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海拉尔盆地贝301区块扇三角洲沉积特征与储层评价

作 者: 赵利忠
导 师: 李胜利
学 校: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专 业: 油气田开发工程
关键词: 贝301区块 南二段 水进型扇三角洲 优势砂岩密度 主力沉积相带
分类号: P618.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4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贝301区块位于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呼和诺仁构造的呼和─2号构造。该区块是在基底隆起发育的构造上,南屯组沉积时期为断陷阶段,表现为北东向断裂活动明显;南屯组二段沉积物源主要来自西部嵯岗隆起区,物源供应充足,为近物源快速沉积的扇三角洲。经过14年的勘探开发,该区块已进入加密井网开发阶段,逐步显现出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快的矛盾。为进一步提高研究区的开发效果,本论文在岩心观察描述的基础上,综合测井与地震资料,对南二段沉积类型及展布特征进行研究,结合油田生产动态对储层进行评价,进而预测有利储层及油气的分布范围,为油田综合调整奠定基础。本论文研究主要取得以下几点成果与认识:1、在分析前人层序地层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结合钻、测井资料及地震资料对研究区内油水井的分层逐井逐层进行了核对,并对分层不够合理的井进行分层调整,建立了一套合理的等时对比格架,为沉积体系研究奠定了基础。2、综合区域地质资料和系统的岩心观察,识别出该区沉积类型为水进型扇三角洲沉积。并划分出8种沉积微相,分别为:辫流坝、辫流水道、辫流前缘河口坝、辫流漫溢砂、滩坝、席状砂、洪泛泥及浅湖泥。3、在沉积微相分布研究中提出了一个新的沉积参数—优势砂岩密度,以该参数结合砂岩厚度分布重新刻画了贝301区块沉积微相分布,打破了传统沉积相分析的思路,更加合理地把沉积参数和沉积相分布关联起来。优势砂岩密度在客观上反应了沉积时的环境背景与沉积微相类型,对相带划分起到了控制作用,尤其在砂岩等值线图对沉积(微)相控制较弱的情况下,优势砂岩密度更能发挥和体现其优越性。4、建立了动、静结合研究储层连续性与连通性的方法,对研究区目的层段有利储层砂体进行了预测。静态评价上主要考虑储层的沉积微相类型、构造位置、储层物性等;动态评价上主要考虑产层不同位置、不同时间的产油和产水情况,进而结合动态与静态资料对井间有利砂体进行了预测。通过加密后沉积特征与油水变化关系研究,指出了开发区下步重点调整的5个有利区。综合上述研究成果,新布署了9口加密与扩边开发井,其中有8口井出油,5口井达到工业油流,使研究成果得到了很好地应用。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1
第1章 引言  11-17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1-12
  1.3 研究内容  12-13
    1.3.1 储层沉积类型确定  12
    1.3.2 建立测井相模式,确定沉积微相类型  12
    1.3.3 沉积单元划分,厘定小层格架  12-13
    1.3.4 小层沉积相划分对比  13
    1.3.5 沉积相分布及单砂体分布规律研究  13
    1.3.6 落实原始油水界面,动静结合分析油水分布规律  13
    1.3.7 储层下步开发有利区分析及建议  13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4
  1.5 完成工作量  14-15
  1.6 取得的主要成果与创新  15-17
    1.6.1 主要成果  15-16
    1.6.2 创新点  16-17
第2章 区域地质与勘探开发概况  17-24
  2.1 区域地质特点  17-18
    2.1.1 区域地质背景  17
    2.1.2 区域构造特征  17-18
  2.2 区域地层与沉积背景  18-21
    2.2.1 区域地层发育状况  18-20
    2.2.2 贝301 地区南二段地层特征  20
    2.2.3 贝301 区块总体沉积环境  20-21
  2.3 油气勘探开发历程与存在问题  21-24
    2.3.1 油田发现阶段(1995 年以前)  21
    2.3.2 油田评价勘探阶段(1996~2000 年)  21-22
    2.3.3 油田滚动勘探开发阶段(2000~2003 年)  22
    2.3.4 油田全面开发阶段(2003~2008 年)  22
    2.3.5 加密开发阶段(2009~现今)  22-23
    2.3.6 目前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23-24
第3章 小层对比与构造特征  24-36
  3.1 地层划分与对比  24
  3.2 主力油组小层划分  24-27
    3.2.1 主力油组小层划分方案  25
    3.2.2 典型井小层划分结果  25-27
  3.3 连井小层对比  27-36
    3.3.1 连井层序对比  27-31
    3.3.2 油组地层等厚图对比  31-32
    3.3.3 研究区构造特征  32-36
第4章 沉积相带展布综合研究  36-70
  4.1 岩心描述与微相划分  36-43
    4.1.1 岩性颜色特征  37
    4.1.2 岩心沉积构造  37-40
    4.1.3 典型井岩心综合分析  40-43
    4.1.4 南屯组岩心特征总结  43
  4.2 单井沉积微相划分  43-51
    4.2.1 测井相识别方法  43-49
    4.2.2 测井相模板建立及沉积微相划分结果  49-50
    4.2.3 单井沉积微相典型井段分析  50-51
  4.3 沉积背景及物源分析  51-52
    4.3.1 沉积背景  51-52
    4.3.2 物源分析  52
  4.4 连井沉积相对比  52-56
    4.4.1 第一条对比剖面  53-54
    4.4.2 第二条对比剖面  54-56
  4.5 沉积相平面分布及演化  56-68
    4.5.1 平面沉积相研究思路  56-57
    4.5.2 具体方法与措施  57-60
    4.5.3 平面砂岩厚度与优势砂岩密度分布  60-64
    4.5.4 平面相展布特征  64-68
  4.6 沉积相模式与沉积演化规律  68-70
    4.6.1 沉积相模式  68
    4.6.2 沉积相演化规律  68-70
第5章 生产动态研究及有利区带预测  70-83
  5.1 油水界面的确定  70-72
    5.1.1 单井油水界面识别  71-72
    5.1.2 动态证据验证  72
  5.2 油水变化动态简要分析  72-78
    5.2.1 一油组油水动态分析  75-76
    5.2.2 二油组油水动态分析  76-78
  5.3 有利区带预测  78-80
    5.3.1 砂岩电阻率平均值分布  78-79
    5.3.2 有利区带确定及开采建议  79-80
  5.4 有利区带预测结果与调整井布署  80-83
结论与认识  83-85
致谢  85-86
参考文献  86-89
附录  89

