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德保苏铁回归种群生态初探

作 者: 陈丽丽
导 师: 李楠;李志刚
学 校: 广西大学
专 业: 植物学
关键词: 德保苏铁 回归引种 保护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 生态系统
分类号: Q948.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植物回归引种是生态保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迁地保护的稀有、濒危植物的最终归宿。目前国际上已有不少机构从事这个新领域的研究,但在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稀有、濒危植物的回归是一个非常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德保苏铁回归引种后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重建回归地的生态系统,使其生态系统更接近其模式产地,新建种群与当地物种能够协调生长。本文从个体植株生理指标及其土壤微生物功能群数量、微生物生物量、生理生化功能等方面入手,研究德保苏铁回归种群的生态响应,为该种群的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7月至11月,随着时间的推移,德保苏铁各植株叶片的SOD、POD活性均呈递增趋势,CAT活性则先缓慢下降又呈递增的趋势;MDA含量呈下降趋势;脯氨酸含量呈缓慢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均呈持续积累趋势。通过聚类分析可将不同叶数苏铁幼苗分为两类:5叶植株单独为一类,环境适应能力强;3叶植株和4叶植株可聚为一类,环境适应能力相对较强。2、德保苏铁回归种群土壤三大微生物数量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生理功能群数量:氨化细菌>固氮菌>纤维素分解菌>硝化细菌。土壤微生物各类群数量高峰期时间范围大,多在7月至9月间,到了11月才表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各类群数量在不同叶片植株间差异显著。3、德保苏铁回归种群土壤生理生化作用强度变化总体上呈现一致,但植物生物量大的植株其土壤微生物活性更大。这可能是由于植物生物量大的植株有更丰富的根系,许多根系脱落物和分泌物都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等综合影响的结果。7月至9月是土壤生理生化作用旺盛期,这与同时也是土壤微生物数量高峰期的结果相对应。4、通过统计分析表明:植株生理指标与其土壤微生物数量、生化功能、微生物生物量等总体上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表明植株生理变化与其土壤微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极其密切。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1
1 前言  11-20
  1.1 德保苏铁研究概述  11-12
  1.2 植物生理生态研究  12-14
  1.3 土壤微生物生态研究  14-17
  1.4 德保苏铁回归引种研究  17-18
  1.5 德保苏铁回归区概况  18-19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9-20
2 德保苏铁回归种群植株生理生态响应  20-28
  2.1 材料与方法  20-21
    2.1.1 供试材料  20
    2.1.2 样品采集与测定  20
    2.1.3 数据处理  20-21
  2.2 结果与分析  21-25
    2.2.1 叶片SOD活性的变化  21
    2.2.2 叶片CAT活性的变化  21-22
    2.2.3 叶片POD活性的变化  22
    2.2.4 叶片MDA含量的变化  22-23
    2.2.5 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23-24
    2.2.6 叶片可溶性糖量的变化  24
    2.2.7 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24-25
    2.2.8 生存能力综合评价  25
  2.3 小结与讨论  25-28
    2.3.1 植物生长与抗氧化酶活性的关系  25-26
    2.3.2 膜脂过氧化作用与抗氧化酶活性的关系  26
    2.3.3 植物抗逆性与脯氨酸含量的关系  26
    2.3.4 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质的关系  26-28
3 保苏铁回归种群土壤微生物数量动态  28-37
  3.1 材料与方法  28-29
    3.1.1 供试材料  28
    3.1.2 样品采集与测定  28-29
    3.1.3 数据处理  29
  3.2 结果与分析  29-35
    3.2.1 土壤三大微生物数量动态  29-32
      3.2.1.1 细菌  29-30
      3.2.1.2 真菌  30
      3.2.1.3 放线菌  30-31
      3.2.1.4 土壤微生物总数  31-32
    3.2.2 土壤微生物生理功能群数量动态  32-35
      3.2.2.1 氨化细菌  32-33
      3.2.2.2 硝化细菌  33
      3.2.2.3 固氮菌  33-34
      3.2.2.4 纤维素分解菌  34-35
  3.3 小结与讨论  35-37
4 德保苏铁回归种群土壤生理生化活性变化特征  37-45
  4.1 材料与方法  37-38
    4.1.1 供试材料  37
    4.1.2 样品采集与测定  37-38
    4.1.3 数据处理  38
  4.2 结果与分析  38-42
    4.2.1 氨化作用变化特征  38-39
    4.2.2 硝化作用变化特征  39-40
    4.2.3 纤维素分解作用变化特征  40
    4.2.4 土壤呼吸作用变化特征  40-41
    4.2.5 微生物生物量碳变化特征  41-42
    4.2.6 微生物生物量氮变化特征  42
  4.3 小结与讨论  42-45
    4.3.1 与碳循环相关的土壤微生物活性变化  42-43
    4.3.2 与氮循环相关的土壤微生物活性变化  43-45
5 土壤微生物与植株生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45-52
  5.1 土壤三大微生物数量与植株生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45-46
  5.2 土壤微生物生理功能群数量与植株生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46
  5.3 土壤生理生化活性与植株生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46-47
  5.4 小结  47-52
6 总结  52-55
  6.1 结论  52
  6.2 创新点  52-53
  6.3 存在问题  53
  6.4 展望  53-55
致谢  55-56
参考文献  56-64
附录  64

相似论文

  1. 公路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研究,X826
  2. 乡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与研究,X171
  3.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南方典型水稻土有机碳积累的微生物学机制初探,S158
  4. 基于线虫群落分析的转Bt水稻土壤生态风险评价,S154.1
  5. 苏中地区镇域农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的研究,X826
  6. 三种水生植物生长对土壤性状和根际氮、磷耗竭的影响,S154.4
  7. 土壤有机营养添加物对土壤微生态的修复效果与机制分析,S143
  8. 土壤盐分胁迫对棉田土壤微生态的影响,S562
  9. 种养结合梨园果实品质和土壤理化性质研究,S661.2
  10. 转基因香石竹遗传稳定性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初探,S682.19
  11. 施肥水平对作物生长和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研究,S147.2
  12. 黄瓜土传枯萎病致病机制及其生物防治研究,S436.421
  13. 长乐江流域大气氮、磷沉降及其在区域营养物质循环中的贡献,X131.2
  14. 土壤盐分对棉田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土壤肥力的影响,S562
  15. 太原盆地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研究,S541.9
  16.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氮素矿化与微生物作用机理研究,S812
  17. 基于协同学的信息生态链断裂问题研究,G201
  18. 基于信息生态的网络信息资源构建研究,G201
  19. 南繁条件下转基因棉花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及棉田虫害影响的初步研究,S435.622
  20. 海岛型旅游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X826
  21. 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的区域发展研究,X321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植物学 >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 植物生态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