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二语习得情感因素研究及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作 者: 胡妹林
导 师: 刘根辉
学 校: 华中科技大学
专 业: 汉语国际教育
关键词: 第二语言习得 情感因素 对外汉语教学 启示
分类号: H19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9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情感因素第二语言习得、学习和教学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试从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者的性格,语言焦虑四个方面来讨论情感因素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根据Gardner和Lambert对学习动力的分类,即“融入性动力”(integrative motivation)和“工具性动力”(instrumental motivation),笔者对泰国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分析,找出不同动机学习者学习的不同表现。教师对持不同动机的学习者加以正确的引导,并充分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对语言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在第二语言学习中,态度可从三方面来解释,即学习者对目标语人群和文化的态度、对学习行为本身的看法、以及对来自于其同种母语者的负面影响的抵制力。”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分别进行分析,论述学习态度对学习成效的影响。关于性格因素,本文重点是针对性格因素对语言学习成绩影响的调查进行分析,文章使用“向性检查卡”对学生性格进行测量,然后根据学习成绩来分析,发现内向型和外向型性格学习者对第二语言学习成绩并无明显影响,但是不同的学生性格口语考试的各项得分还是有明显区别的。语言焦虑因素作为一种负面因素,本文分析了语言焦虑是如何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根据对以上四项因素的分析,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通过培养学习者的兴趣、增强自信心,来激发学习动机;通过引导学习者正确的自我归因,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通过充分了解学习者,因材施教,克服不利的性格因素;通过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减少学习者的语言焦虑;通过正确引导竞争与合作意识,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1. 引言  9-17
  1.1 选题背景  9-10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0-15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5-16
  1.4 研究重点、难点  16-17
2. 情感因素第二语言习得中的重要影响  17-27
  2.1 学习动机  17-20
  2.2 学习态度  20-23
  2.3 学习者性格  23-24
  2.4 语言焦虑  24-27
3 性格因素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调查研究  27-33
  3.1 研究目的  27
  3.2 实验对象  27
  3.3 测量工具  27-28
  3.4 实验方法  28
  3.5 实验结果  28-31
  3.6 结果分析  31-33
4. 对对外汉语教学启示  33-42
  4.1 激发学习动机  34-35
  4.2 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35-37
  4.3 克服不利的性格因素  37-38
  4.4 减少学习者的语言焦虑  38-40
  4.5 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40-42
5 结语  42-44
致谢  44-45
参考文献  45-48
附录  48-50
  附录1:内外向性格类型量表  48-50

相似论文

  1. 美国退伍军人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E712
  2. 合作学习对初中英语学困生学习情感影响的研究,G633.41
  3.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231
  4.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研究,C913.68
  5. 论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对高职应用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H319
  6. 全闽师范学堂与清末福建师范教育,G659.29
  7. 欧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研究及启示,X196
  8.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考察与经验启示,D231
  9. 胡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及当代启示,G633.3
  10. 传统文明的转变,B03
  11. 论列宁公仆思想及当代意义,D262.6
  12.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农业思想研究,F091.93
  13. 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的历史发展和现实启示,F301
  14. 美国社区学院师生关系及其启示,G648.6
  15. 我国企业教育改革历程对学习型企业建设的启示,F279.2
  16. 法国成人学习权利保障策略研究,G720
  17. 韩国终身教育法制建设及对我国的启示,G729.1
  18. 央视《实话实说》栏目研究,G222
  19. 美国老年教育发展及启示,G777
  20. 论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D231
  21. 俄罗斯留学生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的习得研究,H195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汉语 > 汉语教学 > 对外汉语教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