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长豇豆若干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定位
作 者: 胡婷婷
导 师: 杨悦俭
学 校: 浙江师范大学
专 业: 植物学
关键词: 长豇豆 农艺性状 QTL定位 候选基因
分类号: S643.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豇豆(Vigna unguiculata L. Walp.)是世界上许多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重要的豆类作物,长豇豆(Vigna unguiculata. ssp. sesquipedalis)是豇豆的一个亚种,为东南亚国家常见的豆类蔬菜。始花期、始花节位、荚长、单株荚数和早衰性等为长豇豆重要的农艺性状,表现为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调控长豇豆的早期产量、总产量和商品品质。研究定位控制这5个性状的QTLs,阐释其遗传模式,获得相关分子标记,可为开展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基础。本研究采用以半野生材料‘ZN016’和主栽品种‘之豇28-2’为双亲构建的RIL(F8:10)永久性群体中的209个株系为作图群体,在二年二个点共进行了七次重复试验。利用己构建的长豇豆高密度分子图谱和MapQTL5.0软件分别对这些性状进行作图分析,共检测到21个QTLs,分布在除LGl和LG9之外的9个连锁群上,其中主效QTL有5个,各有1个主效QTL分别控制始花期、始花节位、荚长、单株荚数和早衰性等性状。控制始花期、始花节位和早衰性的QTLs分别有3、4、7个,其中主效QTL均在LG11上,且在10.3cM-42.3cM范围内重叠,平均分别能解释27.2%、22.13%和22.78%的表型变异。与控制始花期的主效QTL峰值处共定位的分子标记有2个,分别为10043和clm0114,这两个位点的效应共能使始花天数减少3.2%。在四个环境下各有3个分子标记分别距控制另外2个性状主效QTL峰值处最近,Clm1206、11103和Clm1135平均能使始花节位值降低21.7%,11103、Clm1135和Clm0007平均使早衰程度减少35.7%。除了以上主效QTL外,其余都为微效QTLs,其中控制早衰性的微效QTLs较多,平均能解释8.75%的表型变异。控制另外两个性状的微效QTLs平均能解释的表型变异率在10%到20%之间。分别有4个和3个QTLs控制荚长和单株荚数,其中控制这两个性状的主效QTL在LG3上也有部分重叠,平均分别能解释44%和20.5%的表型变异。在四个环境下都只有一个分子标记与其峰值处共定位,分别是10247和clm0614,前者的效应能使豆荚长度增加21%,后者则使单株结荚数量增加21.2%。控制荚长和单株荚数的微效QTL(Qpl.zaas-2和Qpn.zaas-2)同时被定位在LG2上,并且距离峰值处最近的标记都是Clm0089,平均分别解释的表型变异率为12%和13.2%。Qpl.zaas-5和Qpl.zaas-10是控制荚长的微效QTL,分别能解释20.2%和9%的表型变异。控制单株荚数的另外两个微效QTL(Qpn.zaas-4和Qpn.zaas-7)解释的表型变异都在10%左右。通过标记的功能分析,本研究还确定了一个与Qpl.zaas-2峰值位置共定位,与细胞周期蛋白D3同源的SNP分子标记10317,它被认为是控制荚长的一个候选基因。基于长豇豆和大豆基因组共线性关系,通过分析与长豇豆中控制荚部性状的QTL区间相对应的大豆染色体基因组区域内基因的功能,确定LOB结构域蛋白基因和CYCD3分别为控制荚长和单株荚数性状形成的候选基因。本研究定位出控制始花期、始花节位、荚长、单株荚数和早衰性的QTL区间,并确定了控制荚长、单株荚数候选基因,为长豇豆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9 目录 9-11 1 文献综述 11-31 1.1 长豇豆的农艺性状 12-14 1.1.1 始花期 12 1.1.2 始花节位 12-13 1.1.3 单株荚数 13 1.1.4 荚长 13-14 1.1.5 早衰性 14 1.2 豇豆的分子标记连锁图 14-21 1.2.1 早期普通豇豆连锁图 15-16 1.2.2 基于cSNPs的普通豇豆整合图谱 16-17 1.2.3 长豇豆遗传连锁图 17-21 1.3 数量遗传定位的原理和方法 21-25 1.3.1 QTL定位含义及原理 21 1.3.2 QTL定位方法 21-25 1.4 豆类作物农艺性状的QTL定位研究进展 25-31 1.4.1 始花期 26-27 1.4.2 始花节位 27 1.4.3 荚长 27-28 1.4.4 荚宽 28 1.4.5 单株荚数 28 1.4.6 种子重 28-29 1.4.7 早衰性 29 1.4.8 豇豆病虫害抗性 29-31 2 长豇豆开花相关性状QTL定位 31-47 2.1 材料与方法 31-33 2.1.1 试验材料 31 2.1.2 试验设计 31-32 2.1.3 性状调查 32-33 2.1.4 农艺性状的统计分析方法 33 2.1.5 农艺性状的QTL分析 33 2.2 结果与分析 33-43 2.2.1 双亲表型分析 33-34 2.2.2 正态分布检验 34-36 2.2.3 方差分析 36 2.2.4 长豇豆开花相关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36-37 2.2.5 开花相关性状QTL分析 37-43 2.3 讨论 43-47 3 长豇豆荚部性状QTL定位 47-63 3.1 材料与方法 47-48 3.1.1 试验材料 47 3.1.2 试验设计 47 3.1.3 性状调查 47 3.1.3 统计分析方法 47-48 3.1.5 农艺性状的QTL分析 48 3.2 结果与分析 48-56 3.2.1 双亲的表型差异 48 3.2.2 正态分布检验 48-50 3.2.3 方差和遗传力分析 50 3.2.4 长豇豆荚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50-51 3.2.5 QTL作图分析 51-56 3.3 讨论 56-63 参考文献 63-72 附录 72-74 1.1 附录1 缩写词 72-74 致谢 74-75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75-76
|
相似论文
- 大豆农艺和品质性状遗传模型分析与QTL定位,S565.1
- 粳稻穗角性状的遗传分离分析和QTL定位及关联分析,S511.22
- 烤烟连作对土壤理化特性及烟叶品质的影响,S572
- 粳稻直立穗型恢复系选育和大剑叶角度等位变异的SSR标记,S511.22
- 玉米叶色突变基因al和yl的精细定位,S513
- 栽培花生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遗传分析与QTL定位研究,S565.2
- 大豆芽菜中游离氨基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遗传分析及QTL定位研究,S649
- 黄瓜苗期耐弱光性的QTL定位,S642.2
- 粳稻一次枝梗角度的遗传分离分析和QTL定位研究,S511.22
- 花粉介导获得转基因玉米植株及转基因玉米杂交后代农艺性状研究,S513
- 小麦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及QTL定位,S512.1
- 离子束介导大豆DNA转入番茄的初步研究,S641.2
- 甘蔗营养高效利用种质资源筛选研究,S566.1
- 杂交中稻组合农艺性状比较及试验小区边际效应研究,S511.32
- 五趾北京油鸡趾骨发育相关候选基因表达分析,S831
- 青藏高原草地野生双孢蘑菇遗传多样性及主要性状评价,S646
- 小麦骨干亲本蚂蚱麦部分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和QTL定位,S512.1
- 果蝇svp基因在心脏细胞生长尺寸调控中的作用及小鼠心脏发育候选基因的表达研究,Q3
- 白菜薹新品种五彩黄薹一号农艺性状与夏播栽培技术研究,S634.5
- ‘太平洋嘎拉’苹果的生物学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S661.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园艺 > 蔬菜园艺 > 豆荚类 > 豇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