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穴位埋线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

作 者: 曾侠一
导 师: 李素荷
学 校: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专 业: 针灸推拿学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 气滞血瘀型 穴位埋线疗法
分类号: R246.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2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背景盆腔炎性疾病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生殖器官炎症,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炎症的总称,分为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以同时累及几个部位。盆腔炎大多发生于性活跃期、有月经的妇女,初潮前、绝经后及未婚者很少发生盆腔炎,是威胁女性健康的十大疾病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居高不下,并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认为慢性盆腔炎多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情迁延所致,病情顽固,患者常因久治不愈而痛苦万分。现代研究认为,慢性盆腔炎由于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使输卵管卵巢与周围组织、器官粘连、瘢痕形成,血运不畅,或形成包块,积水,导致病灶区域吸收不良,因此病情缠绵难愈,疗程长,用药时间久,运用抗生素疗效不佳,副作用大。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旨在为本病探讨一种疗效明确,治疗次数少,方法简便,副作用少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及针灸科门诊就诊的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60例,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穴位埋线治疗组30例和中药治疗对照组30例。治疗组选取两组穴位,第一组取穴为:气海、归来、肝俞;第二组取穴为:关元、次髎、血海。每周治疗1次,两组穴位交替,经期停止治疗,共治疗6周。对照组予加味金铃子散,每日1剂,经期停止治疗,共治疗6周。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局部体征变化,并对两组治疗后疗效进行评定。同时,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从而对穴位埋线疗法治疗本病进行疗效分析判定。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年龄、病程、经期、月经周期、一般生育情况、病情程度等指标经过统计学检验,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症状、体征及综合评分经过统计学检验,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经过6周治疗,对两组临床症状、体征及综合疗效进行评定。症状疗效评定,治疗组愈显率36.66%,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愈显率13.33%,总有效率93.33%。体征疗效评定,治疗组愈显率为70.00%,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愈显率36.67%,总有效率86.67%。综合疗效评定,治疗组愈显率36.66%,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愈显率10.00%,总有效率96.67%。经统计学检验,分别将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综合评分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组内比较),两组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治疗均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分别将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综合评分进行相互比较(组间比较),两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愈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数值均较高,提示两组治疗均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结论穴位埋线疗法及口服加味金铃子散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均有明确的疗效,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同时,穴位埋线疗法疗效优于口服加味金铃子散,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10
引言  10-12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2-26
  1.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研究  12-23
    1.1 古代医家对慢性盆腔炎的认识  12-14
    1.2 现代中医医家对慢性盆腔炎的认识  14-15
    1.3 辨证分型  15-16
    1.4 中医药治疗  16-23
  2. 慢性盆腔炎的西医研究现状  23-26
    2.1 发病因素  23-24
    2.2 病原体  24
    2.3 病理改变  24-25
    2.4 西医治疗  25-26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6-32
  1. 研究对象  26-30
    1.1 病例来源  26
    1.2 病例选择标准  26-28
    1.3 病情程度评分标准  28-30
  2. 研究方法  30-32
    2.1 分组方法  30
    2.2 治疗方法  30-31
    2.3 疗效观察  31
    2.4 统计分析方法  31-32
第三章 临床研究结果与统计分析  32-40
  1. 一般资料  32
  2. 两组可比性检查  32-36
    2.1 治疗前一般资料分析  32-34
    2.2 治疗前各项观察指标情况  34-36
  3. 疗效比较  36-40
    3.1 两组治疗后综合疗效的比较  36-37
    3.2 两组治疗后症状疗效的比较  37-38
    3.3 两组治疗后体征疗效的比较  38-40
第四章 讨论分析  40-46
  1. 立论依据  40
  2. 穴位选择依据  40-42
  3. 治疗方法选择依据  42-43
  4. 对照组选方依据  43-44
  5.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方法比较  44
  6. 结论  44-45
  7. 存在的问题与下一步研究方向  45-46
    7.1 大样本,多中心研究  45
    7.2 辨证分型治疗  45
    7.3 病例追踪随访  45-46
结语  46-47
参考文献  47-52
附录  52-54
致谢  54

相似论文

  1. 102例PID患者盆腔及宫颈病原体培养结果的分析,R711.33
  2. 导师梁学林教授从瘀论治慢性盆腔炎的经验总结,R249
  3. 蒲菊汤加外用溃疡散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259
  4. 盆炎方口服配合灌肠方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R271.9
  5. 清湿止痛汤对大鼠慢性盆腔炎模型的实验研究,R285.5
  6. “跌打膏”对胸腰段椎体单纯压缩性骨折(气滞血瘀型)的中医证候疗效观察,R274.9
  7. 温经活血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研究,R271.9
  8. 通任种子汤为主治疗气滞血瘀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观察,R271.14
  9. 逍遥舒坤汤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R259
  10. 慢性盆腔炎中医证候、体质分布及其相关因素分析,R271.9
  11. 慢性盆腔炎中医证候的德尔菲法专家咨询问卷调查研究,R271.9
  12. 中药三联疗法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总结,R271.9
  13. 盆宁汤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阻型)的临床观察,R711.3
  14. 中药鼻炎2号冲剂治疗慢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276.1
  15. 综合疗法治疗血瘀兼肾虚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及其对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R271.9
  16. 清利化瘀方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R271.9
  17. 逍遥舒坤汤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R271.9
  18. 117例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免疫状况研究,R271.9
  19. 滚针结合逍遥丸治疗女性气滞血瘀型黄褐斑临床疗效观察,R275
  20. 活血化瘀法治疗Ⅲ前列腺炎的疗效观察,R277.5
  21. 导师黄可佳教授治疗慢性盆腔炎经验总结,R271.9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临床学 > 针灸学、针灸疗法 > 针灸疗法临床应用 > 妇产科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