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转录因子Osterix在氟性骨损伤骨周化骨中的作用研究

作 者: 宋玉娥
导 师: 刘克俭
学 校: 华中科技大学
专 业: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关键词:  氟性骨损伤 锌指结构转录因子Osterix 核心结合因子α1 多态性
分类号: R11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性骨损伤(fluoride bone injury)是由于机体长期摄入过量氟而引起的以骨代谢过程紊乱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代谢性骨病。氟性骨损伤骨周化骨是一种特殊的异位骨化形式(heterotopic ossification),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广泛性骨质增生硬化、肌腱韧带钙化等,是氟性骨损伤患者致残、致瘫的重要原因。通过大量的体外细胞培养观察和动物实验,有充分依据证明成骨细胞活跃和骨转化加速是氟性骨损伤的特征性病变。骨代谢局部网络相关因子的调控作用是氟性骨损伤骨转换加速的机制之一。锌指结构转录因子Osterix参与成骨细胞的分化和骨形成,特异表达于成骨细胞分化和钙化过程中,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成熟、膜成骨、软骨化骨及矿化过程,调控许多重要成骨基因的表达,如骨钙素(osteocalcin)、骨粘素(osseomucin)、骨桥蛋白(osteopontin)、骨唾液酸蛋白(bone sialoprotein)和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typeⅠ)等。研究证明Osterix具有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和异位骨化的作用。核心结合因子α1(core binding factor alpha 1,Cbfa1,又称Runx2,)是成骨细胞开始分化的最早最特异的标志性基因,高限制性地表达于骨中。因此,Cbfa1和Osterix是成骨过程中必不可缺的转录因子。绝大数疾病的发生都是环境和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本研究通过血清Osterix、Cbfa1蛋白浓度的检测,分析氟暴露人群及氟性骨损伤骨周化骨中Osterix、Cbfa1蛋白浓度的改变,寻找氟性骨损伤骨周化骨的早期损伤效应的监测指标;探讨Osterix基因与氟性骨损伤骨周化骨的易感性,阐述Osterix基因在氟性骨损伤骨周化骨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以期为氟性骨损伤的防治提供新的靶点,为氟危害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目的:通过血清Osterix和Cbfa1蛋白浓度以及Osterix基因外显子2(exon2 141-1042 bp)的突变检测,分析氟暴露及氟性骨损伤骨周化骨中Osterix和Cbfa1蛋白浓度的变化及血氟、尿氟、Osterix、Cbfa1蛋白浓度之间的相关性,构建氟性骨损伤骨周化骨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Osterix基因与氟性骨损伤骨周化骨的易感性以及Osterix在氟性骨损伤骨周化骨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取湖北某铝业集团连续工作5年以上男性作业工人,根据所在车间的不同随机选择研究对象,其中包括:电解车间工人176人;铝杆及铝板带车间工人28人;机关及质检工人22人。并在研究对象知情同意的原则下采集生物材料。根据氟斑牙诊断标准及骨骼X线拍片(骨盆正位片及左侧桡骨正位片)判定结果将研究对象划分为:①有氟性骨损伤骨周化骨工人75人(简称骨损伤组),均来自电解车间。并按骨损伤程度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骨损伤轻度组(30人)和骨损伤重度组(45人);②有氟斑牙但无骨周化骨工人22人(简称氟斑牙组),其中电解车间16人,铝杆及铝板带车间4人,机关及质检工人2人;③氟暴露但无氟斑牙且无氟性骨损伤骨周化骨组工人129人,其中,电解车间85人(简称高氟组),铝杆及铝板带车间工人24人(简称低氟组);机关及质检工人20人(简称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Osterix和Cbfa1蛋白浓度,Logistic回归方法构建氟性骨损伤骨周化骨危险因素的模型;采用HRM、DNA测序方法检测Osterix基因(位于exon2 141-1042bp)的3个SNP位点。