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精神病态特质青少年的情绪机制研究

作 者: 郑春蕾
导 师: 刘建清
学 校: 中国政法大学
专 业: 应用心理学
关键词: 精神病态 情绪机制 注意缺陷 精神病态自陈问卷
分类号: B84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精神病态作为一种人格障碍主要表现在情感、人际关系、生活方式和反社会行为特质等方面。有研究证明青少年精神病态特质与成年精神病态具有相同的结构,且青少年时期的精神病态特质很易持续到成年期。国外对精神病态的研究始于19世纪早期,而国内对精神病态的关注则较少,本文对精神病态的概念、人格特征描述、情绪机制理论和测量工具进行了详细总结。本研究对489名青少年进行精神病态特质问卷调查并且从青少年男生中筛选精神病态特质者和非精神病态特质者作为实验对象,以达到以下研究目的:(1)通过对国外精神病态测量工具(LSRP)的修订,检验精神病态特质模型在我国青少年群体中的匹配性,为更深一步了解精神病态人格特质提供依据;(2)运用情绪启动范式,揭示青少年精神病态特质者的注意缺陷在情绪唤醒当中的重要作用。研究结果显示:(1)青少年男生在精神病态人格模型匹配性较强于青少年女生,即青少年男生更易表现出精神病态特质;(2)精神病态问卷(LSRP)在青少年男生群体上具有较好的信效度;(3)在情绪经典启动条件下,精神病态特质组与非精神病态特质组在正、负效价情绪上的启动效应无差异,但是两者在对负性情绪上的正启动效应显著高于正性情绪,说明精神病态特质者在无分心刺激存在的条件下与非精神病态特质者在情绪唤醒上无差异;(4)在情绪负启动条件下,非精神病态特质组在正、负情绪图片上表现出很明显的负启动效应,而精神病态特质组负启动效应很小,两组被试的负启动效应差距很大,但是只在负性情绪图片上的负启动效应差异显著,正性情绪图片上的负启动效应差异接近显著。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0
引言  10-12
第1章 文献综述  12-30
  1.1 精神病态概念定义及描述  12-15
    1.1.1 精神病态概念界定  12-14
    1.1.2 精神病态特征描述  14-15
  1.2 精神病态者的情绪机制研究假说  15-22
    1.2.1 低恐惧假说和刺激寻求假说  16
    1.2.2 接近-回避学习神经心理模型  16-17
    1.2.3 情绪整合系统模型  17-20
    1.2.4 反应调节假说  20-22
  1.3 精神病态的测量工具  22-24
    1.3.1 Levenson’s Self-Report Psychopathy Scale(LSRP)介绍  22-23
    1.3.2 Antisocial Process Screening Device(APSD)介绍  23-24
  1.4 精神病态的结构因素模型  24-25
  1.5 情绪启动效应及其机制  25-28
    1.5.1 经典情绪启动范式  25-26
    1.5.2 情绪负启动范式及其解释  26-28
  1.6 研究现状  28
  1.7 已有研究不足及本研究意义  28-30
    1.7.1 已有研究不足  28
    1.7.2 本研究意义  28-30
第2章 研究目的与基本步骤  30-31
  2.1 研究目的  30
  2.2 研究步骤  30-31
第3章 精神病态问卷的修订  31-45
  3.1 研究目的  31
  3.2 研究方法  31-33
    3.2.1 被试  31-32
    3.2.2 材料  32-33
    3.2.3 程序  33
    3.2.4 统计处理  33
  3.3 结果及分析  33-41
    3.3.1 问卷修订过程  33-34
    3.3.2 初测问卷的修订  34
    3.3.3 修订后问卷的正式施测  34-41
  3.4 讨论  41-45
    3.4.1 LSRP 问卷与相关问卷之间的相关  42
    3.4.2 精神病态特质在青少年性别上的差异  42-43
    3.4.3 精神病态特质模型在青少年上的匹配性  43-45
第4章 精神病态特质青少年的情绪机制研究  45-60
  4.1 引言  45-46
  4.2 实验1  46-53
    4.2.1 研究目的  46
    4.2.2 研究假设  46
    4.2.3 研究材料和方法  46-49
    4.2.4 实验结果  49-51
    4.2.5 讨论  51-52
    4.2.6 小结  52-53
  4.3 实验2  53-60
    4.3.1 研究目的  53
    4.3.2 研究假设  53
    4.3.3 研究材料和方法  53-55
    4.3.4 实验结果  55-57
    4.3.5 讨论  57-59
    4.3.6 小结  59-60
第5章 总讨论、结论及展望  60-64
  5.1 总讨论  60-62
    5.1.1 精神病态特质青少年特征  60-61
    5.1.2 青少年精神病态特质者注意在情绪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61-62
  5.2 本研究不足与创新之处  62-63
    5.2.1 研究不足  62-63
    5.2.2 创新之处  63
  5.3 结论  63-64
参考文献  64-71
附录  71-76
  附录1 LSRP 精神病态特质问卷  71-72
  附录2 APSD 精神病态特质问卷  72-73
  附录3 艾森克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部分题目)  73-74
  附录4 反社会人格障碍问卷(部分)  74-76
后记  76

相似论文

  1. 综合性心理治疗对学龄ADHD儿童的疗效研究,R749.94
  2. 学龄儿童睡眠障碍、行为问题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R740
  3.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中医临床证治特点及规律初探,R272
  4.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冲突监测和反应抑制的研究,R749.94
  5.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心理行为特征和家庭环境因素的分析,R749.94
  6. 伴与不伴ODD的ADHD儿童心理社会因素和5-HTTLPR、MAOA-μVNTR的关联分析,R749.94
  7. 注意缺陷儿童注意力特征及其干预研究,R749.94
  8. 精神病态者对情绪信息加工的实验研究,B848
  9.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冷热执行功能特征研究,R749.94
  10.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治疗模式的现状及影响治疗模式选择的多因素分析,R749.94
  11. 试论日本电影中的病态美学特征,J905
  12. 不同亚型ADHD患儿临床特征及OROS-MPH疗效研究,R749.94
  13.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汉字认知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R749.94
  14. 正常儿童认知发展及临床应用的静息态fMRI研究,R445.2
  15.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工作记忆研究,B844.1
  16.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行为及适应行为的研究,R749.94
  17.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认知功能与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分析,R749.94
  18. 情绪因素对ADHD儿童任务切换的影响,R749.94
  19. 中药结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研究,R749.94
  20. 细胞因子IL-1β、IL-6及TNF-α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相关性研究,R749.94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心理学 > 个性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