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帕瑞昔布钠用于预防瑞芬太尼麻醉所致术后痛觉过敏的临床研究

作 者: 俞晓东
导 师: 杨桐伟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临床医学
关键词: 帕瑞昔布钠 瑞芬太尼 痛觉过敏 阿片耐受
分类号: R61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6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研究以术后痛觉过敏为研究基础,比较大剂量瑞芬太尼与小剂量瑞芬太尼麻醉所致的痛觉过敏的程度,并观察应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帕瑞昔布钠预防瑞芬太尼麻醉所致痛觉过敏的镇痛效果。探讨手术麻醉中瑞芬太尼的最佳应用剂量和帕瑞昔布钠在预防瑞芬太尼术后痛觉过敏的临床应用。选择ASA分级I-II级,择期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女性患者80例。随机分为四组:A组小剂量瑞芬太尼组即术中持续静脉泵入瑞芬太尼0.1μg/kg·min;B组大剂量瑞芬太尼组即术中持续静脉泵入瑞芬太尼0.3μg/kg·min;C组小剂量瑞芬太尼+帕瑞昔布钠组即手术结束前15分钟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术中持续静脉泵入瑞芬太尼0.1μg/kg·min;D组为大剂量瑞芬太尼+帕瑞昔布钠组即手术结束前15分钟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术中持续静脉泵入瑞芬太尼0.3μg/kg·min。四组均不给予术前用药。麻醉诱导插管后维持机械通气。调节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参数,维持呼末二氧化碳的值在正常范围。A、C组恒速静脉泵入瑞芬太尼0.1μg/kg·min;B、D组恒速静脉泵入瑞芬太尼0.3μg/kg·min;各组恒速静脉泵入丙泊酚4-8 mg/ (kg·h)。术中调整丙泊酚的用量,或单次应用芬太尼、麻黄碱及阿托品等药物维持较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但整个手术过程中均不调整瑞芬太尼的用量。术中酌情追加顺阿曲库铵。手术结束前半小时不再追加顺阿曲库铵;缝皮前15分钟,C、D组分别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缝皮结束前5分钟时停止输注丙泊酚。缝皮结束时停止输注瑞芬太尼。待患者清醒,无肌松残余后拔除气管导管。观察并记录四组患者入室时(T1)、拔管即刻(T2)、拔管后5分钟(T3)及拔管后10分钟(T4)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术中芬太尼、丙泊酚的用量;手术结束后患者的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当时(T2)进行口述疼痛评分及拔管后5分钟(T3)、10分钟(T4)、术后1小时(T5)、术后2小时(T6)、术后3小时(T7)、术后6小时(T8)各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后第一次应用镇痛药曲马多的时间、术后6小时内曲马多应用的总量以及术后常见的麻醉并发症。所得结果显示:四组患者在术中使用芬太尼、丙泊酚总量和术后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麻醉后并发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比较T1-T4时点的MAP及HR,B组在T2、T3时间点与A、C、D组变化较大,P<0.05;比较拔管即刻口述疼痛评分,A组评分大于C组,P<0.05。B组评分大于A、C、D组,P<0.05;比较术后VAS评分,B组在T3、T4、T5、T6、T7时间点的VAS值均大于A、C、D组,P<0.05。C组在T3、T4及T5时间点的VAS值小于D组,P<0.05。A组在T5时间点VAS值高于C组,P<0.05。比较术后第一次使用镇痛药的时间,A组的时间早于C组,P<0.05。B组的时间早于A、C、D组,P<0.05。C组的时间明显晚于D组,P<0.05。比较术后6小时内应用曲马多的总量,B组用量比A、C、D组多,P<0.05。从以上结果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术中应用大剂量瑞芬太尼容易诱发术后痛觉过敏;选择性COX-2抑制剂帕瑞昔布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由瑞芬太尼诱发的术后痛觉过敏;手术结束前15分钟应用帕瑞昔布钠不影响全麻术后苏醒。

全文目录


提要  4-6
中文摘要  6-8
Abstract  8-14
第1章 引言  14-15
第2章 综述  15-27
  2.1 痛觉过敏的定义  16-23
    2.1.1 疼痛的机制  17
    2.1.2 痛觉调制的外周机制  17-18
    2.1.3 外周敏感化的发生机制  18
    2.1.4 痛觉调制的中枢机制  18
    2.1.5 中枢敏感化的发生机制  18-19
    2.1.6 术后痛觉过敏的原因及可能的机制  19-21
    2.1.7 瑞芬太尼诱发术后痛觉过敏的机制  21-22
    2.1.8 疼痛的测量  22-23
  2.2 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的临床应用  23-25
    2.2.1 帕瑞昔布钠药理学和镇痛机制  24-25
    2.2.2 帕瑞昔布钠的临床应用  25
  2.3 展望  25-27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27-30
  3.1 一般资料  27
  3.2 麻醉方法  27-28
  3.3 监测指标和方法  28-29
  3.4 统计学处理  29-30
第4章 结果  30-37
  4.1 一般资料比较  30
  4.2 T1、T2、T3、T4 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及心率的比较  30-32
  4.3 术中芬太尼及丙泊酚用量比较  32
  4.4 术后四组拔管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比较  32
  4.5 术后拔管当时口述疼痛评分及术后T3-T8 各时间点的VAS 评分比较  32-34
  4.6 术后第一次使用镇痛药的时间及术后6 小时内应用曲马多镇痛的总量的比较  34-36
  4.7 术后6 小时内麻醉并发症的比较  36-37
第5章 讨论  37-42
第6章 结论  42-43
参考文献  43-50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50-51
致谢  51

相似论文

  1. 酮色林对炎性痛和神经病理性痛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R741
  2. 1.3MAC七氟烷诱导时瑞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R614
  3. 瑞芬太尼和异氟醚对肝癌患者肝功能影响的比较,R614
  4. 帕瑞昔布钠复合芬太尼术后镇痛对妇科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R614
  5. 瑞芬太尼后处理对肾脏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R965
  6. 瑞芬太尼后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R965
  7.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R782.054
  8. 小儿术后多模式镇痛探讨,R726.1
  9. 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对术后疼痛影响及曲马多抑制其痛觉过敏的量效关系,R614
  10. 帕瑞昔布钠在妇科经腹手术中多模式镇痛效果的临床观察,R614
  11. 帕瑞昔布钠在肾癌根治术中超前镇痛效果及对肾功能影响的观察,R614
  12. 局部应用丝裂霉素C在预防硬膜外粘连的安全性研究,R687.3
  13. 癌痛模型小鼠的药理学特性及神经生长因子在其中枢和外周的表达变化,R965
  14. 帕瑞昔布钠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及应激反应的影响,R614
  15. AM和BAM22在疼痛中的作用,R402
  16.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痛觉过敏,R711.71
  17. NMDA受体在瑞芬太尼急性耐受及痛觉过敏中的作用,R614
  18. Caspase-3抑制剂Ac-DEVD-CHO对甲醛炎性痛大鼠脊髓神经元凋亡及痛觉过敏的影响,R114
  19. TNF-α通过上调脊髓背角NR1磷酸化表达介导大鼠痛觉过敏及异常疼痛,R96
  20. 帕瑞昔布抑制瑞芬太尼诱发的痛觉过敏的临床研究,R614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外科学 > 外科手术学 > 麻醉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