结果:1)低氟组Osterix蛋白浓度为(1159.20±387.58)ng/ml,高氟组Osterix蛋白浓度为(743.81±492.41)ng/ml,对照组Osterix蛋白浓度为(860.09±410.98)ng/ml,低氟组Osterix蛋白浓度高于对照组和高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氟组Cbfa1蛋白浓度为(916.40±360.21)ng/ml,高氟组Cbfa1蛋白浓度为(629.43±430.47)ng/ml,低氟组Cbfa1蛋白浓度高于高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氟斑牙组Osterix蛋白浓度为(1216.20±368.89)ng/ml,骨损伤组Osterix蛋白浓度为(802.61±516.55)ng/ml,对照组Osterix蛋白浓度为(860.09±410.98)ng/ml,氟斑牙组Osterix蛋白浓度高于对照组和骨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氟斑牙组Cbfa1蛋白浓度为(1087.00±287.53)ng/ml,骨损伤组Cbfa1蛋白浓度为(753.28±486.40)ng/ml,氟斑牙组Cbfa1蛋白浓度高于骨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损伤轻度组及重度组Osterix蛋白浓度为(797.88±486.32)ng/ml和(806.72±516.44)ng/ml,低于氟斑牙组Osterix蛋白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损伤轻度组及重度组Cbfa1蛋白浓度为(726.38±494.43)ng/ml和(776.68±491.79)ng/ml,低于氟斑牙组Cbfa1蛋白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骨损伤组血氟与Osterix和Cbfa1蛋白浓度的相关系数r值分别-0.434、-0.469,尿氟与Cbfa1蛋白浓度的相关系数r值为-0.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氟、尿氟与Osterix、Cbfa1蛋白浓度的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227、-0.274、-0.075、-0.0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sterix与Cbfa1蛋白浓度的相关系数r值在骨损伤组及对照组中分别为0.897、0.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在Logistic回归模型中,低浓度的血氟(血氟≤0.17 mg/L及0.17 mg/L<血氟≤0.20 mg/L)与高浓度的血氟(血氟>0.20mg/L)与相比,OR值分别为0.244和0.264(P=0.039、0.033),B值为-1.409和-1.333;低浓度的尿氟(尿氟≤2.00mg/L及2.00<尿氟≤4.00 mg/L)与高浓度的尿氟(尿氟>4.00 mg/L)与相比,OR值分别为0.051和0.086(P =0.000、0.000),B值为-2.978和-2.451;低水平的Osterix蛋白浓度(400.00 ng/ml <Osterix蛋白浓度≤800.00 ng/ml和800.00ng/ml<Osterix蛋白浓度≤1200.00 ng/ml)与高水平的Osterix蛋白浓度(Osterix蛋白浓度>1200.00 ng/ml)相比,OR值分别为18.148、5.746(P =0.044、0.030),B值为2.899和1.749 ;低水平的Cbfa1蛋白浓度(800.00ng/ml<Cbfa1蛋白浓度≤1200.00 ng/ml)与高水平的Cbfa1蛋白浓度(Cbfa1蛋白浓度>1200.00 ng/ml)相比,OR值为0.151(P =0.016),B值-1.892。5)Osterix基因(位于exon2 141-1042bp)三个位点的基因型在损伤对照之间的基因型相同,分布无差异,均为纯合子,分别为CC、GG、CC。