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效应研究

作 者: 肖义欢
导 师: 刘金石
学 校: 西南财经大学
专 业: 西方经济学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信贷传导渠道 银行行为 博弈 边际分析
分类号: F832.4;F2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2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货币政策理论历来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热点。货币政策传导的机制及其有效性,货币是否为中性仍是今天学术界讨论最多的问题之一。特别是对市场经济体系不健全、正处于体制转轨和金融深化阶段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研究货币银行理论和货币政策,对于促进一国短期内走出经济困境并在中长期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更具重要意义。自从凯恩斯建立宏观经济分析框架以来,各学术流派从不同的经济条件出发,形成了各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但概括起来分为两个主要的途径: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其中货币渠道主要包括利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以及汇率渠道。信贷渠道主要包括银行贷款渠道(Bank lending channel)和资产负债表渠道(Balance sheet channel)(也称为净价值渠道(Net worth channel)。然而无论货币政策是通过何种渠道发挥作用,都离不开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配合。尤其是在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程度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在货币政策的传导中发挥着“传导器”的作用,对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意图和目标,以及相应的政策工具,都需要通过金融机构的经济活动予以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离不开宏观经济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的正确制定和执行。随着经济市场化的深化,我国的货币传导开始从单纯的信贷传导向信贷、利率、资产价格和汇率多渠道传导过渡。但由于我国的货币市场还有待完善,而利率市场化的努力还只限于在货币市场里展开。在金融机构与企业和居民之间的信贷活动中,利率仍然基本是管制利率,由中央银行决定。这使得货币市场利率与金融机构以及企业、居民之间的利率不能形成联动,必然降低了市场利率反映整个社会资金供求的导向型功能。此外,只有经济主体对利率保持足够的敏感度,才能在中央银行调整利率后做出相应的反应,将利率政策的调整扩散到经济中去,而我国的微观经济主体无论是企业还是居民,其利率弹性都不高。至于资产价格渠道的作用则取决于资本市场发育的程度。近年来我国的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有了比较快速的发展,资产价格的传导效应已初步显示出来,但由于资本市场的规模仍然偏小,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不足,加上当前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相互分割,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之间联系不紧密等因素,必然会使资本价格传导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受到限制。随着中国经济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汇率渠道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我国目前采取的仍然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对资本项目依然存在着管制,而在实际操作上则更接近于固定盯住汇率制。但从中国近年的实践看,由于受资本控制有效性和货币当局冲销手段的限制以及贸易平衡的不确定性影响,即使存在资本项目的控制,我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还是受到很大的冲击,而这些因素无疑都会影响货币政策汇率渠道的畅通。所以相比之下,就我国目前的金融发展现状,、信贷渠道仍然是我国主要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在此背景下研究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就不得不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商业银行体系身上。经历改革中的商业银行会对央行的货币政策会做出合理预期,并按照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做出应对。在这一条件下,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并非完全取决于政策制定者的主观意愿,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执行者商业银行对政策的反应是否灵敏、及时和有效。中央银行应该根据商业银行的政策反应对货币政策做出相应的调整,并引导商业银行的行为来增强货币政策的效果。所以,在我国目前仍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体系下,研究商业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行为和作用方式是必要的,这对我国制定有效的货币政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将就政策执行者商业银行在确定货币和信贷供给量问题方面,采用博弈分析法,通过对商业银行和贷款者之间金融变量的博弈分析,确定商业银行行为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分析商业银行的行为,本文在建立博弈论模型时,首先区分了商业银行与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借款人之间博弈的不同结果,以完全且完美信息动态模型得出银行与国有企业之间的纳什均衡为(不贷款、违约),而与非国有企业的纳什均衡为(贷款、履约)的结论。为了使分析更接近现实,文章进一步采用完全但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模型来继续分析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博弈,并解出在不同条件限制下的混合纳什均衡解。两种博弈模型都在一定程度证明了银行信贷行为对货币政策传导产生扭曲的结论。此外,本文还利用了边际分析的方法建立起银行的最优贷款决策模型,进一步分析商业银行行为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影响,并再次发现当银行面对国有大企业和非国有中小企业时更偏向于国有企业的行为,这无疑对货币政策的传导产生了不利影响。在上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利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在1998-2008年的宏观月度数据基础上对我国不同经济景气阶段的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紧缩和扩张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堵塞。最后,综合以上的分析,本文分别从货币政策传导环境、传导主体、传导承载客体方面总结归纳导致我国商业银行在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传导中作用弱化的原因。并从优化货币政策传导的外部环境,完善商业银行行为与机制,完善商业银行内部信贷管理体制,提高承载客体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反应灵敏度方面提出增强我国商业银行在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中有效性的建议。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1.无论是在萧条还是繁荣的经济环境下,我国的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均在不同环节发生阻塞,传导不畅,货币政策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2.我国商业银行在回归理性经济人角色的过程中,更加注重风险管理和控制,但由于历史、制度以及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等原因,商业银行的“个体理性”,导致其在资产行为上产生“惜贷”“慎贷”现象。商业银行的这些做法是使得非国有的中小企业融资受阻的重要原因,同时也造成了货币政策信贷渠道的扭曲。

