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从伪译研究视角解读《第三只眼睛看中国》
作 者: 毕澜潇
导 师: 谢天振
学 校: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专 业: 翻译学
关键词: 伪译 翻译研究 《第三只眼睛看中国》
分类号: H05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0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中国翻译史上,伪译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从延绵几朝的佛经翻译到清末民初的小说翻译再到改革开放以来新时期的翻译,伪译现象在中国历史上的几次翻译高潮中并不鲜见。从广义上来讲,伪译就是非翻译作品伪装成译作进入世人视野的一种行为。就作品本身而言,伪译往往实质上都是托名为译者的作者的原创(或至少是部分原创)。伪译最直接的代价是其作者对自己的创造性工作的否定和扼杀,以换取某种特定目的的实现。伪译作者的动机引人深思,其中参杂了复杂的个人、社会和文化等各种因素。伪译作品到底算不算翻译,应不应该纳入翻译研究的领域,是一直以来争论不止的话题。本文认为,伪译作品不是翻译,而是创作,但是由于伪译作品在创作时遵循当时社会的某些翻译标准,在卸去面具之前一直被当作翻译作品来传播、理解,并且伪译的产生与翻译在主体文化中的地位密不可分,伪译应当纳入翻译研究的范畴。《第三只眼睛看中国》是作者王山出版于1993年的一本伪译作品,曾经于20世纪90年代在国内外都引发了强烈反响。本文试图通过从伪译的视角,分析这部作品创作的动机、各种伪译手段的运用、作品的传播及其与主体文化的互动,为伪译研究提供一点思路。本文的主体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导论部分为理论综述,主要介绍了当前国内外伪译研究的现状,论证了伪译研究应成为翻译研究课题之一的原因,以及翻译与创作之间的联系;第二章针对当前伪译研究不足的现状,系统梳理了伪译的理论、功能、分类和命运,详细解释了何为伪译这一问题;第三章为案例分析,追踪《第三只眼睛看中国》这本伪译作品的出版和流传的过程,结合一、二章的理论,分析其采用伪译策略的原因、伪译的手段策略以及最终身份被揭露的原因。最后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重申伪译研究在翻译研究中的正确位置,并且表达了希望更多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愿望。
|
全文目录
致谢辞 5-6 中文摘要 6-7 英文摘要 7-10 第一章 伪译研究概述 10-16 一、选题原因 10-11 二、文献综述 11-13 三、选题意义 13-16 第二章 何谓伪译 16-23 一、伪译的定义 16-17 二、伪译的功能 17-19 三、伪译的分类 19-20 四、伪译产生的历史背景 20-21 五、伪译的命运 21-23 第三章《第三只眼睛看中国》伪译案例研究 23-40 一、《第三只眼睛看中国》简介 23-24 二、《第三只眼睛看中国》的伪译操作 24-36 (一) 采取伪译形式的原因 24-27 (二) 《第三只眼睛看中国》出版的社会文化背景 27-30 (三) 《第三只眼睛看中国》的伪译操纵手段 30-36 1. 陌生化策略 30-33 2. 平衡策略 33-34 3. 内部发行 34-36 三、《第三只眼睛看中国》伪译身份暴露的原因 36-40 结语 40-41 参考文献 41-44
|
相似论文
- 红楼花品之海棠文化翻译研究,I046
- 翻译目的论指导下归化和异化翻译方法的应用,H059
-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林语堂《京华烟云》汉译本研究,I046
- 从翻译的文化转向看《时尚女魔头》之异化翻译,H315.9
- “翻译”策略与“翻译”作品的接受,H315.9
- 梁实秋翻译思想研究,I046
- 清末民初对《福尔摩斯探案集》的译介,I206.5
- 对《德伯家的苔丝》两个中译本的描述性翻译研究,H315.9
-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翻译研究,H315.9
- 对描写翻译研究中语言和文化关系的再认识,H059
- 浅论文学翻译批评,I046
- 林纾、庞德翻译对比透视,I046
- 从伪译看翻译与文化的互动,H059
- 译者主体性观照下的文化误读研究,H059
- 文学翻译译者的创造性叛逆,I046
- 翻译美学审美标准初探,H059
- 译者的主观能动性,H059
- 关联理论的翻译观,H059
- 从多元系统论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翻译文学的繁荣,I206.7
- 新闻翻译的跨文化思考,H059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语言学 > 翻译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