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长强穴挂线法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所致便秘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 者: 李晓洁
导 师: 刘佃温
学 校: 河南中医学院
专 业: 中医外科学
关键词: 耻骨直肠肌综合征 长强穴 挂线法 定期扩肛
分类号: R657.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是一种以耻骨直肠肌痉挛性肥厚,致使盆底出口处梗阻为特征的排便障碍性疾病,是导致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常见因素之一。长期服用泻剂等保守治疗疗效欠佳,且副作用较多,外科手术治疗越来越普遍的被应用于临床,手术方式多采用肛管直肠内耻骨直肠肌纵切横缝术,由于术中切断耻骨直肠肌的多少无法界定,以致影响了手术效果,疗效差异显著,且出血较多,直肠内污染重,伤口愈合时间长,不同程度地带来一些后遗症、并发症。目前,中医外治法:采用长强穴挂线法取得了较好疗效,但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技术操作尚不规范。因此,从传统挂线疗法着手,探讨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外科治疗方法,并规范长强穴挂线配合中药内服疗法的操作,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目的:通过对使用长强穴挂线法和使用肛管直肠内耻骨直肠肌纵切横缝术的研究对比,评价长强穴挂线法对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所致便秘术后近期和远期疗效、感染等并发症的影响,确认长强穴挂线法是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所致便秘的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手术方式,并为此法提供科学的临床及理论依据,规范其操作。方法:本研究共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长强穴挂线法(治疗组)和肛管直肠内耻骨直肠肌纵切横缝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60例患者均行术前常规检查及准备。治疗组行长强穴挂线法:在腰麻下患者取侧卧位,于尾骨尖前方约0.5cm (相当于尾骨尖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取长强穴,用手术刀从长强穴处向肛缘方向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至齿线附近,用球头探针(另一端用粗丝线系一橡皮筋)从长强穴向肛内穿过部分耻骨直肠肌及部分肛门内括约肌(约挂断耻骨直肠肌全束的2/3,包括部分内括约肌)探入,从直肠穿出,并引出橡皮筋,将橡皮筋拉紧并结扎[1],术后10天左右橡皮筋脱落,开始扩肛,每周1~2次,连续治疗至一月。对照组行肛管直肠内耻骨直肠肌纵切横缝术:取尾骨下正中切口,长约3~4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左手食指插入肛内引导,扪及后正中位肥厚的耻骨直肠肌,右手持中弯钳在耻骨直肠肌与直肠壁之间分离耻骨直肠肌下缘,并用两把弯钳分别从游离的两端夹取耻骨直肠肌长约1.5~2cm,在血管钳内侧将夹取的耻骨直肠肌切除(夹取的宽度约为耻骨直肠肌宽度的1/2),断端结扎止血。放置橡皮条引流,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其它治疗均按常规处理。分别于治疗前、后30天,治疗后90天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疗效(排便困难程度、排便次数、大便性状、排便时间及有无腹胀、腹痛、肛门坠胀等主要症状变化),进行量化评分,以评价两组近期及远期治疗效果;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疼痛程度、有无出血、术后感染率)及复发率发生情况。结果:1.近期综合疗效分析: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痊愈15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临床痊愈10例、显效7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67%。经等级资料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两组病例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38<0.05),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分析:治疗前治疗组症状评分总分为530,平均积分17.67±3.83,对照组症状评分总分为493,平均积分16.43±4.22,术后治疗组症状评分总分为88,平均积分2.93±2.15,对照组症状评分总分为147,平均积分4.90±4.22,治疗组术前与术后差值为14.73±4.60,对照组术前与术后差值为11.53±5.56;术前两组积分经独立样本t检验,P=0.240>0.05,两组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组术前与术后积分经配对t检验,P=0.000<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术前与术后积分经配对t检验,P=0.000<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术前与术后积分差值和对照组术前与术后积分差值经独立样本t检验,P=0.018<0.05,具有显著性差异。3.肛门括约肌节制功能比较分析:术后治疗组肛门功能正常者30例,较好者0例,较差者0例,总正常率100%,对照组肛门功能正常者24例,较好者6例,较差者0例,总正常率80.00%。经等级资料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P=0.010<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术后肛门功能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术后并发症比较分析:术后治疗组出现疼痛5例、出血2例、感染1例;对照组出现疼痛8例、出血10例、感染8例。经χ2检验,P值分别为0.347、0.010、0.010,术后两组在术后疼痛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在术后创面出血和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5.远期综合疗效分析:两组间疗效分析见表4。术后90天对患者进行随访,治疗组临床痊愈13例、显效11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临床痊愈10例、显效7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3.33%。经等级资料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P=0.047<0.05),两组病例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远期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研究发现,长强穴挂线法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所致便秘疗效显著,明显优于肛管直肠内耻骨直肠肌纵切横缝术。长强穴属督脉经,位于脊骶端,主治便秘、便血、痔疮、尾骶部疼痛;挂线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采用长强穴挂线,挂断肌束的2/3,既能保证疗效,又不至于影响肛门功能,术后适当辅助定期扩肛巩固远期疗效,能够有效防止术后复发。方法简单易于临床医生操作,安全性强,手术并发症少,远期疗效稳定,是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所致便秘的理想治疗方法。