相似论文

  1. 滨南油田南部沙三沙四段沉积储层研究,P618.13
  2. 海拉尔盆地贝301区块微量物质井间示踪监测技术研究,P618.13
  3. 勃利盆地煤层气资源评价,P618.13
  4. 新疆准噶尔盆地油砂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研究,P618.13
  5. 低渗透油藏水力压裂研究,P618.13
  6. 靖边气田上古储层评价,P618.13
  7. 姬塬油田长6油藏储层评价及开发技术政策研究,P618.13
  8. 渤海湾盆地北部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分布规律,P618.13
  9. 鄂南富县地区中生界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与富集规律研究,P618.13
  10. 鲁西寒武系核形石灰岩特征与沉积环境分析,P618.13
  11.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晚奥陶世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P618.13
  12. 泌阳凹陷付湾—张厂地区沉积特征及有利目标研究,P618.13
  13. 下二门油田核三段沉积学研究与储层地质建模,P618.13
  14.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镇北地区延长组长8油组沉积微相研究,P618.13
  15. 南宫凹陷中、新生界油气地质条件研究,P618.13
  16. 松辽盆地长10区块扶余油层沉积微相及富油规律研究,P618.13
  17. 榆树林油田特低渗透扶杨油层可动用储量评价研究,P618.13
  18. 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油成藏规律研究,P618.13
  19. 鄂尔多斯盆地樊学油区延安组延8、延9沉积相及储层特征研究,P618.13
  20. 齐家—古龙地区向斜成藏机制研究,P618.13
  21. 布海—小合隆地区气藏描述,P618.13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矿床学 > 矿床分类 > 燃料矿床 > 石油、天然气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