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新疆和硕特蒙古人人生礼仪变迁研究

作 者: 夏菲菲
导 师: 周亚成
学 校: 新疆大学
专 业: 民俗学
关键词: 和硕特蒙古人 人生礼仪 变迁
分类号: K24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民俗文化反映了和硕特蒙古人独特的民俗心愿、宗教信仰及审美特征,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代代相袭的生活文化事象。而人生礼仪是每个民族生活中的重要活动,也是民俗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和硕特蒙古人非常重视人生礼仪仪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仪式内容,同时由于时代的影响,和硕特蒙古人的人生礼仪发生了显著变化,对此的研究能够了解和硕特蒙古人的生活现状,及时发现社会变迁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以和硕县和硕特蒙古人人生礼仪的变迁为研究对象,采取文献查阅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深入地把握其文化变迁的特点,探讨其文化变迁的动因,把握传统文化适应现代社会的规律性问题。本文共分六章内容:引言部分对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意义及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加以说明,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论文第一章概述和硕县和硕特蒙古人人生礼仪,包括和硕特蒙古人概述、和硕县的历史沿革及和硕特蒙古人人生礼仪的基本情况。第二章从和硕特蒙古人的求子习俗、孕期习俗、分娩习俗和子女养育习俗等方面来论述其诞生礼仪的变迁。第三章从和硕特蒙古人婚俗及婚礼两方面的变化来探讨其现代婚礼的特点。第四章从入殓、出殡、守孝等礼俗来分析和硕特蒙古人葬礼的变迁。第五章分析了和硕特蒙古人人生礼仪变迁的原因,主要包括经济的发展,异质文化的传播、技术的进步及文化的自主调适等。第六章以人生礼仪变迁的特点为依托,探究和硕特蒙古人在当今社会的发展。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绪论  8-11
  1. 研究内容、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难题  8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8-9
  3. 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9-10
  4. 本文研究意义  10-11
第一章 和硕县和硕特蒙古人  11-18
  1.1 和硕县和硕特蒙古人概况  11-13
    1.1.1 和硕特蒙古人  11-12
    1.1.2 和硕县概况  12-13
  1.2 人生礼仪  13-18
    1.2.1 人生礼仪概述  13-14
    1.2.2 和硕特蒙古人人生礼仪的特点  14-18
第二章 和硕特蒙古人诞生礼仪的变迁  18-29
  2.1 虔诚的祈盼——求子习俗  18-20
    2.1.1 祭敖包  18
    2.1.2 喇嘛念经求子  18-19
    2.1.3 拜观音求子  19-20
    2.1.4 向火求子  20
  2.2 孕期习俗  20-22
    2.2.1 孕期禁忌  20-22
    2.2.2 预测男女  22
  2.3 新生命的降生—分娩习俗  22-29
    2.3.1 孕妇生产  22-23
    2.3.2 胞衣、脐带处理  23-24
    2.3.3 子女养育习俗  24-29
第三章 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和硕特蒙古人婚俗的变迁  29-43
  3.1 和硕特蒙古人婚俗及其变化  29-33
    3.1.1 通婚范围  29-31
    3.1.2 结婚年龄  31-32
    3.1.3 婚姻缔结方式  32-33
  3.2 和硕特蒙古人婚礼仪式及其变化  33-43
    3.2.1 提亲  33-34
    3.2.2 定亲  34-36
    3.2.3 聘礼与嫁妆  36-38
    3.2.4 搭建蒙古包  38-39
    3.2.5 大马变轿车——婚礼的变迁  39-41
    3.2.6 回门  41-43
第四章 和硕特蒙古人葬礼的变迁  43-48
  4.1 和硕特蒙古人丧葬方式的变化  43-44
    4.1.1 天葬  43
    4.1.2 火葬  43
    4.1.3 土葬  43-44
  4.2 和硕特蒙古人葬礼的变迁  44-48
    4.2.1 入殓  44
    4.2.2 出殡  44-45
    4.2.3 守孝  45-46
    4.2.4 超度亡灵  46-48
第五章 和硕特蒙古人人生礼仪变迁之动因  48-54
  5.1 人生礼仪变迁的阶段分析  48-49
  5.2 和硕特蒙古人人生礼仪变迁之动因  49-54
    5.2.1 文化变迁的动因  49
    5.2.2 人生礼仪变迁之动因  49-54
第六章 和硕特蒙古人人生礼仪变迁的特点  54-60
  6.1 和硕特蒙古人人生礼仪变迁的特点  54-57
    6.1.1 本体文化基础上的局部性变迁  54-55
    6.1.2 主流价值观的迎合  55
    6.1.3 变迁程度不平衡  55-56
    6.1.4 不可逆与可引导性  56-57
  6.2 变迁与适应的问题与建议  57-58
    6.2.1 文化变迁自身的规律性  57-58
    6.2.2 适应性变迁向主动变迁发展  58
  6.3 变迁中走向未来  58-60
结语  60-61
注释  61-64
参考文献  64-66
附图  66-73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73-74
致谢  74

相似论文

  1. 云南民族旅游地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研究,F592.7
  2. 民族旅游地少数民族妇女性别角色变迁研究,F592.7
  3. 云南石林撒尼人传统服饰现状研究,K892.23
  4. 浙江近代乡村教育与农村人口变迁,G529
  5. 《点石斋画报》视野下晚清女性生活形态探究,G239.29
  6. 基于政策变迁理论视角的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可行性及对策研究,D631.42
  7. 从社会变迁视角探究村落民俗体育演变,G812.4
  8. 新中国建立60年媒体“英模人物”报道的变迁,G212
  9. 建国以来人物报道变迁研究,G212
  10. 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变迁的探析,D630.3
  11. 基于准则变迁的会计政府监管问题研究,F233
  12. 社会变迁视角下的农民自杀现象研究,B846
  13. 政策变迁对房地产销售人员工作压力影响研究,F224
  14. 村落视野中的民间信仰变迁研究,B933
  15. 革命与乡村社会变迁,K265
  16. 国家大剧院歌剧制作制度化与规范化初探,J832
  17. 赫哲—那乃跨界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变迁研究,J607
  18. 沈阳市流动人口管理制度变迁研究,D631.42
  19. 辽宁省行政监察制度变迁研究,D630
  20. 辽宁省公务员录用制度变迁研究,D630.3
  21. 走向金融控股公司的起点—银保合作研究,F832.2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 > 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 > 清前期(1616~1840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