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广泛阅读对中国大学生英语阅读效率的影响

作 者: 郭萍萍
导 师: 卢雨菁
学 校: 兰州大学
专 业: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 广泛阅读 网络报刊 阅读效率
分类号: H31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4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第二语言习得和教学领域中,广泛阅读,作为阅读的一种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多研究都表明广泛阅读对于提高语言学习者的阅读能力以及包括诸如语法、词汇等在内的语言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研究大多集中于分级读物和简化读物,内容缺乏真实性。因此有人提出了使用真实材料,但也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对于真实材料应用于泛读教学的实证研究较少。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探讨了将网络报刊引入大学泛读教学对于学生阅读效率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两种不同的网上报刊广泛阅读模式对于学生阅读效率三个方面(阅读速度、阅读理解和阅读动机)的影响。一种是个人阅读模式,即学生自己在课下进行一定量的报刊阅读并填写每周阅读报告。阅读材料、方法等都由自己决定,整个阅读过程教师不做出任何指导;而另一种是个人阅读加教师指导模式,同个人阅读模式相同,学生的阅读过程也是在课下自己进行,不同的是教师每周会讲解种文体的结构特点,以对学生的阅读做出指导。鉴于本实验的目的,作者提出了以下三个研究问题:1.在教师指导下的个人阅读模式和单纯的个人阅读模式在提高学习者阅读速度方面有没有显著性?如果有,哪种方法更能促进学习者阅读速度的提高?2.在教师指导下的个人阅读模式和单纯的个人阅读模式在提高学习者阅读理解方面有没有显著性?如果有,哪种方法更能促进学习者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3.在教师指导下的个人阅读模式和单纯的个人阅读模式在增强学习者阅读动机方面有没有显著性?如果有,哪种方法更能促进学习者阅读动机的增长?来自三个班级的172名兰州大学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参加了本次实验,这三个班级是经过兰州大学入校分级考试后确定的一级平行班,证明其在英语水平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实验一开始,笔者又对三个班级的阅读速度、阅读理解水平和阅读动机三个方面进行了分项前测,结果证明这三个班级在阅读效率的三个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在此基础上,笔者随机将这三个班级定为实验一班,实验二班和控制班,在实验一班实行个人阅读加教师指导模式;实验二班实行单纯的个人阅读模式;控制班除接受正规英语教学外无任何课外阅读任务。整个实验持续了十二周,除前后测外,实验班学生要求完成11次阅读任务并上交读书报告。最后,研究者对三个班的前后测所得数据用SPSS11.5社会科学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教师指导的个人阅读模式能显著提高学习者的阅读速度,个人阅读模式虽也能显著提高学习者阅读速度,但与控制组相比不具有显著性;2.教师指导的个人阅读模式和单纯的个人阅读模式均能显著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二者不具有显著性差异;3.教师指导的个人阅读模式和单纯的个人阅读模式与控制组相比都能显著提高学习者的阅读动机,其中教师指导的个人阅读模式更明显。以上结果表明,教师指导的个人阅读模式在提高学习者阅读速度,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动机方面均有显著影响,这就为以后在大学开展网络报刊的泛读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和参考。在第二语言习得和教学领域中,广泛阅读,作为阅读的一种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多研究都表明广泛阅读对于提高语言学习者的阅读能力以及包括诸如语法、词汇等在内的语言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研究大多集中于分级读物和简化读物,内容缺乏真实性。因此有人提出了使用真实材料,但也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对于真实材料应用于泛读教学的实证研究较少。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探讨了将网络报刊引入大学泛读教学对于学生阅读效率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两种不同的网上报刊广泛阅读模式对于学生阅读效率三个方面(阅读速度、阅读理解和阅读动机)的影响。一种是个人阅读模式,即学生自己在课下进行一定量的报刊阅读并填写每周阅读报告。阅读材料、方法等都由自己决定,整个阅读过程教师不做出任何指导;而另一种是个人阅读加教师指导模式,同个人阅读模式相同,学生的阅读过程也是在课下自己进行,不同的是教师每周会讲解种文体的结构特点,以对学生的阅读做出指导。鉴于本实验的目的,作者提出了以下三个研究问题:1.在教师指导下的个人阅读模式和单纯的个人阅读模式在提高学习者阅读速度方面有没有显著性?如果有,哪种方法更能促进学习者阅读速度的提高?2.在教师指导下的个人阅读模式和单纯的个人阅读模式在提高学习者阅读理解方面有没有显著性?如果有,哪种方法更能促进学习者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3.在教师指导下的个人阅读模式和单纯的个人阅读模式在增强学习者阅读动机方面有没有显著性?如果有,哪种方法更能促进学习者阅读动机的增长?来自三个班级的172名兰州大学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参加了本次实验,这三个班级是经过兰州大学入校分级考试后确定的一级平行班,证明其在英语水平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实验一开始,笔者又对三个班级的阅读速度、阅读理解水平和阅读动机三个方面进行了分项前测,结果证明这三个班级在阅读效率的三个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在此基础上,笔者随机将这三个班级定为实验一班,实验二班和控制班,在实验一班实行个人阅读加教师指导模式;实验二班实行单纯的个人阅读模式;控制班除接受正规英语教学外无任何课外阅读任务。整个实验持续了十二周,除前后测外,实验班学生要求完成11次阅读任务并上交读书报告。最后,研究者对三个班的前后测所得数据用SPSS11.5社会科学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教师指导的个人阅读模式能显著提高学习者的阅读速度,个人阅读模式虽也能显著提高学习者阅读速度,但与控制组相比不具有显著性;2.教师指导的个人阅读模式和单纯的个人阅读模式均能显著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二者不具有显著性差异;3.教师指导的个人阅读模式和单纯的个人阅读模式与控制组相比都能显著提高学习者的阅读动机,其中教师指导的个人阅读模式更明显。以上结果表明,教师指导的个人阅读模式在提高学习者阅读速度,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动机方面均有显著影响,这就为以后在大学开展网络报刊的泛读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和参考。

