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空间理论视域下的阿兰·罗伯—格里耶的新小说

作 者: 曹丽莎
导 师: 吴舜立
学 校: 陕西师范大学
专 业: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关键词: 空间理论 空间 深度神话 异化
分类号: I106.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2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作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维度,空间以往被当作僵死的、刻板的、非辩证的和静止的东西而被人们所忽略。同样,在文学作品中,空间总被当作人物活动的背景而被认为没有深度可挖。随着空间问题逐渐成为当代社会理论的一大热点,人们也开始向文学中的空间聚焦,从空间领域对文学活动进行全新阐释,这无疑为我们当下的文学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本文试图用空间理论对罗伯—格里耶的小说做一个较为深入的梳理,揭示其背后的文化含义。第一部分“绪论:罗伯—格里耶小说的研究现状及本论文研究的特点”,主要对罗伯—格里耶小说的译介情况在国内的发展历程作简要介绍,为读者更好的理解他的作品奠定基础,对作家在写作中所呈现的空间问题进行综合考察,并且在研究过程中,突破单一论述和平面化的研究,为研究者提供一种新的思路;第二部分“罗伯—格里耶与空间理论”。首先简要地介绍了罗伯—格里耶的创作理念概述空间理论的发展历程,并概括了对空间理论做出过重要贡献的学者及其理论;其次,阐明空间理论是如何在文学中显现的,人们可以通过文学空间的再现推导出怎样的文化含义;再次,说明罗伯—格里耶的小说与空间理论的关联性,使得用空间理论分析其新小说从理论上找到依据,为后面的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部分“空间体验的传达”。这一部分共由两节组成,第一节是对《橡皮》的分析,通过探讨作者塑造的生活在夹缝空间中的主人公的反英雄形象之深层含义,瓦拉斯所面对的既是一桩凶杀案,又是一个假象;而他自己既是一名侦探又是一个凶手,他就是在这种环境中不断寻找、发现,从而揭示了在工业社会生活中的人们的自我寻找之旅,以及无法找到归属感的痛苦;第二节是分析《在迷宫里》所构筑的“卡夫卡式”的空间环境是如何影响人物活动的,同时,这种空间环境又体现了现代人对世界、对社会怎样的认识,深度揭示人们在现代社会中无法言说的窘境;第四部分“心理空间的物化”。同样由两小节组成,第一节对比《嫉妒》与以往表现同类主题的作品在运用空间环境的方式上的不同特点,论述作者是如何通过空间环境的描写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探讨现代人的异化问题;第二节表现空间环境在《窥视者》中是如何表达出人物的心理诉求和人类的原始欲望的,以及人们面对这些欲望的扭曲表达所持的无动于衷的冷漠态度,为反省现代人的道德、责任敲响警钟。罗伯—格里耶是新小说的代表人物,他的小说是对传统小说的反拨和挑战,表现出后现代艺术独特的审美体验。从空间维度解读他的作品,感受他客观地描绘物的背后不仅是要颠覆传统小说中“深度神话”,还原物的本来面目,而且罗伯—格里耶更是要以此表达他对现代社会独特的感受和认识。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绪论  9-14
  1. 译介情况及评价  9-11
  2. 关于阿兰·罗伯—格里耶作品的研究方向  11-13
  3. 本论文的研究特点  13-14
第一章 罗伯—格里耶与空间理论 的学位论文">空间理论  14-27
  1.1 罗伯—格里耶的创作理念  14-20
    1.1.1 罗伯—格里耶的不确定的现实观  14-15
    1.1.2 罗伯—格里耶的"缺项"理论  15-18
    1.1.3 罗伯—格里耶的写物理论  18-20
    1.1.4 小结  20
  1.2 空间理论及罗伯—格里耶小说的空间化倾向  20-27
    1.2.1 空间理论综述  20-22
    1.2.2 文学中的空间显现  22-23
    1.2.3 罗伯—格里耶小说的空间化倾向  23-27
第二章 空间体验的传达  27-36
  2.1 《橡皮》:反英雄与夹缝空间  27-32
    2.1.1 解构真实空间  27-29
    2.1.2 在夹缝空间中生存的反英雄  29-30
    2.1.3 不断擦拭、重建的环境  30-32
  2.2 《在迷宫里》:"卡夫卡式"的迷宫  32-36
    2.2.1 梦魇般的空间环境  32-33
    2.2.2 静止空间中行动的凝滞  33-36
第三章 心理空间的物化  36-48
  3.1 《嫉妒》:凝结成视觉图像的情感  36-40
    3.1.1 视觉活动透射出的"嫉妒"  36-39
    3.1.2 "蜈蚣":嫉妒情感的凝结  39-40
  3.2 《窥视者》:原始欲望的空间显现  40-48
    3.2.1 时间的断裂和空间的延伸  41-42
    3.2.2 心理空间的呈现  42-45
    3.2.3 精神空间的失衡与社会秩序的破坏  45-48
结语  48-49
参考文献  49-51
致谢  51-52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52

相似论文

  1. 空间权基本理论研究,D923.2
  2. 空间交会对接控制方法的研究,V526
  3. 武器评估系统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研究,TJ06
  4. 中国城市地铁站声环境设计策略研究,U231.4
  5. 大型购物中心地下空间设计研究,TU922
  6.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建筑创作的艺术化技术理念研究,TU-86
  7. 会展建筑空间复合化设计研究,TU242
  8. 社会行为与建筑空间的关联性研究,TU-024
  9. 科技博物馆建筑设计研究,TU242.5
  10. 博物馆建筑空间整合设计研究,TU242.5
  11. 行为空间界限与其建筑空间特性研究,TU-024
  12. 当代老年公寓建筑的适居性设计研究,TU241.93
  13. 多厅影院空间架构研究,TU242.2
  14. 当代高层建筑共享空间发展趋向设计研究,TU972.2
  15. 哈尔滨市道外区滨江开放空间设计研究,TU984.113
  16. 哈尔滨城市空间环境视觉导识系统研究,TU998.9
  17. 论王安忆《长恨歌》的中国现代海派文学特征,I207.42
  18. 航天科技研发建筑设计研究,TU244
  19. 高校艺术教学建筑设计研究,TU244.3
  20. 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波前变换研究,TN761
  21. 极化SAR图像超分辨算法的研究,TN957.5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世界文学 > 作品评论和研究 > 小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