全文目录


摘要  5-8
Abstract  8-12
前言  12-13
对象与方法  13-19
  1 研究对象  13
  2 一般资料  13-14
  3 诊断标准  14-15
  4 病例入选  15-16
  5 治疗方法  16-17
  6 观察指标及方法  17-18
  7 疗效评定  18
  8 统计方法  18-19
结果  19-21
  1 近期综合治疗效分析  19
  2 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19
  3 肛门括约肌节制功能比较分析  19-20
  4 术后并发症比较分析  20
  5 远期综合疗效分析  20-21
理论探讨  21-32
  1 祖国医学对便秘的认识  21-23
  2 现代医学对便秘的认识  23-26
  3 耻骨直肠肌综合征  26-30
  4 挂线疗法  30-32
结论  32-33
致谢  33-34
参考文献  34-35
附录  35-44
  附录1 病例随机分组表  35-36
  附录2 便秘症状评估量化表  36-37
  附录3 文献综述  37-44
    参考文献  44

相似论文

  1. 柳越冬教授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经验浅析,R249
  2. 胶筋挂线法治疗直肠粘膜下瘘的临床研究,R657.1
  3. 长强穴埋线干预痔术后肛门疼痛的临床研究,R246
  4. 经直肠挂线切开耻骨直肠肌治疗耻直肌综合征的临床研究,R657.1
  5. 盆底薄层断面解剖与耻骨直肠肌综合征影像学研究,R445
  6. 针刺长强穴治疗MR认知功能临床观察与突触可塑性研究,R246.6
  7.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的研究与分析,R657.4
  8. 止痛促愈膏治疗新鲜肛裂的临床研究,R657.1
  9. NF-κB与IL-6在大鼠极限门静脉结扎模型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R657.3
  10. 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23例诊治分析,R657.2
  11. 硫酸镁早期干预急性胆管炎的疗效分析,R657.4
  12. 清胰Ⅱ号制剂对SAP大鼠肠粘膜屏障功能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R657.51
  13. 早期不全性胆道梗阻对豚鼠oddi括约肌的影响,R657.4
  14. 胆石病患者的胆汁酸成份分析,R657.4
  15. ERCP或T管造影后CT联合多模式重建技术对胆道疾病应用价值的探讨,R657.4
  16.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高危急性胆囊炎的疗效及随访分析,R657.4
  17. 暴发性急性胰腺炎死亡危险因素分析,R657.51
  18. 老年急性胆管炎的诊断与治疗(附152例报告),R657.4
  19. 肝脏部分切除对肝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R657.3
  20. 腹腔压力梯度改变对肝脏的影响的相关性研究,R657.3
  21. 胆囊切除、胆囊结石与结直肠癌关系的病例对照分析,R657.4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外科学 > 外科学各论 > 腹部外科学 > 直肠和肛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