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人造板产业区域竞争力研究

作 者: 冯达
导 师: 温亚利
学 校: 北京林业大学
专 业: 林业经济管理
关键词: 人造板产业 区域竞争力 主成分分析 产业政策
分类号: F426.8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18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国内房地产业、建筑装修业、家具产业的市场容量不断扩大;林业产业融入国际市场的速度不断加快。在此背景下,我国人造板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已连续多年成为世界人造板生产、消费和进出口贸易的第一大国。但是,我国人造板产业也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各地区产业发展不平衡,部分省区人造板产业发展几乎处于停滞;资源配置不合理,人造板产业发展的集中区域没能实现最优组合;技术标准不规范,各省区缺乏资金、技术、产业转移的渠道;过度依赖国际贸易,面临国际经济风险的敞口比较大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人造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在产业经济理论、区域经济理论的指导下,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的分析框架,构建了我国人造板产业区域竞争力指标体系,采取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人造板产业区域竞争力水平、竞争力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提出了促进我国区域人造板产业发展的相关对策,对指导我国人造板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人造板产业区域竞争力差别较大,产生的原因具有一定的趋同性。我国人造板产业竞争力表现为四个层次:广‘东、江苏、福建等6个省份为竞争力最强区域,山东、河北、黑龙江等9个省份为竞争力较强区域,四川、河南、湖北等10个省份为竞争力较弱区域,山西、新疆、宁夏等6个省份为竞争力最弱区域。影响人造板产业区域竞争力的因素主要包括5个方面: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资金和技术水平、森林资源丰富程度和功能定位、市场开放程度、产业集聚水平。促进我国人造板产业的发展,应当从宏观和区域两个层而着手制定相关政策:宏观上应当统筹全局,从标准制定、区域协调、产业转移等方面,促进产业整体发展;区域层面应当因地制宜:通过产业升级、投资控股、技术转让、开拓市场等方法,使最发达地区做到保持优势,引领行业发展;通过吸纳产业转移、建设基础设施、培育森林资源、完善投融资机制等手段,引导较弱和较强区域的人造板产业发展:通过开发新材料、创新技术手段等方式,使竞争力最弱省份能在发挥林业生态功能的基础上人造板产业有所突破。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9
第一章 导论  9-14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9-11
    1.1.1 研究背景  9-10
    1.1.2 问题的提出  10-11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
    1.2.1 研究目的  11
    1.2.2 研究意义  11
  1.3 研究的主要思路  11-12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12-13
  1.5 本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13-14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研究综述  14-24
  2.1 理论基础  14-19
    2.1.1 区域经济学  14-15
    2.1.2 产业竞争力  15-17
    2.1.3 区域产业竞争力  17-18
    2.1.4 产业转移理论  18-19
  2.2 人造板产业研究进展  19-22
    2.2.1 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  19-20
    2.2.2 对区域产业发展的研究  20-21
    2.2.3 对产业政策及管理的研究  21
    2.2.4 对产业发展水平和趋势的研究  21-22
  2.3 评述与启示  22-24
第三章 我国人造板产业发展现状  24-31
  3.1 发展历程  24-25
    3.1.1 缓慢起步  24
    3.1.2 稳定发展  24
    3.1.3 快速突破  24-25
  3.2 产品结构  25-26
    3.2.1 胶合板  25-26
    3.2.2 纤维板  26
    3.2.3 刨花板  26
  3.3 产业布局  26-27
    3.3.1 总量布局  26-27
    3.3.2 不同板种布局  27
  3.4 存在的问题  27-29
    3.4.1 企业规模小,整体实力弱  27
    3.4.2 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差  27-28
    3.4.3 技术创新不足,管理水平低  28
    3.4.4 板种结构不合理,资源约束凸显  28-29
    3.4.5 区域发展不平衡,协调性较差  29
  3.5 世界人造板产业发展趋势  29-31
    3.5.1 产品需求总量继续上升  29
    3.5.2 产品结构向资源节约型和循环型发展  29
    3.5.3 产业布局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29-31
第四章 人造板产业区域竞争力分析  31-47
  4.1 分析方法及评价指标的选取  31-33
    4.1.1 分析方法概述  31
    4.1.2 主成分分析法介绍  31-32
    4.1.3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32-33
  4.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3-37
    4.2.1 资源性指标  35
    4.2.2 技术性指标  35-36
    4.2.3 市场环境因素指标  36-37
    4.2.4 相关产业指标  37
  4.3 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  37-42
    4.3.1 数据来源  37-38
    4.3.2 主成分分析  38-42
  4.4 人造板产业区域竞争力差异性分析  42-47
    4.4.1 竞争力总体特征和差异  43
    4.4.2 区域人造板产业竞争力水平  43-47
第五章 人造板产业区域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47-54
  5.1 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  47-48
  5.2 资金和技术水平  48-49
    5.2.1 资金丰富程度  48-49
    5.2.2 技术水平  49
  5.3 森林资源丰富程度和功能定位  49-51
  5.4 市场开放程度  51-52
  5.5 产业集聚水平  52-54
    5.5.1 产业链的完整性  52
    5.5.2 区域产业政策  52-54
第六章 增强人造板产业区域竞争力的对策  54-58
  6.1 统筹全局,促进人造板产业全面发展  54-56
    6.1.1 推进区域联合,做好产业转移和衔接  54
    6.1.2 提高营造林水平,保证森林资源供给  54-55
    6.1.3 拓展投融资平台,筹集产业发展资金  55
    6.1.4 完善机制标准,提高产业技术水平  55-56
    6.1.5 引导产业集群,实现范围经济效益  56
  6.2 因地制宜,各区域制定针对性措施  56-58
    6.2.1 继续保持优势,实现集约型发展——竞争力最强区域  56
    6.2.2 合理配置资源,推动产业升级——竞争力较强(弱)区域  56-57
    6.2.3 保持生态优先,开发特色产品——竞争力最弱区域  57-58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58-59
  7.1 主要结论  58
  7.2 研究展望  58-59
参考文献  59-63
个人简介  63-64
导师简介  64-65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65-66
致谢  66-67
附录  67-70

相似论文

  1. 基于质谱的雷公藤甲素肝脏毒性代谢组学研究,R285
  2. 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在学科建设中的应用,G642.4
  3. 高分辨率SAR影像裸土信息提取及土壤含水量反演初探,S152.7
  4. 高光谱图像技术诊断黄瓜病害方法的研究,S436.421
  5. 旅游对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植被的影响,S759.9
  6. 太行山猕猴掌面花纹嵴数的形态学研究,Q954
  7. 赵官煤矿下组煤底板突水预测及防治技术研究,TD745
  8. 重庆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F224
  9. 基于神经树的人脸识别方法研究,TP391.41
  10. 学生数学建模能力评价体系及应用实例,O141.4-4
  11. 草原公路光环境对驾驶员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U491.254
  12. 面向肺部CAD的特征提取、选择及分类方法研究,TP391.41
  13. 基于MMTD的人脸识别方法研究,TP391.41
  14. 黄冈市旅游产业的竞争力评价与发展战略,F592.7
  15. 农村信息化推动苏南区域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对策研究,F127;F224
  16. 分子三次、分母二次有理样条权函数神经网络研究及应用,TP183
  17. 河南省文化遗产价值指标体系研究,G122
  18.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临沂市电子政务系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G206
  19. 基于特征融合的人脸识别算法研究,TP391.41
  20. 水下目标的视觉检测与识别,TP391.41
  21. 基于脑电的情感识别,TP391.4

中图分类: > 经济 > 工业经济 > 中国工业经济 > 工业部门经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