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文本结构与接受对文学意义生成的影响
作 者: 王静超
导 师: 刘方喜
学 校: 河北大学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文本结构 接受 意义
分类号: I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对于文学意义的阐释与理解,从来都是争执不休的,结构主义者宣称意义来源于深藏于文本其中的结构因素,而接受美学的代表则提高了读者在阅读时对文学意义产生的重要作用等。以“从前有座山”为例,从个别文本出发去分析具体意义的产生与发展,期望通过分析使人们理解文学作品的意义绝对不是结构或者接受者单一极就可以决定的,而对文学作品涵义的分析应把文本的结构与接受者的创造性解释充分结合起来。第一部分是从再认识的可能性开始,传统的文学理论都有长足的发展,但因为接受美学的介入与心理学的发展,却对文本意义的生成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两者都对文本的重新认识发生着重要作用;第二部分是文本本身对文学意义性的影响,讲述文本如何成为一般的文学性的存在,叙事要素的完整与文本结构都对意义的产生起着作用;第三部分是从接受的角度对意义产生的再认识,文本、作者、读者的作用对于意义是如何发生的,并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接受美学如何利用召唤、期待视野、空白点等对意义进行了补充,但接受的文学史却又有着致命的缺点。第四部分对通过两方面的对比与理解,将文本与接受者的影响结合起来看,以此试图回到将作品意义锁定在文本的结构与接受者的创造性解释结合的理解层面上来。
|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8 引言 8-10 第1章 再认识的可能性 10-16 1.1 接受美学带来的可能性 10-13 1.2 解读文本的另一种可能性 13-16 第2章 文学文本对文学意义生成的影响 16-29 2.1 叙事要素的完整性 16-19 2.2 文本的结构层次 19-23 2.3 文本的象征意义 23-29 第3章 接受对文学意义生成的影响 29-40 3.1 空白点的补充丰富了意义内涵 29-32 3.2 读者通过召唤结构丰富文本意义 32-35 3.3 单极的接受对文本意义生成的负面作用 35-40 第4章 意义是文本与读者的互动 40-44 结语 44-45 参考文献 45-47 谢辞 47-48
|
相似论文
- 中国当代汉语诗歌阐释方法上存在的问题,I207.25
- 《庄子》修辞策略探析,B223.5
- 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新探,B521
-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创新精神与现实意义,A841
- 后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民主化探究,D819
- 自主课堂构建,G424.21
- 接受美文学理论在职业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G633.3
- 消费者对转基因食用油的认知及态度分析,F426.82
- 形式、意义、运用相结合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研究,G633.41
- 概念隐喻的认识论意义,B842.1
- p53、PCNA和PTE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研究,R735.2
-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认知隐喻研究,I712.072
- 周礼全意义理论研究,B812
- 论列宁公仆思想及当代意义,D262.6
- 陶行知社会教育思想简论,G40-092
- 语境论真理观探究,N02
- 鲍德里亚媒介批判理论研究,B089.1
- 梅尧臣说理诗研究,I207.22
- 动态助词“过”研究综述,H146
- 接受美学视角下苏州古典园林介绍英译之研究,H315.9
- 哲学人类学视野下童年期意义研究,G610
中图分类: > 文学 > 文学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