结论:1)在低氟暴露、低氟负荷时,Osterix和Cbfa1蛋白浓度升高,而在高氟暴露、高负荷时Osterix和Cbfa1蛋白浓度降低,即随着氟暴露浓度及氟负荷的增加,Osterix、Cbfal蛋白浓度呈降低的趋势;2)机体发生氟斑牙但无骨损伤时,Osterix和Cbfa1蛋白浓度升高,而在骨损伤后Osterix和Cbfa1蛋白浓度降低,即随着氟性骨损伤骨周化骨的发生及损伤程度的加重,Osterix、Cbfal蛋白浓度也呈降低的趋势,Osterix和Cbfa1蛋白浓度降低的拐点可能是氟性骨损伤骨周化骨发生的起点; 3)骨损伤组Osterix、Cbfa1蛋白浓度与血氟、尿氟呈负相关,即Osterix、Cbfa1蛋白浓度随血氟、尿氟的升高呈降低的趋势;而骨损伤组与对照组中Osterix蛋白浓度与Cbfa1蛋白浓度呈正相关,即Osterix蛋白浓度随Cbfa1蛋白浓度升高而升高;4)回归分析中,高血氟水平(血氟>0.20mg/L)和高尿氟水平(尿氟>4.00 mg/L)、高水平的Cbfa1蛋白浓度(Cbfa1蛋白浓度>1200.00 ng/ml)以及Osterix蛋白浓度在大于400.00ng/ml且小于等于1200.00ng/ml的范围时,发生氟性骨损伤骨周化骨的风险增高。5)氟性骨损伤骨周化骨患者中,Osterix基因外显子2上发现碱基的突变及单核苷酸多态性,故锌指结构转录因子Osterix与氟性骨损伤骨周化骨的易感性有待进一步研究。综上所述,在低氟暴露、低氟负荷及机体发生氟斑牙时,Osterix和Cbfa1蛋白浓度升高,而在高氟暴露、高负荷及骨损伤后时,Osterix和Cbfa1蛋白浓度降低,Osterix和Cbfa1蛋白浓度降低的拐点可能是氟性骨损伤骨周化骨发生的起点。因此,我们认为Cbfa1和Osterix的蛋白浓度可以作为氟性骨损伤骨周化骨早期损伤效应的监测指标。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10
Abstract  10-15
前言  15-16
内容与方法  16-25
结果  25-32
讨论  32-39
结论与设想  39-41
参考文献  41-45
综述 转录因子 Osterix 与异位骨化的研究概况  45-57
  参考文献  51-57
附录1  57-59
附录2  59-60
附录3  60-63
附录4  63-65
致谢  65

相似论文

  1.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析,R743
  2. 钯催化的烯烃双官能团化和吲哚三氟甲基化反应研究,O643.32
  3. 氟虫酰胺的合成工艺研究,TQ453.2
  4. 废弃氟石膏改性利用及高含氟废水处理研究,X703
  5. 日本看麦娘对高效氟吡甲禾灵抗性机理的研究,S451.2
  6. 日本看麦娘对高效氟吡甲禾灵的抗性与交互抗性多抗性及其抗性治理的研究,S451.2
  7. 猪BMP7基因启动子多态性及其与繁殖性状关联性分析,S828
  8. 猪BMP7基因外显子和内含子多态性检测及其与繁殖性状关系的研究,S828
  9. 湖羊BMP4基因克隆、表达与多态性分析,S826
  10. 小菜蛾PxGABARα1基因突变与氟虫腈抗性的关系,S433.4
  11. 铁皮石斛叶绿体微卫星的开发应用及其种间通用性研究,S567.239
  12. 鸡CFL2基因遗传变异及其效应与表达的研究,S831
  13. 水稻胁迫应答基因3’UTR模体及相关miRNA的生物信息学研究,Q943.2
  14. 氯氟吡氧乙酸与莱茵衣藻的相互作用,S482.4
  15. 氰氟草酯降解菌分离鉴定、降解特性的研究及氰氟草酯水解酶基因(chbH)的克隆和表达,X172
  16. 新型饮用水除氟材料Bio-F的除氟机制研究,O621.25
  17. 4-氨基-2-三氟甲基苯基维甲酸酯的制备和质量控制的初步研究,TQ463
  18. 新型含氟化合物的合成及对TMV的诱导抗性研究,S435.72
  19. 油菜田日本看麦娘的抗药性研究,S451.2
  20. 太湖猪卵巢组织FSHR基因表达水平与5’调控区多态性分析,S828
  21. 家畜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布鲁氏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子分型研究,S855.1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卫生学 > 卫生基础科学 > 卫生毒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