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罗伯—格里耶新小说观研究

作 者: 王勇军
导 师: 张唯嘉
学 校: 湘潭大学
专 业: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关键词: 罗伯-格里耶 不确定现实观 铲除深度神话论 形式本体论 读者创造论
分类号: I207.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91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罗伯-格里耶是法国“新小说派”的领袖。自从1953年发表长篇小说《橡皮》以来,在长达50多年的文学生涯中,罗伯-格里耶创作了多部与传统小说风格迥然不同的新小说。1963年,集中体现了他小说观的论文集《为了一种新小说》出版。这些颇具先锋色彩的小说和小说理论对20世纪下半叶小说的发展走向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罗伯-格里耶的新小说观基于他本人的世界观。在西方后工业社会和各种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罗伯-格里耶认为现实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以此为基础,他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小说创作理念。首先,他主张在创作中铲除深度神话,通过拒绝意义、平面化写物和平面化写人实现对世界的平面化描绘。其次,他反对把文学当作干预政治或进行道德说教的工具,认为小说寻求的是它自身。他把形式看成是小说的本体,小说叙述形式的革新成了他倡导的“小说革命”的重心。最后,罗伯-格里耶呼吁读者主动参与创作而不是被动接受文本。他充满了断裂和遗漏的小说令习惯于被动接受的读者期待落空,却给主动的读者留下了许多参与创作的机会。从整体来看,罗伯-格里耶新小说观具有反叛性、零散性和矛盾性。从局部来看,罗伯-格里耶新小说观的每一个论点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和局限。不确定现实观看到了事物发展不确定的一面,但无视了事物发展确定的一面;“铲除深度神话论”消解了意义的古老霸权却忽视了“文学是人学”这一事实;“形式本体论”强调了小说是以形式为本体的独立自足的艺术世界却否定了小说内容的存在;“读者创造论”肯定了读者参与创作的权利,但对一般读者而言实施起来却颇显困难。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7
引言  7-12
  0.1 国内罗伯-格里耶的译介和研究情况  7-10
  0.2 国外罗伯-格里耶的研究情况  10-11
  0.3 选题目的和意义  11-12
第1章 不确定现实观  12-15
  1.1 不确定现实观的背景  12-13
  1.2 不确定现实观的内涵  13
  1.3 不确定现实观对新小说的影响  13-15
第2章 铲除深度神话论  15-24
  2.1 拒绝深度创作模式  15-16
  2.2 平面化写作  16-24
第3章 形式本体论  24-33
  3.1 反对工具性文学  24-26
  3.2 介入小说自身  26-33
第4章 读者创造论  33-38
  4.1 期待失落  33-35
  4.2 阅读革命  35-38
第5章 罗伯-格里耶新小说观评析  38-43
  5.1 罗伯-格里耶新小说观的总体特征  38-39
  5.2 罗伯-格里耶新小说观的价值和局限  39-43
结语  43-44
注释  44-46
参考文献  46-49
致谢  49-50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50

相似论文

  1. 为了一种新小说,I207.42
  2. 罗伯—格里耶的小说及小说理念的独特性,I207.42
  3. 罗伯—格里耶小说的叙事“空白”及其“物本主义”思想研究,I207.42
  4. 最后的觉悟:闻一多诗学价值新论,I207.25
  5. 罗伯—格里耶小说理论的后现代性,I106.4
  6. “笔墨”当随时代,J211
  7. 阿兰·罗伯-格里耶新小说中的时间,I565
  8. 女人与城市二重奏,I207.42
  9. 从传统乡土写实到现代乡土抒情,I207.42
  10. 用生命擦拭生命,I207.42
  11. 矗立的“象”—萧红、张爱玲小说意象比较研究,I207.42
  12. 孤独的狂放与追寻,I207.42
  13. 多彩的塞北乡村画卷—何申小说论,I207.42
  14. 中国知识分子无奈人生的内心独白,I207.42
  15. 论王蒙文学创作中的苏俄情结,I207.42
  16. 在新历史主义视角下解析《灿烂千阳》,I207.42
  17. 面对“技术”的先锋写作,I207.42
  18. 新世纪以来西部小说的乡村叙事,I207.42
  19. 为了一种新小说,I207.42
  20. 追求“艺术空间无限可能性”的双子星座,I207.42
  21. 启蒙视阙中的张恨水小说,I207.4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小说 > 新体小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