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含核苷类药物聚合物的合成及其胶束组装研究

作 者: 印翠
导 师: 吴起;林贤福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化学
关键词: 酶促合成 自由基聚合 聚合物-药物偶联物 聚合物纳米粒子
分类号: TQ460.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聚合物-药物偶联物及其纳米粒子相比于传统小分子药物而言具有延长药物作用时间,降低药物毒副作用,以及具有增强的肿瘤细胞靶向性等优势,因此其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本论文发展了一种化学-酶促法合成含药物的两亲无规共聚物的方法,并将这些含药物的两亲无规共聚物构筑成一系列含药物的聚合物纳米粒子。本论文发展了一种酶促选择性合成与自由基聚合反应相结合来制备含核苷类药物的两亲无规聚合物的方法。利用酶促选择性酯交换反应得到5-氟胞苷、阿糖胞苷和2′-脱氧-5-氟尿苷(FUDR)的药物可聚合单体,并结合自由基均聚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含药物的均聚物;同时利用5-氟胞苷可聚合单体与半乳糖可聚合单体的自由基共聚反应,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链长、不同载药量含5-氟胞苷的两亲无规共聚物。论文实现了含阿糖胞苷和2′-脱氧-5-氟尿苷(FUDR)双药的两亲无规共聚物的合成。利用2′-脱氧-5-氟尿苷(FUDR)可聚合单体和阿糖胞苷可聚合单体的自由基共聚反应得到含双药的两亲无规共聚物;利用FUDR可聚合单体、阿糖胞苷可聚合单体和半乳糖可聚合单体的自由基共聚反应,得到具有潜在肝靶向功能的含双药的两亲无规共聚物。论文实现了一系列含药物的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制备。利用一系列含药物的两亲无规均聚物和共聚物在水相中的自组装,构筑了一系列含药物的聚合物纳米粒子;利用含阿糖胞苷和2′-脱氧-5-氟尿苷(FUDR)双药的两亲无规共聚物在水相中的自组装,构筑了一系列含双药的聚合物纳米粒子。论文研究了一系列含阿糖胞苷和2′-脱氧-5-氟尿苷(FUDR)双药的聚合物纳米粒子的体外缓释行为和体外细胞毒性。通过研究含阿糖胞苷和FUDR双药的聚合物纳米粒子在不同pH值缓冲溶液中的药物释放行为,发现阿糖胞苷和FUDR均能从聚合物纳米粒子体系中缓释出来,并且其释放行为与缓冲液的pH值有关;通过考察含双药的聚合物纳米粒子的体外细胞毒性发现,含阿糖胞苷和FUDR双药的聚合物纳米粒子对HepG2肝癌细胞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0
第一章 绪论  10-14
  1.1 含单一药物的聚合物纳米粒子  10
  1.2 含双药的聚合物及其纳米粒子  10-11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1-13
  参考文献  13-14
第二章 含药物的聚合物纳米粒子研究进展  14-40
  2.1 含单一药物的聚合物纳米粒子  15-25
    2.1.1 含药物的两亲嵌段共聚物纳米粒子  15-22
    2.1.2 含药物的两亲均聚物和无规共聚物纳米粒子  22-25
  2.2 含双药的聚合物及其纳米粒子  25-37
    2.2.1 聚合物-药物偶联物和小分子药物的联合治疗  25-26
    2.2.2 聚合物-药物偶联物和聚合物-药物偶联物的联合治疗  26-28
    2.2.3 单一聚合物系统同时传送两个药物的联合治疗  28-37
  参考文献  37-40
第三章 核苷类抗癌药物高分子前药的合成  40-59
  3.1 引言  40
  3.2 实验部分  40-47
    3.2.1 酶与试剂  40-42
    3.2.2 实验仪器与方法  42
    3.2.3 脂肪二酸二乙烯酯的制备  42-43
    3.2.4 核苷类药物可聚合单体以及糖可聚合单体的合成  43-47
  3.3 含药物聚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47-57
    3.3.1 含5-氟胞苷均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47-49
    3.3.2 含FUDR均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49-50
    3.3.3 含阿糖胞苷均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50-52
    3.3.4 含5-氟胞苷/半乳糖无规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52-57
  3.4 小结  57-58
  参考文献  58-59
第四章 含核苷类抗癌双药共聚物的合成  59-68
  4.1 引言  59
  4.2 实验部分  59-60
    4.2.1 试剂  59
    4.2.2 仪器与方法  59-60
    4.2.3 含脱氧氟尿苷/阿糖胞苷无规共聚物的合成  60
    4.2.4 含脱氧氟尿苷/阿糖胞苷/糖无规共聚物的合成  60
  4.3 含脱氧氟尿苷/阿糖胞苷无规共聚物的表征  60-62
    4.3.1 含双药聚合物的表征数据  61-62
    4.3.2 含双药聚合物的结构分析  62
  4.4 含脱氧氟尿苷/阿糖胞苷/糖无规共聚物的表征  62-66
    4.4.1 功能化含双药聚合物的表征数据  63-66
    4.4.2 功能化含双药聚合物的结构分析  66
  4.5 小结  66-67
  参考文献  67-68
第五章 含核苷类药物无规聚合物的自组装研究  68-86
  5.1 引言  68
  5.2 实验部分  68-70
    5.2.1 实验试剂  68
    5.2.2 实验仪器与方法  68-70
  5.3 含核苷类药物的均聚物纳米粒子的制备  70-72
    5.3.1 含阿糖胞苷的均聚物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70-71
    5.3.2 含5-氟胞苷的均聚物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71-72
  5.4 含核苷类药物/半乳糖的无规共聚物纳米粒子的制备  72-74
    5.4.1 不同链长含5-氟胞苷/半乳糖无规共聚物纳米粒子的制备表征  72-73
    5.4.2 不同载药量含5-氟胞苷/半乳糖无规共聚物纳米粒子的制备表征  73-74
  5.5 含核苷类抗癌双药共聚物纳米粒子的制备  74-84
    5.5.1 含脱氧氟尿苷/阿糖胞苷无规共聚物自组装研究  75-77
    5.5.2 含脱氧氟尿苷/阿糖胞苷共聚物胶束的表征  77-79
    5.5.3 含脱氧氟尿苷/阿糖胞苷/葡萄糖无规共聚物自组装研究  79-80
    5.5.4 含脱氧氟尿苷/阿糖胞苷/葡萄糖共聚物胶束的表征  80-81
    5.5.5 含脱氧氟尿苷/阿糖胞苷/半乳糖无规共聚物自组装研究  81-83
    5.5.6 含脱氧氟尿苷/阿糖胞苷/半乳糖共聚物胶束的表征  83-84
  5.6 小结  84-85
  参考文献  85-86
第六章 含双药聚合物纳米粒子的体外缓释和细胞毒性研究  86-98
  6.1 引言  86
  6.2 实验部分  86-88
    6.2.1 实验试剂  86
    6.2.2 实验仪器及方法  86-88
  6.3 含双药聚合物纳米粒子的体外缓释行为研究  88-91
    6.3.1 含脱氧氟尿苷/阿糖胞苷共聚物胶束的体外缓释  88-89
    6.3.2 含脱氧氟尿苷/阿糖胞苷/糖共聚物胶束的体外缓释  89-91
  6.4 含双药聚合物纳米粒子的体外细胞毒性研究  91-95
    6.4.1 含脱氧氟尿苷/阿糖胞苷/葡萄糖共聚物胶束的体外细胞毒性  91-92
    6.4.2 含脱氧氟尿苷/阿糖胞苷/半乳糖共聚物胶束的体外细胞毒性  92-95
  6.5 小结  95-97
  参考文献  97-98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98-100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0-102
致谢  102

