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不同产量稳定型双季稻杂交品种个体对群体动态补偿效应的差异性研究

作 者: 肖自京
导 师: 陈小荣
学 校: 江西农业大学
专 业: 遗传学
关键词: 双季稻 产量稳定性 动态生长补偿效应 生理特性
分类号: S511.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试验选择了不同产量稳定型双季稻杂交品种各2个,早稻淦鑫203、淦鑫206和晚稻五丰优T025、昌优10,研究对比了各品种生育前期密度稀化(动态)个体对群体的生长补偿效应。主要分析指标如下:产量及构成因素、株型指标、干物质重、叶面积指数、比叶重、伤流强度、叶绿素SPAD值、功能叶内源赤霉素(GA)、玉米素核苷(ZR)、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等的含量、收获指数等。比较品种之间在四次不同的间蔸处理条件下的产量稳定性情况,探讨了生长补偿效应与品种产量稳定性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单位面积产量:各品种随着密度稀化的处理单位面积产量呈现了下降的趋势,淦鑫206和昌优10下降的幅度大。淦鑫203和淦鑫206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60%、7.62%,极差率分别为:32.52%、53.98%;五丰优T025和昌优10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93%、5.61%,极差率分别为:37.36%、49.25%。表明在密度稀化处理的条件下淦鑫203和五丰优T025单位面积产量较淦鑫206和昌优10稳定。单株产量:各品种随着密度稀化处理单株产量呈现了上升的趋势,淦鑫203和五丰优T025上升的幅度大。淦鑫203和淦鑫206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90%、9.71%,极差率分别为:113.89%、70.76%;五丰优T025和昌优10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38%、6.03%,极差率分别为:92.53%、72.17%。表明淦鑫203和五丰优T025单株产量个体对群体的补偿效应要大于淦鑫206和昌优10。产量构成因素:淦鑫203的变异系数:每穗粒数2.83%、千粒重2.59%、结实率:1.04%、每株有效穗4.29%、每亩有效穗3.75%。淦鑫206的变异系数:每穗粒数1.44%、千粒重2.06%、结实率:2.34%、单株有效穗4.32%、每亩有效穗5.03%。淦鑫203的极差率:每穗粒数极差率7.36%;千粒重极差率3.76%;单株有效穗数极差率104.12%;结实率极差率10.02%;每亩有效穗数极差率47.07%。淦鑫206的极差率:每穗粒数极差率6.14%;千粒重极差率4.32%;单株有效穗数极差率74.42%;结实率极差率5.11%;每亩有效穗数极差率85.76%。五丰优T025的变异系数:每穗粒数:4.09%、结实率1.91%、千粒重1.18%、每亩有效穗7.46%、单株有效穗7.39%。昌优10的变异系数:每穗粒数:5.31%、结实率4.10%、千粒重1.94%、每亩有效穗9.31%、单株有效穗10.39%。五丰优T025的极差率:每穗粒数极差率23.49%;千粒重极差率5.92%;单株有效穗数极差率38.38%;结实率极差率8.67%;每亩有效穗数极差率116.71%。昌优10的极差率:每穗粒数极差率17.76%;千粒重极差率4.20%;单株有效穗数极差率34.30%;结实率极差率12.00%;每亩有效穗数极差率123.28%。表明淦鑫203在每穗粒数、有效穗数、结实率之间的结构补偿效应要大于淦鑫206;五丰优T025在每穗粒数、有效穗数、千粒重之间的结构补偿效应要大于昌优10。株型:随着密度稀化的处理各品种穗轴角度、叶长、叶宽呈现了上升的趋势,叶角呈现了下降的趋势,淦鑫203和五丰优T025穗轴角度的上升幅度小于淦鑫206和昌优10,淦鑫203和五丰优T025叶角的下降幅度大于淦鑫206和昌优10,淦鑫203和五丰优T025叶宽和叶长的上升幅度大于淦鑫206和昌优10。早稻品种淦鑫203和晚稻品种五丰优T025每个时期对照和处理单位面积干物质重的下降幅度较淦鑫206和昌优10小,单株干物质重、单茎干物质重、叶面积指数、伤流强度、叶绿素SPAD值、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的上升幅度大。表明在密度稀化处理的条件下淦鑫203和五丰优T025单位面积干物质重较淦鑫206和昌优10稳定;淦鑫203在每穗粒数、有效穗数、结实率之间的结构补偿效应要大于淦鑫206;五丰优T025在每穗粒数、有效穗数、千粒重之间的结构补偿效应要大于昌优10。早稻品种淦鑫203和晚稻品种五丰优T025在受到密度稀化处理的条件下,单株干物质重、单茎干物质重、叶面积指数、比叶重、叶绿素SPAD值、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的补偿效应更强。激素:ABA含量:四个品种对照和处理ABA含量随着生育期的推移都呈现上升的趋势,早稻品种淦鑫206和晚稻品种昌优10上升的幅度大。ZR含量:四个品种对照和处理ZR含量随着生育期的推移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上升幅度早稻品种淦鑫206和晚稻品种五丰优T025大,下降幅度早稻品种淦鑫206和晚稻品种昌优10大。IAA含量:四个品种对照和处理IAA含量随着生育期的推移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上升幅度早稻品种淦鑫206和晚稻品种昌优10大,下降幅度早稻品种淦鑫206和晚稻品种五丰优T025大。GA含量:四个品种对照和处理GA含量随着生育期的推移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上升幅度早稻品种淦鑫206和晚稻品种五丰优T025大,下降幅度早稻品种淦鑫206和晚稻品种五丰优T025大。激素之间的补偿效应淦鑫206和五丰优T025较淦鑫203和昌优10强。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1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25
  1 补偿效应的涵义  11
  2 补偿效应的类型  11-17
    2.1 作物水分胁迫补偿效应  12-14
      2.1.1 水分胁迫补偿效应表现形式和发生规律  12-13
      2.1.2 水分胁迫补偿效应的类型  13-14
      2.1.3 水分胁迫补偿效应产生的机理  14
    2.2 N、P营养对作物生长过程形成的补偿效应  14-16
      2.2.1 N、P营养对作物主要生理特性的影响  15
      2.2.2 N、P营养对作物生长的补偿效应  15
      2.2.3 施肥提高作物的WUE和产量的补偿机理  15-16
    2.3 播种密度对作物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的研究  16
      2.3.1 作物籽实产量及其与密度的关系  16
      2.3.2 密度对作物的补偿效应机理  16
    2.4 对补偿效应的总结  16-17
  3 水稻产量的稳定性  17-18
  4 植物激素的类型与研究  18-24
    4.1 IAA的研究进展  18-19
      4.1.1 IAA的特性  18-19
      4.1.2 IAA对水稻生长的发育调控  19
    4.2 GA的研究进展  19-20
      4.2.1 GA的特性  19
      4.2.2 GA对水稻生长发育的调控  19-20
    4.3 CTK的研究进展  20
      4.3.1 CTK的特性  20
      4.3.2 CTK对水稻生长发育的调控  20
    4.4 ABA的研究进展  20-21
      4.4.1 ABA与植物胁迫  20
      4.4.2 ABA对水稻籽粒灌浆的调控  20-21
    4.5 ETH的研究进展  21
    4.6 植物激素对分蘖的影响  21-22
    4.7 植物激素对株高的影响  22-23
    4.8 植物激素与光合生产力  23
    4.9 植物激素与叶片衰老  23-24
  5 本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24-25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5-29
  1 材料  25
    1.1 供试品种  25
    1.2 试验用具  25
    1.3 试验器材  25
    1.4 试剂  25
  2 试验设计  25-26
  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6-28
  4 数据处理软件  28-29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29-85
  1 各品种稀化处理下产量的变异性  29-32
  2 各品种稀化处理下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性  32-38
  3 各品种稀化处理下收获指数的变异性  38-40
  4 各品种稀化处理下枝梗和穗长的变异性  40-43
  5 各品种稀化处理下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  43-45
  6 小结  45
  7 各品种稀化处理下株型指标的变异性  45-47
  8 各品种稀化处理干物质重的变异性  47-56
    8.1 单位面积干物质重  47-50
    8.2 单株干物质重  50-53
    8.3 单茎干物质重  53-55
    8.4 茎鞘物质的转运  55-56
  9 各品种稀化处理叶面积指数和比叶重的变异性  56-62
    9.1 各个时期叶面积指数  56-60
    9.2 各个时期比叶重  60-62
  10 各品种稀化处理叶绿素SPAD值的变异性  62-67
  11 各品种稀化处理伤流强度的变异性  67-71
  12 各品种稀化处理激素的变异性  71-85
    12.1 ABA脱落酸的含量  71-73
    12.2 ZR的含量  73-76
    12.3 IAA的含量  76-79
    12.4 GA的含量  79-82
    12.5 (ZR+IAA+GA)/ABA的比值  82-85
第四章 小结与讨论  85-88
参考文献  88-95
致谢  95

