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社会身份对初中生数学能力表现的影响

作 者: 陈莹
导 师: 桑标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关键词: 社会身份 性别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威胁 数学学习
分类号: B842.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01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研究以社会身份理论和刻板印象威胁理论为指导,探讨了不同社会身份对初中六年级学生数学能力表现的影响。在研究初期,我们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对影响初中生数学能力表现的身份进行了筛选。最终根据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选取了性别身份和班级身份这两种社会身份,作为后续实证研究中主要研究的对象。在实证研究中,我们选取了上海市某中学的初中预备班(六年级)学生(51名女生、107名男生,来自2个特长班和2个普通班),采用混合实验设计,分别通过“阅读材料”和“口头表述指导语”两种方式突出学生所具有的某一特定的社会身份,以探究不同的社会身份对同一名学生产生了怎样不同的刻板印象威胁,以及同一名学生所拥有的两种不同社会身份之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同时对“阅读材料”和“口头表述指导语”两种突出学生身份方式,所产生的刻板印象威胁程度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班级间学生数学能力表现和自我评价比较特长班学生和普通班学生的在数学能力表现和数学能力自我评价水平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特长班学生的数学能力表现和数学能力自我评价水平,均高于普通班学生。(2)性别身份刻板印象在使用“阅读材料”和“口头表述指导语”两种实验条件下,在突出个体的性别身份时,女生的数学能力表现均呈下降趋势。男生数学能力表现在两种实验条件下均没有显著变化。(3)班级身份刻板印象在使用“阅读材料”突出个体的班级身份的实验条件下,普通班学生的数学能力表现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在使用“口头表述指导语”突出个体的班级身份时,普通班学生的数学能力表现显著下降。特长班学生的测验成绩在两种实验条件下均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特长班学生在两种实验操作条件下,均对自己的数学能力表现出更高的评价;普通班学生仅在通过“口头表述指导语”突出班级身份时,表现出了更低的自我评价水平。(4)不同实验条件下刻板印象威胁比较使用“口头表述指导语”的方式突出个体的某一社会身份,比使用“阅读材料”的方式,对刻板印象中的劣势群体产生的刻板印象威胁更为严重。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2
1.文献综述  12-24
  1.1 社会认同理论  12-17
    1.1.1 社会身份理论  13-15
    1.1.2 自我归类理论  15-17
  1.2 刻板印象  17-22
    1.2.1 刻板印象的含义  17-18
    1.2.2 刻板印象威胁  18-20
    1.2.3 刻板印象威胁的干预  20-22
  1.3 国内研究现状  22-24
    1.3.1 关于刻板印象  22-23
    1.3.2 关于刻板印象威胁  23-24
2.问题的提出  24-26
  2.1 已有研究成果和不足  24-25
    2.1.1 关于社会身份理论  24-25
    2.1.2 关于刻板印象威胁  25
  2.2 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  25-26
  2.3 研究的意义  26
3.研究一:不同社会身份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书面阅读材料激活  26-41
  3.1 预实验:收集实验材料  26-28
    3.1.1 研究方法  26-27
    3.1.2 选取实证研究选用的社会身份  27-28
  3.3 实验一:阅读材料激活条件下,性别身份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  28-35
    3.3.1 研究方法  28-30
    3.3.2 研究结果与分析  30-34
    3.3.4 讨论  34-35
  3.4 实验二:阅读材料激活条件下,班级身份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  35-41
    3.4.1 研究方法  35-36
    3.4.2 研究结果与分析  36-40
    3.4.3 讨论  40-41
4.研究二:不同社会身份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口头语言表达激活  41-52
  4.1 实验一:指导语激活条件下,性别身份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  42-46
    4.1.1 研究方法  42-43
    4.1.2 研究结果与分析  43-45
    4.1.3 讨论  45-46
  4.2 实验二:指导语激活条件下,班级身份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  46-52
    4.2.1 研究方法  46-47
    4.2.2 研究结果与分析  47-51
    4.2.3 讨论  51-52
5.结论  52
6.综合讨论  52-56
  6.1 研究方法  52-53
  6.2 研究结果与发现  53-54
  6.3 研究的创新点  54
  6.4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54-55
  6.5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55-56
参考文献  56-62
附录  62-71
致谢  71

相似论文

  1. 中职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研究,G633.6
  2. 高中生数学反思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G633.6
  3. 团队集体认同与团队绩效,F224
  4. 不同类型拖延群体的刻板印象及其激活效应,B849
  5. 刻板印象威胁对目标任务影响的实验研究,B841
  6. 基于社会身份视角的森马品牌传播策略研究,F426.86
  7. 数学领域中性别刻板印象威胁与成就目标定向的实验研究,G634.6
  8. 消费时代的异国之恋,I207.42
  9. 高中生创造力、自我效能感与数学成绩的相关研究,G633.6
  10.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利益研究,F299.2
  11. 社会身份:关于社会记忆的研究,C912
  12. 社会表征型语码转换研究,H08
  13. 洞见成长—论路易斯·萨奇尔小说《洞》的成长主题,I712
  14. 城市流动儿童社会身份认同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B844.1
  15. 在高一数学学习中引导学生自我评价,G633.6
  16.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数学焦虑的成因与对策,G633.6
  17. 大学生群体的汉语恭维语应答策略研究,H13
  18. 高中数学反思性教学研究,G633.6
  19. 孤儿学校高中生数学反思性学习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G633.6
  20. 高中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应用,G633.6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心理学 > 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 > 学习与记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