相似论文

  1. 高性能聚丙烯腈的合成与表征,O631.3
  2. GMA的ATRP聚合及立构规整性的研究,O631.3
  3. 两亲性偶氮苯功能化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O631.3
  4. SET-LRP中氟醇溶剂的作用研究,O631.3
  5. 结合多种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和点击化学制备星形杂臂聚合物,O631.3
  6. 热固性环氧微球的制备、表征及其表面功能化的研究,O631.3
  7. 光热诱导自旋转变PS的研究,TB332
  8. 光学活性偶氮苯功能聚合物作为蛋白质吸附材料的基础研究,O631.3
  9. 氨基酸衍生物铜(Ⅱ)、镍(Ⅱ)配合物催化剂的合成与表征及催化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研究,O631.5
  10.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O631.3
  11. 超支化星形两亲性SPLA-b-PMPC聚合物的合成及其纳米微粒的制备与表征,O631.3
  12. 新型双-(β-酮胺)合钴(Ⅱ)催化剂的合成与表征及其催化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苯乙烯的CMRP研究,O643.36
  13. 水性油墨用苯丙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TQ638
  14. 生物降解性聚酯/糖聚合物杂化材料的设计、合成及性能,R318.08
  15. 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的合成及涂膜性能的研究,TQ630.4
  16. 双亲嵌段共聚物P(BA-b-AM)的合成与性能研究,TQ316.334
  17. 改性热塑性聚氨酯胶黏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TQ433.432
  18. 一种溶解性好的双核配体的合成表征及用于催化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O631.5
  19. 基于PEO的ABC型两亲性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O631.3
  20. 芳基丙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抗坏血酸酯化衍生物的酶法合成研究,R96
  21. 遥爪聚合物的合成及其成环反应,O631.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化学工业 > 制药化学工业 > 一般性问题 > 基础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