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社会网络影响营销员隐性知识分享行为机制研究

作 者: 杨彦
导 师: 张淑华
学 校: 沈阳师范大学
专 业: 应用心理学
关键词: 营销员 社会网络 隐性知识分享行为 分享动机 人际信任
分类号: F27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5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研究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全国26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抽取企业营销人员1585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相关分析和层次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探讨了社会网络影响企业营销员隐性知识分享行为的心理机制,重点探索了分享动机人际信任在二者间的调节作用。获得如下结论:一、企业营销员的隐性知识分享行为在性别、教育程度、所在单位类型及职位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二、在排除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影响之后,网络规模、网络强度和网络密度对隐性知识分享行为都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网络异质性各指标对隐性知识分享行为的预测作用不明显。三、社会网络受分享动机的调节,影响员工的隐性知识分享行为。自我成长动机在工作年限异质性和隐性知识分享行为之间以及教育异质性和隐性知识分享行为之间起到了正向的调节作用;利他动机在网络强度和隐性知识分享行为之间起到了正向的调节作用;互利动机在网络规模和隐性知识分享行为之间起到了负向的调节作用,在性别异质性和工作年限异质性与隐性知识分享行为之间起到了正向的调节作用。四、社会网络受人际信任的调节,影响员工的隐性知识分享行为。情感信任在网络规模、工作年限异质性以及职业异质性与隐性知识分享行为之间起到了正向的调节作用;认知信任在网络规模、网络密度、性别异质性以及工作年限异质性与隐性知识分享行为之间起到了负向的调节作用。本研究成果将丰富隐性知识分享规律理论,并为制定有利于隐性知识分享的管理对策及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支持。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1 问题提出  7-9
2 文献综述  9-22
  2.1 社会网络的文献综述  9-11
    2.1.1 社会网络的概念界定  9-10
    2.1.2 社会网络的维度与测量  10-11
  2.2 隐性知识分享行为的文献综述  11-12
    2.2.1 隐性知识分享行为的定义  11-12
    2.2.2 隐性知识分享行为的测量研究现状  12
  2.3 社会网络与隐性知识分享行为的相关研究  12-21
    2.3.1 社会网络特性与隐性知识分享行为的关系  12-15
    2.3.2 社会网络与隐性知识分享行为的调节变量分析  15-21
  2.4 以往研究不足  21-22
3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22-30
  3.1 研究目的  22
  3.2 研究架构  22-23
  3.3 研究内容与研究假设  23-24
    3.3.1 研究内容  23
    3.3.2 研究假设  23-24
  3.4 研究方法  24-30
    3.4.1 研究被试  24-27
    3.4.2 研究工具  27-29
    3.4.3 研究路线  29-30
4 分享动机问卷的修订  30-41
  4.1 王文彦编制的知识分享内外在动机问卷的基本情况  30
  4.2 问卷项目的修改  30-31
  4.3 项目编写原则  31
  4.4 项目库  31
  4.5 分享动机问卷的测量内容及统计方法  31-33
  4.6 分享动机问卷的测量结果及统计分析  33-41
    4.6.1 预测结果  33-38
    4.6.2 正式施测的结果分析  38-41
5 社会网络影响隐性知识分享行为机制研究的结果及分析  41-59
  5.1 人口统计学变量在隐性知识分享行为上的差异性检验  41-46
    5.1.1 性别在隐性知识分享行为上的差异性检验  41-42
    5.1.2 年龄在隐性知识分享行为上的差异性检验  42
    5.1.3 教育程度在隐性知识分享行为上的差异性检验  42-43
    5.1.4 所在单位类型在隐性知识分享行为上的差异性检验  43-45
    5.1.5 职位在隐性知识分享行为上的差异性检验  45-46
  5.2 研究变量间的相关分析  46-48
  5.3 社会网络与隐性知识分享行为的关系  48-49
  5.4 分享动机和人际信任在社会网络与隐性知识分享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分析  49-59
    5.4.1 分享动机在社会网络与隐性知识分享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分析  49-54
    5.4.2 人际信任在社会网络与隐性知识分享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分析  54-59
6 讨论  59-67
  6.1 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差异  59-60
  6.2 社会网络与隐性知识分享行为的关系  60-61
  6.3 分享动机的调节作用分析  61-63
  6.4 人际信任的调节作用分析  63-64
  6.5 研究模型修正  64-67
7 结论与展望  67-69
  7.1 结论  67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67-69
参考文献  69-73
附录  73-77
个人简历  77-79
致谢  79

相似论文

  1.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研究,G124
  2. 大学生疏离感现狀调查及与家庭功能及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B844.2
  3.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研究,G206
  4. 从虚拟到现实—试析虚拟社区之传播明星地位对现实生活中人脉的影响,G206
  5. G公司技术产品的动态扩散过程研究,F273.1;F407.672
  6.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初探,D631.4
  7. 基于Web的社会网络搜索中人名同一性判断方法研究,TP393.09
  8. 基于社会网络和声誉信任机制的多Agent系统信任模型,TP393.08
  9. 基于社交网络好友关系的图查询算法研究与应用,TP391.3
  10. 上市公司TMT构成对组织绩效影响研究,F832.51;F224
  11. 集群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模式研究,F276.3
  12. 医务人员生活质量、人际信任和社会支持水平及相关性研究,B844.3
  13.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再就业的路径研究,F249.21
  14. 面向Web社会网络的分析工具,TP393.09
  15. 基于社会网络挖掘的产品消费关联与销售策略研究,TP311.13
  16. 汽车网络广告的竞争情报价值研究,F713.8
  17. 区域软环境对农民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研究,F323.3
  18. “人肉搜索”引发的网络伦理问题研究,B82
  19. “教育大发现”学习村落社会网络分析研究,G434
  20. 互联网舆情信息挖掘与群体行为分析,F49
  21. 基于匿名模型的数据发布隐私保护技术研究,TP309.2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企业经济 > 企业经济理论和方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