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Cu~+、Ag~+和Au~+交换沸石分子筛吸附小分子的理论研究

作 者: 张妮娜
导 师: 吕仁庆
学 校: 中国石油大学
专 业: 化学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Cu-ZSM-5 Ag-ZSM-5 Au-ZSM-5 吸附 小分子
分类号: O647.3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7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过渡金属交换分子筛吸附小分子(CO、NO、H2O、H2S、NO2、SO2)进行理论上研究。本文用过渡金属M(M = Cu、Ag、Au)交换H-ZSM-5型分子筛,选取十元环簇模型代替H-ZSM-5分子筛骨架,构造了M-ZSM-5簇模型,采用DMol3软件包对其进行优化。通过计算得出Cu( I )与分子筛骨架上的两个氧相互作用,键长在2.00±0.02 A范围内,Ag( I )的周围有两个氧与其相互作用,键长在2.30±0.03 A范围内,Au( I )的周围有两个氧与其作用,键长为2.35 A。发现RCu-O < RAg-O < RAu-O,这可归因于离子半径的不同:RCu+ < RAg+ < RAu+。构造M-ZSM-5吸附小分子CO、NO、H2O、H2S、NO2和SO2的可能的吸附构型。受吸附小分子的影响,M-ZSM-5分子筛骨架及小分子的结构和电子性质都发生了变化。计算结果显示,发生吸附后小分子的键长均变长,这符合键级守恒原理,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M-ZSM-5(M = Cu、Ag、Au)吸附小分子使其活化的目的。小分子的吸附能顺序是:吸附CO、NO、H2O、H2S时Au-ZSM-5 >Cu-ZSM-5 > Ag-ZSM-5;吸附NO2时,Cu-ZSM-5 > Au-ZSM-5 > Ag-ZSM-5;吸附SO2时Cu-ZSM-5 > Au-ZSM-5 > Ag-ZSM-5。对各个模型的电子结构进行分析得出,当M-ZSM-5(M = Cu、Ag、Au)与小分子相互作用时,金属中心M的电子结构由d10变为s1d9。结果表明,当M-ZSM-5吸附小分子时,电子由金属中心M转移到小分子,这减弱了小分子的键强度。小分子与金属中心M作用形成σ键和d-π*反馈键,正是由于此两种键型之间的协同作用使得M-ZSM/X稳定存在。自然键轨道分析和电子密度拓扑分析信息显示在M-ZSM/H2O和M-ZSM/H2S结构中生成氢键,引起吸附体系的稳定。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二甲醚在Pt低指数晶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研究,O485
  2. 罗丹明B和罗丹明6G的印迹聚合物制备及性能,O631.3
  3. 基于酚醛树脂活性炭的制备及负载TiO2吸附—光催化性能,TQ424.19
  4. 环氧分子在碳纤维表面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研究,TB332
  5. 超声处理RTM成型酚醛/乙醇在石英纤维表面的竞争吸附,TB332
  6. 不同原料烟熏液的制备、精制及灌肠液熏工艺的研究,TS251.65
  7. 抗吡虫啉—甲基对硫磷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研究,S482.2
  8. 大豆疫霉RXLR效应分子靶标的筛选,S435.651
  9. 白骨壤果实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S793.9
  10. 几种天然产物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评价和应用,R284.1
  11. 天然迈克尔反应受体分子的快速发现及活性研究,R284
  12. 辣椒碱/β-环糊精体系溶解与渗透的相关性研究,R943
  13. Fe,V共掺杂TiO2催化剂的合成、表征及其性能研究,O614.411
  14. 低分子量亨氏马尾藻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制备及抗肿瘤活性研究,TS254.9
  15. 江蓠残渣高活性膳食纤维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制备及性能研究,TS254.9
  16. 三峡库区水环境中营养盐磷分布规律的数值研究,X832
  17. (羟基)氧化铁的制备研究及在饮用水中除砷的应用,O614.811
  18. 芴甲氧羰基-D-色氨酸及D-苯丙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分离性能研究,O631.3
  19. 微氧条件下密闭电石炉尾气中COS气体吸附净化研究,X781
  20. 离子交换法去除原水中六价硒,X703
  21. 利用AFLP标记对四个多鳞鱚群体的遗传结构分析,S917.4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化学 > 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 > 表面现象的物理化学 > 吸附 > 化学吸附、物理吸附、等温吸附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