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河北环京津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作 者: 庞晶晶
导 师: 高文杰
学 校: 河北师范大学
专 业: 人文地理学
关键词: 环京津区域 次发展区域 快速轨道交通网络 产业集群 分部经济
分类号: F1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0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环京津区域作为京津冀都市圈的核心区域,在京津冀都市圈的发展规划即将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机下,也将随之上升到更高的战略地位,环首都地区及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已成为京津冀都市圈备受瞩目的焦点。环京津区域拥有临近京津和沿海的区位优势,但长久以来同京津的关系竞争多合作少,该区域未能充分发挥整体功能优势,并借力京津快速发展;相反,区域内部发展不平衡严重,同京津的发展落差巨大,三地难以协调发展,环京津区域陷入了发展怪圈。本文试图针对环京津区域,以同京津协调发展为线索,探讨分析区域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在城镇体系、交通网络、产业协作等影响区域协调发展的三个最主要因素上,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环京津区域提供一个更能发挥区域整体功能作用的城镇体系,构建一个缩短三地合作距离的区域交通网络,布局一个推动三地产业协作的有效平台,合力促进环京津区域快速崛起,使之发展成为与京津融合在一起的经济增长极,在经济、文化、科技方面位于前列的现代化城市群。在城镇体系协调方面,本文构建了“环首都城市群”与“沿海城市带”,并重点提出了“环首都城市群”内的“次发展区域”,即环首都的15个县市(区),它们是对接京津的前沿桥头堡,其中三河市是打破环京津区域与京津产业协作坚冰的突破点地区;同时,本文又进一步调整了区域中心城市的空间布局,强调了需要重点发展的县(市)和建制镇。该城镇体系结构突出了重点发展地区,明确了内陆及沿海地区的功能定位,也强调了环京津区域未来的发展是围绕北京以及沿海地区进行的。结合“环首都城市群”及“沿海城市带”的空间格局,本文构想了环京津区域快速轨道交通网络,该网络全部由高速铁路组成,结构新颖、清晰、适用性强,有效打通了内陆与沿海、设区市同核心城市、设区市间、沿海城市间的交通联系,设计线路径直、快捷,解决了长期以来环京津区域设区市间、各设区市与京津之间缺少快速、径直的交通线路的问题;同时,升级改造现有公路干线、普通铁路,使它们同快速轨道交通互补发展,并建立以轻轨(地铁)为主导的现代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为与京津的融合、共同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网。随着环京津区域新空间格局的确立,产业布局也应随之变化,根据新的空间格局统一规划区域产业布局,有效促进产业的协调发展。环京津区域同京津“依赖”的产业关系决定了产业合作是环京津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及前提条件。以培育产业集群为产业合作的基础,按照地区资源优势,以及临近原则,重点围绕传统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港口新兴工业等三大类产业在环京津区域建立以工业园区为主要形式的产业集群。本文通过引力模型分析找到产业协作突破点——三河市,它可以利用在高新技术产业上的比较优势,承接北京向外转移的相关产业的制造环节,发展“分部经济”,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最后,规划环京津区域整体的产业布局,在廊坊布局现代服务业集群,并根据沿海地区及环首都地区的不同产业特征布局重化工产业集群、现代制造业集群、休闲旅游带等,快速推动与京津的跨越性产业协作,促进环京津区域的产业经济发展。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1
1 绪论  11-18
  1.1 研究背景  11-12
  1.2 研究目的  12
  1.3 研究意义  12-13
  1.4 研究范围  13
  1.5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13-15
    1.5.1 研究方法  13
    1.5.2 研究框架  13-15
  1.6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5-18
    1.6.1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15-16
    1.6.2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16-18
2 理论基础  18-21
  2.1 相关概念  18-19
    2.1.1 城市群(带)  18
    2.1.2 次发展区域  18
    2.1.3 快速轨道交通  18
    2.1.4 产业集群  18
    2.1.5 总部经济与分部经济  18-19
  2.2 相关理论  19-21
    2.2.1 增长极理论  19
    2.2.2 点—轴开发理论  19
    2.2.3 梯度推移学说  19
    2.2.4 中心—外围理论  19-20
    2.2.5 空间相互作用理论  20-21
3 河北环京津区域协调发展概况  21-37
  3.1 环京津区域城镇体系概况  21-23
    3.1.1 城镇空间结构及城镇化水平  21-22
    3.1.2 城镇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22-23
  3.2 环京津区域综合交通网络概况  23-29
    3.2.1 交通网络基本情况  23-27
    3.2.2 存在不足  27-29
  3.3 产业协调发展概况  29-37
    3.3.1 三地产业合作的基础条件  29-32
    3.3.2 京津向环京津区域的产业转移  32-33
    3.3.3 产业合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33-37
4 河北环京津区域与京津协调发展战略  37-56
  4.1 区域城镇体系协调  37-45
    4.1.1 环首都城市群  37-41
    4.1.2 沿海城市带  41-44
    4.1.3 培育区域重点县(市)和重点镇  44-45
  4.2 区域交通协调  45-50
    4.2.1 交通网络是区域协调发展的纽带  45-46
    4.2.2 快速轨道交通网络构想  46-49
    4.2.3 升级交通设施,错位互补发展  49-50
  4.3 区域产业布局协调  50-56
    4.3.1 培育产业集群是推动与京津产业合作的基础  51-52
    4.3.2 产业协作突破点——三河“分部经济”战略  52-54
    4.3.3 环京津区域整体产业空间布局  54-56
5 结论  56-57
参考文献  57-60
后记  60

相似论文

  1.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湖北省白酒产业集群发展研究,F426.82
  2. 江门不锈钢产业优化与发展模式研究,F224
  3. 莆田市木材加工产业发展研究,F426.88
  4. 吉林省服装产业现状及发展战略研究,F426.86
  5. 集群式发展武汉市低碳产业研究,F205
  6. 北流市陶瓷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政府职能研究,F426.71
  7. 上海市都市农业旅游产业集群判定与特征识别研究,F224
  8. 面向产业集群区域资源计划系统设计与研究,F279.2
  9. 纺织产业集群内企业融资影响因素分析,F224
  10. 辽宁省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F259.27
  11. 安徽省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F426.471
  12. 物流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F224
  13. 产业集群背景下企业迁移的方式与路径研究,F224
  14. 宿迁市实施工业化进程的战略选择,F427
  15. 浙江省产业集群竞争力现状及提升路径选择分析,F279.27
  16. 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地方政府管理对策研究,F279.2
  17. 河北省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建设问题研究,F832.2
  18. 服务外包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扩散研究,F719
  19. 知识流动视角下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F426.6;F224
  20. 我国中小企业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研究,F125.5
  21. 基于产业集群发展视角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F276.3

中图分类: > 经济 >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 中国经济 > 地方经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