相似论文

  1. 变频调速对密集烤房流场及烟叶烘烤质量的影响,S572
  2. 双季稻群体生长与氮吸收对密度和氮肥的响应及其NDVI诊断,S511
  3. 不同轮作制度稻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研究,S511
  4. 淹水胁迫对大豆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S565.1
  5. 土壤水分对梨树叶片光合生理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S661.2
  6. 留蔓和留果数对厚皮甜瓜植株生长发育及生理特性的影响,S652.1
  7. 双砧木嫁接对黄瓜生理特性和产量品质的影响,S642.2
  8. 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活性有机碳、氮与作物生长间关系动态研究,S158
  9. 转甘蔗pepc基因籼稻及其与光合作用相关的生理特性分析,S511.21
  10. 8种绢蒿属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研究,Q945
  11. 雨生红球藻优良藻株的筛选及其生理特性,S968.439
  12. 青藏铁路格拉段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几种主要乡土树种光合生理特性的研究,S718.4
  13. 仿栗种子与幼苗生理学特性研究,S792.99
  14. 红花檵木叶片生理生化特性,S792.99
  15. 氮磷钾配比施肥对台湾桤木生理及光合特性影响,S792.14
  16. 好运竹生长规律及栽培措施研究,S795
  17. 枳砧‘不知火’和‘椪柑’对锌胁迫的反应差异及其生理机制,S666
  18. 三种柑橘砧木对锌、铁胁迫的响应及其生理机制,S666
  19. 盐胁迫下辣椒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S641.3
  20. 连作对加工番茄生长发育和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S641.2
  21. 根层水分变化对加工番茄生长调控效应的研究,S641.2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 按栽培制度分 > 双季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