全文目录


中文部分  3-94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11
  表格索引  11-12
  图表索引  12-13
  缩略词表  13-14
  第一章 引言  14-18
    1.1 研究背景  14-15
    1.2 研究目的  15
    1.3 研究意义  15-16
    1.4 研究范畴  16
    1.5 论文结构  16-18
  第二章 理论框架  18-27
    2.1 阅读  18-20
      2.1.1 阅读的定义  18
      2.1.2 阅读效率  18-20
    2.2 广泛阅读  20-22
      2.2.1 广泛阅读的定义  20-21
      2.2.2 泛读和精读  21-22
      2.2.3 成功泛读所具有的特征  22
    2.3 泛读课程  22-24
      2.3.1 教师角色  23
      2.3.2 学生角色  23
      2.3.3 课堂组织模式  23-24
    2.4 输入假说  24-25
    2.5 情感过滤假说  25
    2.6 L1=L2假说  25-26
    2.7 小结  26-27
  第三章 文献综述  27-36
    3.1 国外相关研究  27-32
      3.1.1 广泛阅读对于语言学习不同方面影响的研究  27-30
      3.1.2 有关真实阅读材料的研究  30-32
    3.2 国内研究  32-34
    3.3 前人研究的优点与不足  34-35
      3.3.1 前人研究的优点  34
      3.3.2 前人研究的不足  34-35
    3.4 本研究的创新性  35
    3.5 小结  35-36
  第四章 实验设计  36-42
    4.1 研究问题及假设  36-38
    4.2 实验设计  38-41
      4.2.1 实验顺序  38-40
      4.2.2 本实验所涉及变量  40
      4.2.3 实验分组  40-41
      4.2.4 实验步骤  41
    4.3 小结  41-42
  第五章 实验方法  42-51
    5.1 先导实验  42
    5.2 主体实验  42-49
      5.2.1 受试  42-44
      5.2.2 阅读材料  44
      5.2.3 监督手段  44-45
      5.2.4 教师指导  45
      5.2.5 测试工具  45-47
      5.2.6 分数计算  47-49
      5.2.7 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  49
    5.3 小结  49-51
  第六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51-60
    6.1 引言  51
    6.2 研究问题一的结果与讨论  51-53
      6.2.1 研究问题一的结果  51-53
      6.2.2 研究问题一的讨论  53
    6.3 研究问题二的结果与讨论  53-56
      6.3.1 研究问题二的结果  54-55
      6.3.2 研究问题二的讨论  55-56
    6.4 研究问题三的结果与讨论  56-58
      6.4.1 研究问题三的结果  56-58
      6.4.2 研究问题三的讨论  58
    6.5 小结  58-60
  第七章 总结  60-62
    7.1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60
    7.2 本研究的启示  60-61
    7.3 本研究的局限性和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61-62
  参考文献  62-66
  附录  66-92
    附录A 阅读速度测试卷(前测)  66-70
    附录B 阅读理解测试卷(前测)  70-74
    附录C 阅读动机调查问卷(前测)  74-75
    附录D 推荐网络报刊网址列表  75-76
    附录E 每周阅读报告(实验二班)  76-77
    附录F 每周阅读报告(实验一班)  77-78
    附录G 教学PPT样本  78-79
    附录H 阅读速度测试(后测)  79-83
    附录I 阅读理解测试卷(后测)  83-87
    附录J 阅读动机调查问卷(后测)  87-88
    附录K 完成的阅读报告样本  88-90
    附录L 研究者提供的阅读材料样本  90-92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92-93
  致谢  93-94
英文部分  94-220
  Acknowledgements  99-100
  Abstract  100-102
  摘要  102-108
  List of Tables  108-109
  L1st of Figures  109-110
  List of Abbreviations  110-111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1-117
    1.1 Background of the Study  111-113
    1.2 Purpose of the Study  113-114
    1.3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14
    1.4 Scope of the Study  114-115
    1.5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115-117
  Chapter Two THEORETICAL FRAMEWORK  117-131
    2.1 Reading  117-121
      2.1.1 Definition of Reading  117-118
      2.1.2 Reading Efficiency  118-121
    2.2 Extensive Reading (ER)  121-124
      2.2.1 Definition of ER  121-122
      2.2.2 Extensive Reading vs. Intensive Reading  122-123
      2.2.3 Characteristics of Successful ER  123-124
    2.3 Extensive Reading Programme  124-127
      2.3.1 The Role of the Teacher  125-126
      2.3.2 The Role of the Students  126
      2.3.3 Class Organization  126-127
    2.4 The Input Hypothesis  127-128
    2.5 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128-129
    2.6 L1=L2 Hypothesis  129-130
    2.7 Summary  130-131
  ChapterThree LITERATURE REVIEW  131-145
    3.1 Studies Abroad  131-139
      3.1.1 Research about the Influence of HR on Different Aspects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131-135
      3.1.2 Research on Authentic Reading Materials  135-139
    3.2 Studies in China  139-142
    3.3 The Strength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Previous Studies  142-143
      3.3.1 Strengths of the Previous Studies  142
      3.3.2 Limitations of the Previous Studies  142-143
    3.4 Originality of the Current Study  143-144
    3.5 Summary  144-145
  Chapter Four EXPERIMENTAL DESIGN  145-155
    4.1 Research Questions and Hypotheses  145-148
    4.2 Experimental Design  148-154
      4.2.1 Experimental Sequence  149-151
      4.2.2 Variables Involved in the Present Study  151-152
      4.2.3 Treatment Groups  152-153
      4.2.4 Instructional Procedure  153-154
    4.3 Summary  154-155
  Chapter Five METHODOLOGY  155-169
    5.1 Pilot Study  155-156
    5.2 The Present Study  156-167
      5.2.1 Participants  156-158
      5.2.2 Reading Materials  158-159
      5.2.3 Supervising Method  159-160
      5.2.4 Teacher's Instruction  160-161
      5.2.5 Testing Instruments  161-164
      5.2.6 Slrnrincr  164-166
      5.2.7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Methods  166-167
    5.3 Summary  167-169
  Chapter Six RESULTS AND DISCUSSION  169-185
    6.1 Introduction  169
    6.2 Results and Discussions of Research Question 1  169-173
      6.2.1 Results of Research Question 1  169-172
      6.2.2 Discussions of Research Question 1  172-173
    6.3 Results and Discussions of Research Question 2  173-177
      6.3.1 Results of Research Question 2  174-176
      6.3.2 Discussions of Research Question 2  176-177
    6.4 Results and Discussions of Research Question 3  177-181
      6.4.1 Results of Research Question 3  178-180
      6.4.2 Discussions of Research Question 3  180-181
    6.5 Summary  181-185
  Chapter Seven CONCLUSIONS  185-188
    7.1 Principle Findings oflhe Study  185-186
    7.2 Implications of the Present Study  186
    7.3 Limita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186-188
  REFERENCES  188-194
  APPENDICES  194-220
    Appendix A Reading Speed Test (Pretest)  194-198
    Appendix B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st (Pretest)  198-202
    Appendix C Motivation of Reading Questionnaire (Pretest)  202-203
    Appendix D Recommended List of Net-paper Addresses  203-204
    Appendix E Weekly Reading Report (EG2)  204-205
    Appendix F Weekly Reading Report (EG1)  205-206
    Appendix G A Sample of the Instructional PPTs  206-207
    Appendix H Reading Speed Test (Posttest)  207-211
    Appendix I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st (Posltest)  211-215
    Appendix J Motivation of Reading Questionnaire (Posttest)  215-216
    Appendix K Samples of Completed Reading Report Forms  216-218
    Appendix L Samples of Reading Materials Provided by the Researcher  218-220
    Appendix M 本文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HO  220

