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肇州油田扶余油层沉积微相与富油规律研究

作 者: 庞磊
导 师: 付广
学 校: 大庆石油学院
专 业: 矿产普查与勘探
关键词: 肇州油田 扶余油层 沉积微相 富油规律 主控因素
分类号: P618.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9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肇州油田扶余油层为三肇凹陷八厂辖区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目前区内有共有2个试验区投入开发,见到了良好的含油气远景,但由于储层沉积特征及砂体预测较难,开发区扩边和空白区布井难度较大。本文以储层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利用岩心、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通过对研究区物源体系、沉积特征、沉积微相和油水分布规律等研究,建立了研究区微相控油模式,在模式指导下刻画出16个油气富集目标区。利用研究区及周边探井重矿物资料、地层厚度变化和开发区密井网解剖对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肇州油田扶余油层的物源方向进行分析,得出肇州油田的物源方向主要为西南方向。以140口测井曲线为基础,利用井网对比法、井井对比法将肇州油田扶余油层划分为17个小层35个时间单元,在此基础上,对140口井FⅠ和FⅡ进行单井相识别,并综合物源方向绘制了肇州油田扶余油层FⅠ和FⅡ的平面沉积微相图,认识到FⅠ1 1~FⅠ3 2属于三角洲前缘亚相,FⅠ4 1~FⅡ5 2为三角洲平原亚相,且平面上肇州油田西部砂体比较发育,垂向上FⅠ7 1~FⅡ1 3小层砂体比较发育。利用统计学研究沉积微相对肇州油田的油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剖面上,根据肇州油田井解释资料按小层进行油层个数和油层厚度进行统计,得出油主要分布在FⅠ6 2、FⅠ7 3、FⅠ7 2、FⅡ1 1小层。平面上按照井疏密程度将肇州油田分为一区、二区、三区,其中一区井密度最大,其中包含2个开发区:州201开发区和州211开发区,二区井密度居中,三区井密度最小。油平面分布图随着井密度的增大越来越精细,因此一区的油平面分布图最可信。一区含油性最发育。对含油的微相类型按小层进行统计,发现在三角洲前缘亚相油主要分布在席状砂和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上,而三角洲平原亚相油主要发育在分流河道微相上,主要富油微相与各小层富油程度呈线性关系,说明沉积微相类型发育程度与富油程度呈正比。根据扶余油层顶部构造图识别出断层封闭圈闭32个,封闭断块圈闭8个,构造圈闭1个。按着“在有油分布,存在河道和席状砂且在圈闭内”找有利区的原则,在肇州油田扶余油层优选出16个评价目标区,进一步明确了下一步的勘探目标。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7
创新点摘要  7-10
前言  10-16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0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0-13
  三、存在问题  13
  四、主要研究内容  13-14
  五、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
  六、研究思路方法、工作量  14-16
第一章 区域地质背景  16-21
  1.1 区域地质概况  16-18
    1.1.1 研究区位置  16
    1.1.2 研究区构造特征  16-18
  1.2 区域地层特征  18-20
  1.3 研究区沉积背景  20-21
第二章 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建立  21-29
  2.1 砂组、小层、时间单元划分方案  21-22
    2.1.1 目前油层划分概况  21
    2.1.2 砂组、小层、时间单元划分原则  21-22
    2.1.3 时间单元划分结果  22
  2.2 探评井、大区域地层、砂组、小层对比技术研究  22-28
    2.2.1 研究区对比难点  22-23
    2.2.2 探评井、区域砂组、小层对比技术研究  23-28
  2.3 研究区沉积时间单元对比  28-29
第三章 沉积微相研究  29-58
  3.1 物源分析  29-32
    3.1.1 重矿物分析  29-30
    3.1.2 砂岩厚度变化分析  30-31
    3.1.3 邻区沉积体系和研究区2 个开发区单砂体精细解剖  31-32
  3.2 沉积相类型以及沉积特征  32-34
    3.2.1 三角洲分流平原亚相  32-33
    3.2.2 三角洲前缘亚相  33-34
  3.3 测井微相模式建立  34-37
    3.3.1 三角洲分流平原亚相  35-36
    3.3.2 三角洲前缘亚相  36-37
  3.4 沉积微相精细研究  37-55
    3.4.1 问题提出  37
    3.4.2 肇州油田扶余油层各小层平面微相、单砂体精细解剖研究  37-55
  3.5 开发区砂体分布特征研究  55-58
    3.5.1 州201 开发区含油主力层砂体发育特征  56
    3.5.2 州211 开发区含油主力层砂体发育特征  56-58
第四章 沉积微相对油分布的控制作用  58-74
  4.1 油水分布规律  58-68
    4.1.1 油剖面分布特征  58-60
    4.1.2 油平面分布特征  60-68
  4.2 沉积微相对油分布的控制作用  68-74
    4.2.1 对油气纵向分布的控制作用  68-71
    4.2.2 对油气平面分布的控制作用  71-74
第五章 有利区预测  74-75
结论  75-76
参考文献  76-80
发表文章目录  80-81
致谢  81-82
详细摘要  82-90

相似论文

  1. 鄂南富县地区中生界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与富集规律研究,P618.13
  2. 塔南凹陷南屯组一段油气富集规律研究,P618.13
  3. 北二区东高台子油层剩余油分布研究,P618.13
  4. 北一区断东萨葡油层组精细对比和沉积微相研究及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P618.13
  5. 惠民凹陷商河地区沙河街组二段下亚段沉积体系研究,P618.13
  6. 临南洼陷沙三段岩性油气藏含油性定量评价及预测,P618.13
  7. 松辽盆地长10区块扶余油层油气成藏规律研究,P618.13
  8. 扶新隆起带扶余油层测井资料岩性识别及岩相划分,P631.84
  9. 低渗透砂岩储层分类研究,P618.13
  10. 喇嘛甸油田北块扶余油层资源潜力初步评价,P618.13
  11. 双城油田扶一组、扶二组沉积特征研究,P618.13
  12. 杏树岗地区扶余油层储层评价,P618.13
  13. 贵州煤矿煤与瓦斯突出主控因素及规律研究,TD713
  14. 头台油田台1区块扶余油层沉积微相研究,P618.13
  15. 哈萨克斯坦AB油田中区油藏地质特征与开发调整技术研究,P618.13
  16. 港东开发区储层地质特征研究,P618.13
  17.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沉积微相识别方法研究,P618.13
  18. 深南构造带滚动勘探潜力综合评价研究,P618.13
  19. 葡南特低渗透扶余油层有效开发技术研究,P618.13
  20. 喇嘛甸油田萨尔图油层构造及储层特征研究,P618.13
  21. 州13块葡萄花油层沉积微相研究,P618.13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矿床学 > 矿床分类 > 燃料矿床 > 石油、天然气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