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风险社会下城市“夹心层”群体住房保障问题研究

作 者: 韩钰
导 师: 徐晓海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社会保障学
关键词: 城市“夹心层” 住房保障 住房政策
分类号: F293.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9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我国城市“夹心层”群体的住房保障问题,长期以来一直被忽视。他们是那些不符合条件申请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又无力购买商品房的住房困难群体,这个群体基数庞大,且数目随着房价增长也在逐年增加。他们被住房保障制度和市场供求夹在中间,既享受不到住房福利又没有能力购买商品房。如果我们不重视这一群体的利益诉求,就会产生难以化解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势必将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改善和解决“夹心层”群体的住房问题已经刻不容缓,无论是政府还是民众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想要解决好我国城市“夹心层”群体住房保障问题,就要了解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运行情况、历史演进和发展现状。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经历了四个阶段,具体为住房实物分配制度改革阶段、住房实物分配向住房市场化改革的过度阶段、住房市场化全面推行阶段、调控房地产强化住房保障阶段,不同阶段的不同政策是根据我国具体国情而制定的。目前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主要福利形式有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限价房等。政府制定住房福利政策的出发点是困难家庭租住廉租房,中低收入群体购置经济适用房、限价房,中高收入群体购买商品房,而“夹心层”群体却被隔离在政策和市场之外。事实上,我国城市“夹心层”群体的住房保障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高房价与低收入之间的矛盾;二是有漏洞的住房福利法制建设缺乏;三是不完善的经济适用房制度;四是不完善的廉租房制度。我们通过社会风险理论中的制度风险观和制度变迁理论的分析,从制度角度来剖析了制度变迁和制度风险给社会带来的不稳定因素和负面影响。“夹心层”群体产生的社会负面影响不利于城市化进程,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在分析了我国“夹心层”群体的住房保障存在的制度空场后,我们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住房保障制度,学习有利于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的先进理念,希望这些国家的先进理念能够为解决我国城市“夹心层”群体住房问题提供有益的启示。针对我国的特殊国情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本文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以期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城市“夹心层”群体的住房问题。具体的说,我们应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住房福利政策,根据不同的人群和现有住房福利进行分类,扩大住房保障范围,把“夹心层”群体吸纳进去;政府应该通过宏观调控抑制房价过高,避免房地产市场升温过快;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覆盖面,改善公积金呈现出的地区性差异;加大政府的资金投入,加快保障性住房的供应速度和力度。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Abstract  6-11
第1章 绪论  11-15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2
    1.1.1 选题背景  11
    1.1.2 研究意义  11-12
  1.2 文献考察  12-13
  1.3 论文结构与研究方法  13-15
第2章 改善我国城市“夹心层”群体住房问题的必要性  15-22
  2.1 “夹心层”群体的由来  15-18
    2.1.1 “夹心层”群体的内涵  15-16
    2.1.2 “夹心层”产生的原因  16-18
  2.2 我国城市“夹心层”群体住房现状分析  18-20
    2.2.1 北京市“夹心层”群体住房现状  18-19
    2.2.2 我国城市“夹心层”群体特征分析  19-20
  2.3 解决我国城市“夹心层”群体住房问题的意义  20-22
第3章 我国城市“夹心层”群体住房保障问题分析  22-31
  3.1 我国城市住房保障运行情况  22-28
    3.1.1 我国城市住房保障制度改革的历史演进  23-25
    3.1.2 我国城市住房保障制度运行现状  25-28
  3.2 风险社会下“夹心层”群体住房保障问题的理论分析  28-30
    3.2.1 制度风险理论  28-29
    3.2.2 制度变迁理论  29-30
  3.3 城市“夹心层”问题产生的社会影响和负面效应  30-31
第4章 国外城市“夹心层”群体住房保障制度经验借鉴  31-34
  4.1 廉租房的经验借鉴——以英国的公共住房为例  31-32
  4.2 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经验借鉴——以新加坡为例  32-33
  4.3 福利救济制度的经验借鉴——以日本为例  33-34
第5章 我国城市“夹心层”群体住房保障问题的对策建议  34-39
  5.1 制定“夹心层”群体住房保障的福利性政策  34-35
  5.2 通过政府宏观调控抑制房价过高  35-36
  5.3 完善住房保障法律法规建设  36-37
  5.4 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覆盖面  37
  5.5 加快保障性住房供应并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  37-39
第6章 结论  39-40
参考文献  40-43
注释  43-44
后记  44

相似论文

  1. 重庆市农民工住房保障问题研究,D412.6
  2. 广州住房保障制度实施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F293.3
  3. 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对策研究,F293.3
  4. 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研究,D922.182.3
  5. 我国廉租房供给模式及其运行研究,F293.31
  6. 我国经济适用住房制度法律问题研究,D922.181
  7. 公共租赁住房法律规制研究,D922.181
  8. 19世纪英国城市工人阶级住房问题及对策分析,F293.3
  9. 廉租住房保障方式的选择研究,F293.3
  10. 基于政策视角的城市保障性住房供需研究,F293.3
  11. 我国经济适用房法律制度研究,F293.3
  12. 乌鲁木齐市经济适用房政策绩效评价研究,F293.3
  13. 杭州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政策研究,F293.3
  14. 完善甘肃省城镇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研究,F293.3
  15. 我国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制度研究,F293.3
  16. 重庆公共租赁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研究,F293.3
  17. 我国住房短缺问题研究,F293.3
  18. 公共租赁住房法律问题研究,D922.181
  19. 我国公共租赁住房制度研究,F293.3
  20. 我国廉租住房法律制度若干问题研究,F293.3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城市与市政经济 > 城市经济管理 > 房地产经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