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缓释型美洛昔康/PLA微球的研究

作 者: 可方远
导 师: 尚青
学 校: 河北科技大学
专 业: 药物化学
关键词: 聚乳酸 熔融聚合 美洛昔康 微球 释放
分类号: R94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4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美洛昔康(Meloxicam)是一种新型的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是一种新型、安全的抗炎药物,目前美洛昔康药品的剂型多为速释型,口服吸收不完全,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为了延长美洛昔康的释放时间,延长给药间隔,维持有效的治疗浓度,通过熔融法制备载体材料聚乳酸,以其作为载体材料来制备美洛昔康缓释微球,来达到长效缓释的目的。采用熔融聚合法制备载体材料聚乳酸,考察了催化剂、温度、反应时间对产物的影响,并通过红外(IR)、核磁共振(1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等手段对合成的聚乳酸进行了表征,得到了最佳优化工艺。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辛酸亚锡用量0.6%(占乳酸的质量),反应温度170℃,缩聚时间10小时。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得产品聚乳酸的数均分子量为6000左右,质均分子量在17000左右。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以聚乳酸为载体,二氯甲烷为有机溶剂,聚乙烯醇为分散剂。对微球制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有机溶剂采用二氯甲烷,其挥发性高;乳化剂选用聚乙烯醇(PVA),制得的微球表面形态较好,粒径分布较为均匀;搅拌速度增加,微球平均粒径减小。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到制备载药微球的优化工艺为:PVA的浓度为2%,PLA的浓度为0.04 g/mL, MLX:PLA为1:6(质量比),水油比为250:1,磁力搅拌,搅拌速度为800 rpm,溶剂挥发时间为3小时。用显微镜、扫描电镜对微球的表面形态、粒径分布进行分析表征,微球为单分散球体,粒径在100μm~150μm之间。载药量、包封率结果表明,载药量为(11.39±0.83)%,包封率为(71.86±0.1)%。以磷酸盐缓冲溶液为释放介质,利用紫外分光光度仪,研究其体外释放性能。体外释放实验表明,制得的载药微球在前4个小时具有一定的突释现象,突释量为30%左右,之后开始缓慢释放,载药微球第4天累积释药率约为68%,第10天约为85%,表明美洛昔康/PLA微球具有较好的缓释作用。研究发现释药时间随着微球粒径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释放介质的pH值增大而增大,随着聚乙烯醇浓度的增大而减小。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0
第1章 绪论  10-20
  1.1 引言  10-11
  1.2 美洛昔康研究现状  11-13
    1.2.1 美洛昔康的性质  11-12
    1.2.2 美洛昔康在临床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2-13
  1.3 聚乳酸的介绍  13-16
    1.3.1 聚乳酸的基本性质  13-14
    1.3.2 聚乳酸的制备方法  14-15
    1.3.3 聚乳酸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15-16
  1.4 载药聚乳酸微球化的方法  16-18
    1.4.1 溶剂挥发法  16-17
    1.4.2 低温喷雾提取法  17
    1.4.3 喷雾干燥法  17
    1.4.4 相分离法  17-18
  1.5 本论文的立论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18-20
第2章 聚乳酸的制备与表征  20-35
  2.1 实验部分  20-23
    2.1.1 实验药品及仪器  20-21
    2.1.2 实验步骤  21-22
    2.1.3 反应机理  22-23
  2.2 分析与表征  23-24
    2.2.1 红外光谱分析  23
    2.2.2 核磁共振光谱分析  23
    2.2.3 热失重的测定  23
    2.2.4 聚乳酸的XRD的测定  23
    2.2.5 分子量的测定  23-24
  2.3 结果与讨论  24-34
    2.3.1 催化剂对分子量的影响  25-26
    2.3.2 聚合温度对分子量的影响  26
    2.3.3 聚合时间对分子量的影响  26-27
    2.3.4 红外光谱的分析  27-28
    2.3.5 PLA的凝胶渗透色谱的(GPC)测定  28-30
    2.3.6 PLA热失重(TG)的测定  30-31
    2.3.7 PLA核磁共振氢谱  31-33
    2.3.8 PLA的XRD图谱分析  33-34
  2.4 本章小结  34-35
第3章 美洛昔康聚乳酸微球的制备与质量评价  35-55
  3.1 实验部分  35-39
    3.1.1 实验材料及仪器  35-36
    3.1.2 实验步骤  36-37
    3.1.3 微球形成过程及机理  37-38
    3.1.4 微球中美洛昔康含量测定的方法  38-39
  3.2 美洛昔康聚乳酸微球的表征方法  39
    3.2.1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  39
    3.2.2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39
    3.2.3 外观评价  39
    3.2.4 分散性评价  39
  3.3 结果与讨论  39-53
    3.3.1 美洛昔康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40
    3.3.2 分析方法的验证  40-41
    3.3.3 标准曲线的绘制  41-42
    3.3.4 微球制备工艺的初步探讨  42-45
    3.3.5 正交设计试验优化载药微球制备工艺  45-52
    3.3.6 美洛昔康聚乳酸微球的红外光谱分析  52-53
    3.3.7 美洛昔康聚乳酸微球的理化性质  53
  3.4 本章小结  53-55
第4章 美洛昔康聚乳酸微球体外释药特性的考察  55-70
  4.1 实验部分  55-57
    4.1.1 实验药品及仪器  55
    4.1.2 释放介质的选择  55-56
    4.1.3 释放介质中美洛昔康含量的测定方法  56
    4.1.4 美洛昔康聚乳酸微球体外释药特性的研究方法  56-57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57-68
    4.2.1 释放介质中美洛昔康的含量  57-60
    4.2.2 美洛昔康聚乳酸微球的体外释药特性  60-64
    4.2.3 美洛昔康聚乳酸微球体外释药特性影响因素考察  64-68
  4.3 本章小结  68-70
结论  70-72
附录  72-73
  附录A  72
  附录B  72-73
参考文献  73-76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76-77
致谢  77

相似论文

  1. 水热法制备氧化物中空微球,TB383.4
  2.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脱除牡蛎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研究,TS254.4
  3. Breath Figure法构建若干漆酚金属聚合物规则图案的研究,O634
  4. 益肾活血法防治肾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肾损伤的临床研究,R277.5
  5. 生物医用OCS/PLLA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表征,R318.08
  6. 大额支付系统流动性需求及支付效率研究,TP301.6
  7. 闽江河口芦苇湿地植物传输甲烷研究,X502
  8. 猪链球菌2型与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研究,S858.28
  9. 双重/三重响应性复合微球的制备与性能研究,O631.3
  10. 杜塘水库沉积物—水界面氮磷释放通量研究,X524
  11. 东洞庭湖沉积物中重金属吸附与释放规律研究,X524
  12. 药品扩散中的优化控制及其数值方法,R91
  13. 恩诺沙星缓释制剂的制备及其药物动力学研究,R96
  14. 低分子量聚乳酸包膜尿素的研制与缓释性能评价,S145.6
  15. 不同种类包膜肥料氮素溶出特性及对环境影响效应的研究,TQ440.1
  16. 日本血吸虫P14基因纳米微球-DNA疫苗的初步研究,R392.1
  17. 抑制糖皮质激素受体(GR)表达建立肾阳虚小鼠模型,R-332
  18. 1.3MAC七氟烷诱导时瑞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R614
  19. 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治疗褥疮的效果观察,R632.1
  20. 贝伐单抗-PLGA缓释微球兔眼玻璃体腔注射的药代动力学及药物分布研究,R96
  21. 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特性评价,O631.3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药学 > 药剂学 > 制剂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