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画人之前:作为士人的黄宾虹

作 者: 王宣艳
导 师: 严建强;黄鼎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关键词: 黄宾虹 身份认同 科举 画家 士大夫 士夫画
分类号: J20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以现代专业明晰的后见之明来划分,黄宾虹往往被划归为“画家”。然而,“画家”是一个相对晚起的“现代概念”。在黄宾虹成长的年代里,士农工商才是身份认同中更有效的概念。其中士更是四民之首,成为一般人向往的身份。绘画在当时虽是士子文人常有的爱好,但以绘画为专业或谋生却很少进入读书人生活、事业的选项之中,甚至为人所不齿。早年的黄宾虹亦是如此。在家庭环境的影响和父亲的明确要求之下,黄宾虹自小投身科考。更因其在17岁考中秀才取得功名,成为被政府与民间认可的士大夫。在随后的游学之中,黄宾虹通过与其他士大夫的交游,提高了学识、拓宽了眼界,进一步加强了士大夫的身份认同。在此期间,黄宾虹的学问大体成型。其学问训练大致在汉宋之间,而更倾向汉学;对后起的新学、佛学等虽有一定了解,却并不深入。在19世纪最后十年中,科考内容的改变与黄宾虹父亲的去世,使得黄宾虹放弃了浸润其间二十多年的科举,而走向另外的人生道路。在经过几年的徘徊之后,于1907年前往上海,开始以办报、出书等新式知识分子所常从事的新兴职业谋生;并于1909年开始正式卖画,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画家”的新身份认同。但几十年的士人生活与学识修养,使得黄宾虹对绘画这一行为以及如何创作作品都有了独特的见解。在黄宾虹心中,绘画是士大夫依仁游艺的行为,关涉文化与道德,所以是他“进道”、“济世”的方式。与之相应的,他推崇更能体现道德学识的宋元士夫画而看轻明清的文入画,更是抵制在近代兴起且成为潮流的写实画风。这些都与其根深蒂固的士人心态与情怀密不可分。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7
目录  7-8
引言  8-14
1 本是读书人  14-22
  1.1 徽商之后  14-15
  1.2 父亲的期望  15-18
  1.3 汉宋之间的文化积累  18-22
2 科举与游学  22-35
  2.1 漫漫科举路  22-25
  2.2 游学  25-29
  2.3 弃科举的前因后果  29-35
3 依仁游艺  35-44
  3.1 作为业余爱好的绘画  35-38
  3.2 士生不遇  38-44
结语  44-48
参考资料  48-52
作者简历  52

相似论文

  1. 边缘境遇下的女性书写,I313.06
  2. 叙事时间理论下《骨》中人物的身份认同分析,I712.074
  3. 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研究,D630.3
  4. 南宋宗室应举研究,K245
  5. 元代少数民族科举政策研究,K247
  6. 台湾文学的文化形象与身份认同,I206.7
  7. 离散批评视角下的黄哲伦戏剧《家庭奉献》,I712
  8. 论越南李朝儒学教育,G533.3
  9. 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研究,C912.82
  10. 五代科举制度研究,D691.3
  11. 周密休闲思想及行为研究,K245
  12. 宋代士大夫群体公法观研究,K244
  13. 《续资治通鉴长编》人口资料研究,K244
  14. 男权世界中的女性世界,J209.2
  15. 黄慎绘画艺术研究,J209.2
  16. 受龟兹石窟壁画影响的新疆当代画家研究,J209.2
  17. 元四家山水画艺术风格形成研究,J209.2
  18. 士大夫文人化的石湖词,I207.23
  19. 科举制度的兴衰及其对我国高考改革的启示,G632.474
  20. 论书院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启示,G649.299
  21. 明清士大夫与耶稣会士译著,K248

中图分类: > 艺术 > 绘画 > 绘画理论 > 绘画评论、欣赏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