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河北省新农村建设中科技创新机制研究

作 者: 周翠娟
导 师: 张继光
学 校: 河北师范大学
专 业: 科学技术哲学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河北省 科技创新 乡村规划 农业技术
分类号: F323.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3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03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出席中央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时候发表了重要讲话,并明确要求要把解决好“三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05年总书记又提出全面实现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建设过渡最重要的就是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因此,我国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战略。2010年,河北省省长陈全国河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做出“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加快建设39个国家级农技推广示范县,集中力量打造4000万亩粮食生产核心区,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河北省6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河北省贯彻党中央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扎实地推进新农村建设,极大的推动了河北省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及农村居住环境、生态环境的改善。根据我省农村实际情况,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质要求,河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具体目标:一是政治目标,即实现管理民主、决策科学、组织健全、依法治村的目标。二是经济目标,即在广大农村区域内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生活富足、全面小康的目标。三是社会目标,即,在广大农村真正实现安定有序、邻里和睦、民风纯朴、生活方式健康向上,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四是环境目标,即实现环境优美、村容整洁、人居改善、文明卫生之目标。五是人文目标,即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科技创新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科技创新,可以提升农业现代化生产水平,加速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可以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可以使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加,农民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乡风民俗不断改变。近些年来,我省在农业科技创新上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越来越多的先进科学技术被运用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去。但是,我省新农村建设中科技创新仍存在着很多障碍,特别是机制障碍。因此,本文在简要阐述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相关理论综述、研究方法、科技创新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关系后,着重探讨了河北新农村建设中科技创新机制障碍及其原因,提出了完善河北新农村建设中科技创新机制的具体对策,并对国外、国内、河北省未来新农村建设中科技创新工作的趋势进行了展望。探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创新机制,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和对科技创新的认识,从而更加准确的认识农村科技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工作任务,提高农村科技工作的指导性,以便于更好地发挥农村科技工作引领的作用。引导农民充分认识到科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驱动力。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经济是关键。无论是新兴产业的发展、传统产业的提升、土地利用价值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增强、环境资源的保护都离不开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尤其是目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性、资源与环境的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农民文明素质和生活质量不高的状况尚未显著改观的情况下,科技创新与进步的作用更显突出。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英文摘要  6-11
绪论  11-19
  (一) 研究背景  11-12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3
  (三) 相关理论综述  13-17
  (四) 写作思路及其创新点  17-19
    1. 研究内容及关键问题  17-18
    2.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8-19
一、科技创新新农村建设  19-36
  (一) 新农村建设的方向、目标及其面临的问题  19-27
    1. 新农村建设的方向  19-21
    2.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21-22
    3. 新农村建设现存问题  22-27
  (二) 科技创新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27-31
    1. 科技创新使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  27-28
    2. 科技创新使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加  28-29
    3. 科技创新使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29
    4. 科技创新有助于培养懂技术的新型农民  29-30
    5. 科技创新有助于乡风民俗的改变  30-31
  (三) 国内外科技创新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31-36
    1. 我国科技创新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31-32
    2. 国外科技创新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32-36
二、河北新农村建设中科技创新机制障碍及其原因  36-43
  (一) 河北农业科技创新机制障碍  36-40
    1.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薄弱且结构不合理  36-37
    2. 农业科技投入不足且结构不合理  37-38
    3. 农业科技人才缺乏且分布不合理  38-39
    4. 农业科技推广乏力且转化率低  39
    5. 农民科技需求不足  39-40
  (二) 河北农业科技落后的原因探析  40-43
    1. 国家在财政分配上对农村扶持不够  40
    2. 政府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不完善  40-41
    3. 农业科技资源需要进一步整合  41
    4. 小农经济思想比较严重  41-43
三、完善河北新农村建设中科技创新机制的对策与展望  43-53
  (一) 完善河北新农村建设科技创新机制的对策  43-48
    1. 健全科技创新体制,加大农业科技研发力量  43-44
    2. 加大农业科技投资,改善农业投资环境  44-45
    3. 引进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  45-46
    4. 完善科技推广机制,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46-47
    5. 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增加农民对科技的有效需求  47-48
  (二) 科技创新推动河北新农村建设的趋势与展望  48-53
    1. 国外科技创新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趋势  48-49
    2. 我国科技创新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趋势  49-50
    3. 河北科技创新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展望  50-53
结论  53-55
参考文献  55-60
附录  60-62
后记  62

相似论文

  1. 高校科技创新环境评价研究,G644
  2. 城郊型新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研究,D267.2
  3. 乡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与研究,X171
  4.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哲学思考,B03
  5. 丽江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D67
  6. 新农村建设中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研究,D422.6
  7.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法制教育研究,D920.0
  8. 盐城市新农村建设中基层组织建设研究,D422.6
  9.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实证研究,G644
  10.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农业高职院校发展研究,G718.5
  11. 盐城市农业信息化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F320.1
  12. 温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F327
  13.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女性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G725
  14. 南马匠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F327
  15. 对随州市吉祥寺村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研究,F327
  16. 河北省外商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F832.6
  17. 一个山村的民居自发更新与设计参与研究,TU241.4
  18. 京津冀主体功能区视域下河北省高等教育结构优化研究,G649.2
  19. 哈尔滨市农业技术推广与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F323.3
  20. 常州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F426.4
  21. 北京郊区新农村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F327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 > 农业技术改造、农业技术经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