曲技术理论教学与研究
关键词: 帕萨卡利亚 作曲技法 民族音乐 节奏 和声
分类号: J60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4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是以斯仁·那达米德老师创作的《西部狂想》为研究对象,并以音乐本体研究为基础,力图从旋律技法、和声、调式调性、织体、节奏、结构等方面来深入认识其音乐特点,进一步探寻作者在这一作品中所体现的民族性特点和美学意义。当前,民族化音乐该如何发展,如何认识和运用西方音乐中的各种作曲技法来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民族音乐,体现民族风格,是继承和发展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首要任务。如何写作亚洲音乐、中国音乐、少数民族音乐,使其专业化、国际化,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一般歌曲的写作阶段,是当前很严峻、很紧迫的问题。《西部狂想》这部作品正是根据中国西部几个主要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为题材,结合西方音乐中的作曲技法,来创作自己音乐作品的,它是民族性、时代性与艺术性的一次完美的结合。在作品中,作曲家以开放的态度,除了运用本民族——蒙古族的音乐元素外,同时还运用了中国西部其他少数民族的音乐元素,如藏族、维族、苗族。这些西部少数民族音乐元素贯穿于作品中,借以揭示其美学意义与社会意义。关于《西部狂想》这部作品的写作初衷与动机,据作曲家本人所讲,是为西部大开发所为之奋斗的各行各业的人们所谱写的音乐篇章。也正值赶上中央民族大学建校40周年,作为一份厚重的礼物,作曲家将其送给了母校,并在校庆音乐会上首演成功。笔者选此音乐作品为题也是因为它是当下“新鲜”的作品,在一定的范围内反映着今天这个时代的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整部作品的整体结构分为两个大部分,一个是序曲部分,一个是庞大的帕萨卡利亚部分。序曲部分,作曲家是以再现型单三的曲式结构来陈述音乐主题内容的。帕萨卡利亚部分所占比例较大,并以帕萨卡利亚这种古老的变奏体裁完成音乐写作的。本文紧密的结合谱例,将文章划分成了五个章节,在每个章节中运用宏观与微观两个视角,来详细的分析作品中每个部分所包含的音乐技术理论、音乐内容及所映射的美学内容。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作曲家的个人经历,以及写作管弦乐曲《西部狂想》这部作品的时代背景。第二章是序曲部分的分析,笔者从音乐的各种技术层面进行剖析。由于帕萨卡利亚部分所占篇幅比例大,所以笔者将其分为三个章节,以求更精细、更清晰的展现其音乐脉络,同时也使章节之间得到相对的均衡。结语部分,是对整个作品的一个主观与客观的评价,以及笔者对音乐作品时代性与民族性的未来展望。

全文目录


摘要  2-4
Abstract  4-9
前言  9-11
第一章 作曲家简介及写作背景  11-15
  第一节 作曲家简介  11-13
  第二节 《西部狂想》的写作背景和意义  13-15
第二章 序曲的音乐分析  15-32
  第一节 引子的总体分析  15-19
  第二节 典型性短句的分析  19-21
  第三节 序曲第一段的分析  21-24
  第四节 序曲第二段的分析  24-28
  第五节 序曲第三段的分析  28-31
  第六节 序曲的整体曲式分析图  31-32
第三章 帕萨卡利亚第一部分的音乐分析  32-50
  第一节 帕萨卡利亚的历史  32-33
  第二节 各个变奏部分的分析  33-46
    一、变奏1分析  34-35
    二、变奏2分析  35-36
    三、变奏3分析  36-37
    四、变奏4分析  37-38
    五、变奏5分析  38
    六、变奏6分析  38-39
    七、变奏7分析  39
    八、变奏8分析  39-40
    九、变奏9分析  40-41
    十、变奏10分析  41
    十一、变奏11分析  41-42
    十二、变奏12-15分析  42-43
    十三、变奏16分析  43
    十四、变奏17分析  43-44
    十五、变奏18-20分析  44-45
    十六、变奏21-22分析  45-46
  第三节 帕萨卡利亚第一部分的总体分析  46-50
    一、主题音调的民族性  46-47
    二、曲式结构图  47-50
第四章 赋格段的分析  50-57
  第一节 赋格的介绍  50-51
  第二节 各个阶段的分析  51-54
    一、弦乐组的分析  51-53
    二、木管组的分析  53-54
    三、铜管组的分析  54
  第三节 赋格段的分析图  54-57
第五章 尾声的分析  57-60
结语  60-62
参考文献  62-63

相似论文

  1.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节奏训练研究,J613.1
  2. 钢琴伴唱《红灯记》中三首唱段的和声研究,J624.1
  3. 拉威尔早期钢琴作品的和声语言探究,J624.1
  4. 现代音乐“节奏形态”对于“节奏视唱”训练的现实意义,J605
  5. 文化智能优化算法及其在约束优化问题中的应用研究,O224
  6. 参数协进化的改进和声搜索算法及其应用,TP391.3
  7. 面向情感的电影背景音乐分类方法研究,TP391.1
  8. 黄安伦《B调小提琴协奏曲》的结构,J622.1
  9. 基于MRPⅡ、JIT、TOC的在制品管理系统理论研究及设计开发,TP311.52
  10. 音乐信号节奏信息实时获取技术研究与系统实现,TN912.3
  11. 京西柏峪“燕歌戏”实地调查与研究,J825
  12. “八板”元素在当代音乐作品中的应用,J614.5
  13. 人声与钢琴的完美艺术,J624.1
  14. 沃尔夫艺术歌曲和声研究,J614
  15. 影响格林卡音乐创作的几个主要因素,J614
  16. 鲍元恺的《炎黄风情》研究,J614
  17. 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数据库及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TP311.52
  18. 视觉设计的乐感研究,J524
  19.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研究,J624.1
  20. 德彪西钢琴作品的和声特色及调式调性分析,J624.1
  21. 爱·摩·福斯特小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的象征主义和节奏解读,I561.074

中图分类: > 艺术 > 音乐 > 音乐理论 > 民族音乐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