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广东省企业大气汞排放及沉降模拟研究

作 者: 王亚杰
导 师: Che-Jen Lin
学 校: 华南理工大学
专 业: 环境科学
关键词: 大气汞污染 汞排放清单 CMAQ-Hg 汞沉降 GIS展示
分类号: X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6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汞是具有持久性和生物蓄积性的全球性污染物,随着全球经济高速发展,人为排放造成的汞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广东省大气汞排放量较高,但截止目前,其研究仍主要在大气汞观测领域。本文旨在利用先进的模型技术Model3/CMAQ(Model3/Community Multiscale Air Quality)来研究广东省企业大气汞排放,通过汞模型进行时空连续的4维模拟研究,可以直观地了解广东省汞污染状况及存在汞污染问题的热点区域,并为广东省企业大气汞排放控制提供依据。本文主要任务是建立2006年广东省大点源汞排放清单。经估算人为大点源汞排放总量为44.6吨,燃煤、有色金属冶炼和其他人类活动排放量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3%、73%和4%。将广东省大点源汞排放量按3×3km网格进行了空间分配,GIS分析展示结果表明:有燃煤发电厂和有色金属冶炼分布的地区,大气汞排放量比较高。本文编制了广东省2006年人为大点源汞排放清单,并用其更新了源自美国的1999年中国区人为大点源汞排放清单广东省区域。本文分别以更新前后的中国区人为汞排放清单作为输入条件,并加入了相同的自然汞排放量,利用CMAQ-Hg对6月24日-7月31日期间中国区大气汞污染状况进行了对比模拟。最后,在实验室自主开发的GIS展示系统下,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动态分析、展示。模拟结果与观测数据对比显示,CMAQ-Hg能较好的模拟出大气汞的浓度变化趋势。对清单更新前后广东省及其附近区域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水平方向上,清单更新后的总汞(TotalHg)月均浓度值在广东省及其邻近区域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垂直方向上,总汞浓度值在第四层和第五层的增加量比较明显。干湿沉降量主要贡献者为RGM,且对清单更新前后总沉降量的对比分析可知:清单更新后,珠三角地区及江西省部分区域总沉降量的增加量较为明显。广东省排放量的增加不仅增加本地汞污染,还会影响其它区域。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广东省区域大气汞污染防治提供数据和方法参考,为我国大气汞污染控制打下模型和可视化软件工具基础。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第一章 绪论  10-26
  1.1 引言  10-11
  1.2 大气汞污染概述  11-15
    1.2.1 大气汞基本特征  11-13
    1.2.2 中国区大气汞排放及分布  13-15
  1.3 大气汞模型模拟及模拟结果展示研究进展  15-22
    1.3.1 大气汞模型模拟研究现状  16-21
    1.3.2 模拟结果可视化展示研究现状  21-22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22-23
  1.5 研究技术路线  23-24
  1.6 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  24-26
第二章 汞模型选择及CMAQ-HG试运行  26-39
  2.1 空气质量模型介绍  26-33
    2.1.1 空气质量模型的分类  27-28
    2.1.2 空气质量模型的历程  28-31
    2.1.3 Mode13/CMAQ系统介绍  31-33
  2.2 汞模型的选择  33-36
  2.3 模型运行环境搭建及试运行  36-38
  2.4 本章小结  38-39
第三章中国区人为和自然汞排放清单建立方法  39-62
  3.1 人为汞排放清单建立方法  39
  3.2 广东省人为汞排放清单建立实例  39-59
    3.2.1 广东省汞排放清单建立  39-48
    3.2.2 广东省人为点源汞排放量空间分析  48-59
  3.3 中国区人为汞排放清单更新  59
  3.4 自然汞排放清单建立方法  59-61
  3.5 本章小结  61-62
第四章 中国区大气汞CMAQ模拟及数据处理  62-73
  4.1 模型参数设置  62-63
  4.2 模型运行数据基础  63-65
    4.2.1 气象数据  63-64
    4.2.2 排放源清单预处理  64
    4.2.3 数据环境  64-65
  4.3 大气汞污染状况模拟及数据处理  65-72
    4.3.1 大气汞污染状况模拟  65-66
    4.3.2 模拟结果数据处理  66-72
  4.4 本章小结  72-73
第五章 模拟结果可视化展示及结果分析  73-95
  5.1 可视化展示系统  73-77
    5.1.1 系统框架  74
    5.1.2 系统开发  74-76
    5.1.3 系统关键技术点  76-77
  5.2 模拟结果分析  77-93
    5.2.1 模拟值与观测值对比  77-80
    5.2.2 空间分布特征  80-85
    5.2.3 时间分布特征  85-88
    5.2.4 沉降特征  88-93
  5.3 本章小结  93-95
结论与展望  95-98
  1 结论  95-96
  2 本文创新点  96
  3 展望  96-98
参考文献  98-106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106-108
致谢  108-109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109

相似论文

  1. 区域大气环境信息管理及展示平台设计与实现,TP311.52
  2. 杭州市室内典型VOCs浓度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X51
  3. 墙纸对室内苯系物的吸附影响因素研究,X51
  4. 基于线源模型的交通大气污染研究,X51
  5. 青岛市工业大气污染防治制度研究,X51
  6. 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机制研究,X51
  7. 球形多孔材料及其改性对二氧化碳的吸脱附行为研究,X51
  8. 化学吸收法捕捉CO2的初步研究,X51
  9. 江门市“十二五”期间的大气环境容量估算研究,X51
  10. 上海市机动车和涂料VOCs源成分谱及其大气反应活性研究,X51
  11. 氧化锂基吸收剂高温二氧化碳吸收的实验研究,X51
  12. HBT滤料负载飞灰-CaO吸附剂脱除燃煤烟气中Hg~0的试验研究,X51
  13. 辨识室内气态污染源非稳态释放过程的CFD反问题建模,X51
  14. 冬季胶州湾海水汞的形态及大气释放研究,X51
  15. 基于氨基酸的甲醛吸附净化材料制备及净化效果研究,X51
  16. 室内装饰材料甲醛释放规律的模拟及防治技术研究,X51
  17. MnO_2和Br_2改性非碳基吸附剂脱除汞的实验研究,X51
  18. 纳米TiO_2复合物光催化氧化脱除单质汞的实验研究,X51
  19. 煤中汞、氯、氟释放和形态转化规律的研究,X51
  20. 燃煤工业锅炉污染物排放特征及节能减排措施研究,X51
  21. 活性炭负载TiO_2光催化降解甲醛的研究,X51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