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20世纪5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保护举例研究

作 者: 刘璐
导 师: 戴成萍
学 校: 中央民族大学
专 业: 考古学与博物馆学
关键词: 十大建筑 现代建筑 文化遗产 城市记忆
分类号: TU-8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6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以空前的规模迅速展开,北京、上海、广州等超级大都市似乎在一夜之间崛起。它们利用自身不同的地理优势、人文资源加速发展,但是伴随经济全球化趋势,强势文化不断注入,人们对于本国传统文化、本土特色的理解和继承被逐步消解,城市特色正在逐步消失,“城市文化危机”客观存在,“千城一面”的现象日趋严重。加之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环境的持续恶化以及城市资源的异常短缺,文化遗产及其所处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当下成为文化遗产保护最关键的历史阶段。本文选取20世纪5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作为整体研究对象。20世纪50年代的北京“十大建筑”是专门为庆祝建国十周年,在1958年9月以后开工兴建的,并在十周年大庆前夕竣工的十大国庆献礼工程。它们是: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农业展览馆、民族文化宫、北京工人体育场、北京火车站、民族饭店、华侨大夏、钓鱼台国宾馆。本文第一章,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阐明研究意义,并梳理和总结前人的研究经验。第二章,在搜集大量文字和图片资料的基础上,经过作者的总结、归纳,对研究对象整体进行言简意赅的介绍。第三章,是通过查找文献,并结合作者的实地调研走访,重点介绍北京民族文化宫和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两座建筑的建筑特点、建筑风格以及在使用、维护方面的情况,进而总结出该时期建筑所体现的时代特征,并探讨这两座建筑在利用、保护方面的经验,从而揭示中国现代建筑保护的现状和未来正确的发展方向。第四章则是结合现代建筑理论、建筑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理论和著作,从地标性建筑在城市发展、城市文化建设和城市记忆中的承载角度,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全文目录


摘要  2-3
ABSTRACT  3-7
绪论  7-14
  一 研究意义  7-10
    (一) 理论意义  7-10
    (二) 现实意义  10
  二 相关研究动态  10-14
    (一) 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著作  10-11
    (二) 关于"十大建筑"的理论与研究  11-12
    (三) 关于"十大建筑"保护的研究  12-14
第一章 20世纪5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介绍  14-31
  一、背景介绍  14-16
    (一) "大跃进"运动背景  14-15
    (二) 国庆献礼工程计划及始末  15-16
  二、十大建筑简介  16-29
    (一) 全国人民大会堂  16-18
    (二) 中国革命和中国历史博物馆  18-20
    (三)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20-21
    (四) 北京火车站  21-23
    (五) 北京工人体育场  23-24
    (六) 全国农业展览馆  24-25
    (七) 钓鱼台国宾馆  25-26
    (八) 民族文化宫  26-27
    (九) 民族饭店  27-28
    (十) 华侨大厦  28-29
  三、十大建筑保护存在的问题  29-31
    (一) 客观方面的因素  29
    (二) 主观方面的因素  29-31
第二章 五十年代"十大建筑"研究举例  31-50
  一、民族文化宫  31-42
    (一) 建设初衷  31
    (二) 位置选择  31-32
    (三) 设计要求  32-34
    (四) 具体建筑  34-39
    (五) 民族文化宫使用现状  39-40
    (六) 民族文化宫的艺术风格  40-42
  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42-50
    (一) 建造伊始  42-43
    (二) 建造过程  43-44
    (三) 具体建筑  44-48
    (四) 军事博物馆使用现状  48-49
    (五) 军事博物馆所代表的建筑思潮  49-50
第三章 由"十大建筑"产生的思考  50-57
  一、五十年代"十大建筑"在建筑史的地位  50-51
  二、"十大建筑"所体现的文化变迁  51-54
    (一) 20世纪50年代  52
    (二) 一九八零年代  52
    (三) 一九九零年代  52-53
    (四) 新世纪的十大建筑  53-54
  三、引发的对现代建筑保护的思考  54-55
  四、作为文化遗产的作用  55-57
    (一) 体现城市文化  55
    (二) 避免"千城一面"  55
    (三) 承载城市记忆  55-57
结语  57-59
参考文献  59-64
后记  64-66

相似论文

  1.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方高校传承问题的探究,G122
  2.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永新盾牌舞的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G852
  3.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D923.4
  4.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生存现状及保护策略研究,G122
  5. 材料的地域性因素对建筑的影响,TU-0
  6. 古商城文化旅游开发研究,F592.7
  7. 现代建筑设计中传统意蕴的体现,TU-0
  8. 农业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D997.1
  9. 河南省文化遗产价值指标体系研究,G122
  10. 布努瑶密洛陀文化传承探究,C955
  11. “新”与“旧”的对话,TU984.114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文圣拳的传承及创新发展研究,G852
  13. 当代社会变迁下侗族大歌的传承与保护研究,J607
  14.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D922.16
  15. 道教场所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B958
  16. 我国文化遗产领域非政府组织生存状态研究,G123
  17. “胜浦三宝”文化内涵的探究与开发,G127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保护法律问题研究,G122
  19. 市场经济下对“高密三绝”的保护形式及功能价值探析,G124
  20. 对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体性特征及相关问题的探析,G122
  21. 城市化进程中文化遗产保护研究,G12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建筑艺术 > 建筑艺术作品的保护、修缮和仿造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