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毛蕊异黄酮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对大鼠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 者: 郭超
导 师: 杨兴斌;董海龙
学 校: 陕西师范大学
专 业: 中药学
关键词: 毛蕊异黄酮 响应面分析法 缺血再灌注 作用机制
分类号: R28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88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var. mongholicus (Bge.) Hsiao或荚膜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的干燥根。毛蕊异黄酮(calycosin)是黄芪中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其药理作用有增强抗氧化、抗辐射和抗癌作用,保护心脑血管,保护脑细胞,舒张血管平滑肌,激素样作用,抗菌及抑制病毒作用等。本论文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黄芪中毛蕊异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并重点研究了毛蕊异黄酮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IRI)的神经保护作用和作用机制,为毛蕊异黄酮的临床研究提供了依据。实验主要结果如下:1.响应面分析法对黄芪中毛蕊异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依据Box-Behnke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以X1(提取时间)、X2(提取温度)、X3(乙醇浓度)、X4(液固比)为自变量,以毛蕊异黄酮的得率(mg/g)为响应值,设计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试验。通过对试验工艺的优化,得到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是X1为2.5h、X2为69℃、X3为90%、X4为22ml/g,此工艺条件下的毛蕊异黄酮的平均得率为0648mg/g。2.毛蕊异黄酮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实验通过建立成年雄性SD大鼠大脑中动脉(MCAO)模型,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梗死容积百分比作为研究指标,分析比较了三种不同给药剂量(0.5mg/kg、1.0mg/kg、2.0mg/kg)的毛蕊异黄酮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毛蕊异黄酮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均有神经保护作用,以1.0mg/kg为较优剂量。3.毛蕊异黄酮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通过测定给药前,给药后6h、24h、48h不同时间点大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的变化来探讨毛蕊异黄酮的保护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毛蕊异黄酮能增强SOD、CAT、GSH-PX的活力,降低MDA的含量,从而有效地消除或抵御氧自由基的破坏作用,保护脑细胞。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9
第1章 引言  9-16
  1.1 源药材黄芪的概况  9-11
    1.1.1 黄芪的生物学特性  9
    1.1.2 不同来源黄芪中毛蕊异黄酮的含量  9-10
    1.1.3 黄芪的药理作用  10
    1.1.4 黄芪的临床研究  10-11
  1.2 毛蕊异黄酮的研究概况  11-13
    1.2.1 毛蕊异黄酮的化学结构特征  11-12
    1.2.2 毛蕊异黄酮的提取分离方法  12-13
    1.2.3 毛蕊异黄酮的药理作用研究  13
  1.3 脑缺血疾病的研究  13-15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15-16
第2章 响应面法优化毛蕊异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16-23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6
    2.1.1 实验材料  16
    2.1.2 仪器  16
  2.2 实验方法  16-17
    2.2.1 毛蕊异黄酮的提取工艺流程  16
    2.2.2 毛蕊异黄酮提取率的计算  16-17
    2.2.3 毛蕊异黄酮提取的单因素试验  17
    2.2.4 毛蕊异黄酮提取工艺的设计试验  17
  2.3 结果与分析  17-22
    2.3.1 单因素试验结果  17-19
    2.3.2 响应面分析法对毛蕊异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  19-22
  2.4 本章小结  22-23
第3章 毛蕊异黄酮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23-28
  3.1 实验材料  23
    3.1.1 药品与试剂  23
    3.1.2 动物  23
    3.1.3 主要仪器  23
  3.2 实验方法  23-25
    3.2.1 动物分组与给药  23-24
    3.2.2 大鼠MCAO模型的制备  24
    3.2.3 动物神经功能损伤的评分  24
    3.2.4 脑梗死容积的计算  24-25
    3.2.5 统计分析  25
  3.3 实验结果  25-27
    3.3.1 脑血流量和生理学参数的监测  25
    3.3.2 神经功能损伤评分  25-26
    3.3.3 脑梗死容积百分比  26-27
  3.4 本章小结  27-28
第4章 毛蕊异黄酮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  28-33
  4.1 材料与仪器  28
    4.1.1 实验材料  28
    4.1.2 主要仪器  28
  4.2 实验方法  28-30
    4.2.1 脑组织匀浆的制备  28-29
    4.2.2 脑组织中指标物质的测定  29
    4.2.3 统计学分析  29-30
  4.3 实验结果  30-32
    4.3.1 SOD的活力测定结果  30
    4.3.2 CAT的活力测定结果  30-31
    4.3.3 GSH-PX的活力测定结果  31
    4.3.4 MDA含量的测定结果  31-32
  4.4 讨论  32-33
结论  33-34
参考文献  34-38
附录  38-42
致谢  42-4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43

相似论文

  1. NaHCO3在杨树溃疡病防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S763.7
  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预移植1周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损伤的修复作用,R542.22
  3. 腺苷介导的侧脑室吗啡预处理对缺血后心肌保护作用,R542.22
  4. 肝脏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小鼠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R614
  5. HIF-1α在犬体外循环缺血再灌注心肌胰岛素抵抗中的表达及意义,R654.1
  6. 东亚钳蝎昆虫毒素BmK IT中关键活性位点的功能分析,Q51
  7. 万胜化风丹的急性肝肾毒性及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R285.5
  8. Nrf2-ARE通路在离体鼠心缺血/吡那地尔后处理中作用的研究,R96
  9. 黄芪注射液对小儿机械性肠梗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R272
  10. 乙醛脱氢酶2在法舒地尔心肌保护中的作用探讨,R54
  11. 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肾脏中解偶联蛋白2的表达及其意义,R587.1
  12. 自体冷血心脏停搏液对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肌MMP-2影响,R726.5
  13. 内质网应激预处理提高肾组织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耐受性的作用及机制,R692.5
  14. 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CA1区Ngb与Caspase-3的相关性研究,R741
  15. bFGF对鼠脑缺血/再灌注皮质区p-Akt(Ser473)、Fractalkine表达的影响,R743.3
  16. 阿托伐他汀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的脑保护作用及对脑MMP-9、TIMP-1表达的影响,R743.33
  17. 丁苯酞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R743.33
  18. 外源性PCr抗动物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脑源性MODS实验研究,R965
  19. 调脂颗粒对大鼠高脂性脂肪肝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R285.5
  20. 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鼠肺CD4~+T细胞活性的影响,R363
  21. 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鼠肺EGR-1表达的影响,R363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药学 > 中药化学 > 有效成分的分离与提取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