相似论文

  1. 图式理论和眼动训练法对英语速读的影响,H319
  2. 实证研究:英文典故在非英语专业成人学生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H319
  3. 阅读策略与阅读效率,H319
  4. 高中语文科阅读课的教学思路与设计,G633.33
  5. 英语阅读策略训练对阅读效率的影响研究,H319
  6. 以策略训练为基础的英语教学对高中学生英语阅读效率的影响研究,G633.41
  7. Joseph Conrad: The Mirror of the Soul,I561
  8. 研究生(非英语专业)英语写作学习状况分析,H315
  9. 高中学生词汇学习观念及策略比较研究,G633.41
  10.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G633.41
  11. 外语有效阅读研究,G633.41
  12. 中国邮政报刊发行项目—订销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311.52
  13. 英语课堂形成性评估与学生学习态度研究,H319.3
  14. 课堂交互活动中教师话语特征的个案分析,H319
  15. 英语专业学生的模糊容忍度和阅读理解成绩的相关研究,H319
  16. 布依语—英语语音对比研究,H319
  17. 非智力因素对小凉山地区中学生化学学习的影响,H319
  18. 任务型教学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H319
  19. 论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对高职应用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H319
  20. 高职学生英语阅读策略使用研究,H319
  21.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同伴反馈有效性实验研究,H319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常用外国语 > 英语 > 语文教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