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作 者: 申建军
导 师: 周永华
学 校: 新疆大学
专 业: 行政管理
关键词: 大学生村官计划 成效 问题 建议和对策
分类号: D422.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1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任职,是新形势下党中央根据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做出的一项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既是中央着眼于解决“三农”问题,为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而注入高素质人力资本的强基工程;也是着力改善农村领导班子结构,为各级党政干部队伍储备后续力量,保证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培养造就有丰富的农村基层工作经验、对广大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高素质党政领导干部人才的育苗工程;更是引导大学生及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的民生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至今,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已十余年,已经对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人力资源的开发、大学生的就业及全社会的就业理念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大学生村官计划是一项边实践边探索的崭新事业,在政策实施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阻力和障碍:对大学生村官的认识存在着误解,选拔、任用、管理制度也不健全,退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并已成为制约该计划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本研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期望对该计划的可持续发展能有一些帮助。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引言  7
一、绪论  7-14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  7-9
    1. 大学生村官  7-8
    2. 大学生村官计划  8-9
  (二) 国外相关理论依据  9-10
    1. 人力资本理论  9
    2. 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理论  9-10
    3. “干中学”理论  10
  (三) 国内相关理论依据  10-14
    1. 我国古代人事思想  10-11
    2. 党的干部培养使用原则  11-12
    3.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相关研究综述  12-14
二、我国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时代背景  14-19
  (一) 统筹兼顾,合理配置城乡优质人力资源的需求  14-15
    1. 新农村建设急需大批优秀人才  14
    2. 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人才配置失衡  14-15
    3. 大学生当村官能促进人才回流  15
  (二) 拓宽渠道,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必然需求  15-16
    1. 结构性剩余加剧就业压力  15-16
    2. 城市提供就业岗位的弹性有限  16
    3. 大学生当村官可拓宽就业渠道  16
  (三) 基层锻炼,提高公共部门人力资本素质的需求  16-19
    1.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需要异质性人力资本  16-18
    2.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高素质基层干部  18-19
    3.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培育优秀党政人才的有效途径  19
三、我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践及取得的成效  19-26
  (一)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发展历程  19-21
    1. 萌芽试点阶段(1995 年——1999 年)  19-20
    2. 深化推广阶段(2000 年——2007 年)  20-21
    3. 整体推进阶段(2008 年——今)  21
  (二)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制度设计日趋完整  21-23
    1. 选拔体系不断完善  21
    2. 培训力度不断加大  21-22
    3. 薪酬体系不断调整  22
    4. 管理制度不断健全  22
    5. 激励措施不断丰富  22
    6. 退出机制日趋人本化  22-23
  (三) 大学生村官计划取得的成效  23-26
    1. 带动了高素质人力资本回流农村  23-24
    2. 提高了基层部门人力资本素质  24-26
    3. 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26
四、我国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26-37
  (一) 认识层面存在误区  26-28
    1. 社会认识存在偏激化  26-27
    2. 人才使用观念存在滞后性  27
    3. 高校教育理念缺乏主动性  27-28
  (二) 选拔、任用、管理制度不健全  28-32
    1. 选拨机制有待完善  28
    2. 培训内容针对性较弱  28-29
    3. 考核机制不理想  29
    4. 激励措施缺乏长效性  29-31
    5. 帮带措施不到位  31-32
  (三) 大学生村官自身的问题  32-34
    1. 知识结构及工作能力存在缺陷  32-33
    2. 扎根农村的意识淡薄  33
    3. 心理和婚恋问题突出  33-34
  (四) 退出机制不尽合理  34-37
    1. 退出渠道不畅  34-36
    2. 优惠政策兑现不力  36
    3. 负面效应凸显  36-37
五、进一步提高我国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效果的几点建议  37-47
  (一) 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37-38
    1. 营造积极的媒介导向  37
    2. 打造浓厚的社会氛围  37-38
    3. 做好政策调整后的思想工作  38
  (二) 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  38-43
    1. 完善选拔机制  39
    2. 完善培训机制  39-40
    3. 完善考核机制  40-42
    4. 完善激励机制  42-43
  (三) 完善退出机制  43-47
    1. 加大党政机关定向招录村官的力度  43-44
    2. 当选支部书记的大学生村官实行公务员化管理  44
    3. 加大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扶持力度  44-45
    4. 实施订单式的学历学习  45
    5. 加大再就业职业培训力度  45
    6. 与相关选拔机制实现对接  45-47
结论  47-48
注释  48-50
参考文献  50-53
附件  53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53-54
致谢  54

相似论文

  1. 基于差分进化算法的JSP环境下成套订单研究,F273
  2. 新课程下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与问题表征的研究,G633.6
  3. 瑞丽市农村中学德育问题研究,G631
  4. 基于词义及语义分析的问答技术研究,TP391.1
  5. 军事演习中工兵团工程装备维护保障资源配置研究,E251.2
  6. 尼日利亚女子基础教育问题研究,G543.7
  7.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新问题的矛盾透视,D61
  8. 佛山市班主任专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G451.1
  9. 结合中学地理教学开展低碳教育的探讨,G633.55
  10. 论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问题及其改进,G647
  11. 中职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问题与对策研究,G712
  12. 农村初中学困生的问题研究,G635.1
  13. 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及其解决策略,G632.3
  14.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研究,G647
  15. 中职教育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G718.3
  16. 产业技术转移与承接中的环境伦理问题探析,X2
  17. 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公共政策研究,G522.3
  18. 二维波动方程测井约束反演的自适应同伦共轭梯度法,P631.81
  19.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民生问题,D61
  20. 我国环境行政指导法律问题研究,D922.68
  21. 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G633.4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 > 农民运动与组织 > 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 > 农民工作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