全文目录


摘要  4-7
Abstract  7-11
1. 导言  11-27
  1.1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11-13
    1.1.1 选题背景  11-12
    1.1.2 选题意义  12-13
  1.2 文献综述  13-24
    1.2.1 "货币渠道"主要观点及评述  14-18
    1.2.2 "信贷渠道"主要观点及评述  18-22
    1.2.3 国内外学者的实证分析  22-24
  1.3 研究方法及结构  24-26
    1.3.1 研究方法  24-25
    1.3.2 本文结构  25-26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26-27
    1.4.1 本文的创新点  26
    1.4.2 本文的不足  26-27
2. 商业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影响的理论分析  27-36
  2.1 银企信贷市场博弈分析  27-33
    2.1.1 银行与国有企业借款人之间的博弈——完全且完美信息动态博弈  27-29
    2.1.2 银行与非国有企业借款人之间的博弈——完全且完美信息动态博弈  29-30
    2.1.3 银行与借款人博弈——完全但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  30-33
  2.2 银行信贷行为的边际分析——一个基本模型  33-36
3. 商业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影响的实证分析  36-43
  3.1 检验思路  37
  3.2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37
  3.3 检验过程与结果分析  37-38
  3.4 脉冲响应分析  38-43
4. 导致我国商业银行在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中作用弱化的原因分析  43-49
  4.1 货币政策传导环境方面  43-44
  4.2 货币政策传导主体方面  44-47
  4.3 货币政策传导承载客体方面  47-49
5. 增强我国商业银行在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传导中有效性的建议  49-56
  5.1 优化货币政策传导的环境  49-50
  5.2 完善商业银行行为与机制  50-52
  5.3 完善商业银行内部信贷管理体制  52-53
  5.4 注重中小商业银行信贷传导作用,支持其发展  53-54
  5.5 提高承载客体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的反应灵敏度  54-56
参考文献  56-59
致谢  59-60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60-61

相似论文

  1. 高速铁路PPP模式收益分配问题的研究,F283
  2. 权力和利益界定的国家战略,D80
  3. 经济领域中的博弈逻辑推理问题探析,B812
  4. 政府和谐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博弈分析,D630
  5. 大连市G区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研究,D631.4
  6.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零差率实施对策研究,R95
  7. 中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研究,F224
  8. 我国网络团购诚信管理对策的研究,F203
  9. 两次台海危机与中美之间的信息博弈,K153
  10. 基于产业价值链T公司与供应商共赢机制的研究,F224.32
  11. 中国股票市场与货币政策的相关性问题研究,F832.51;F822.0
  12. 基于博弈论的公共项目核心利益相关者研究,F224.32
  13. 基于努力水平契约不完全性的呼叫服务外包合同设计研究,F224.32
  14. 基于博弈理论的货运列车编组调度模型与算法研究,O225
  15. H公司VMI博弈模型的构建与应用,F253.4
  16. 供应链环境下的同层次制造商之间信息共享问题研究,F406;F224.32
  17. 循环农业发展的激励机制研究,F323.22
  18. 供应商和制造商的知识共享问题博弈分析,F274;F425
  19. 基于产业间竞合关系的海洋经济系统演化路径研究,F124
  20. 基于协作中继的认知无线电功率分配算法研究,TN925
  21. 行政区划和征税方式变动中的利益冲突与协调,F812.42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 > 经济数学方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