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双城油田扶一组、扶二组沉积特征研究

作 者: 石美娟
导 师: 卢双舫
学 校: 东北石油大学
专 业: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关键词: 双城油田 扶余油层 沉积特征 储层特征 有利目标预测
分类号: P618.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项研究采用沉积学、储层地质学等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地震、测井、录井、岩心等资料,对双城油田扶一组、扶二组油层的地层划分对比、沉积特征储层特征、成藏规律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双城油田横跨松辽盆地北部东南隆起区长春岭背斜带、宾县—王府凹陷两个二级构造单元。本区研究的主要含油层系为泉头组四段的扶余油层,其厚度范围为78.0-111.0m。扶余油层划分为F1、F2两个油层组,其中Fl油层组又细分为F1s、F1z、F1x三个复油层;F2油层组细分为F2s、F2x两个复油层。研究区扶余油层沉积时期主要受南部长春怀德沉积体系的控制,总体属于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有三角洲平原亚相和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的微相类型有水上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三角洲前缘席状砂及席间泥等微相。F2x、F2s、F1x、F1z油层地层沉积时期均有分流河道、决口扇等微相发育,并且水上分流河道在研究区发育范围极其广泛,砂体连通性较好,储层发育;F1s油层地层沉积时期水体变深,主要为水下沉积环境,河道砂体规模相对较小,滨浅湖砂坝较发育,因此河道砂厚度较薄,所以连通性较差,储层发育一般。分析研究区扶余油层取心井物性资料,表明目的层段储层岩性主要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岩性分布粒度较细,分选系数主要分布在1.5~3.5之间,分选性好一中等。扶二组和扶一组中下部岩性主要为紫色、紫红色、紫灰色,指示水上氧化沉积环境;扶一组上部岩性主要为绿色、灰绿色,指示水下弱还原沉积环境。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布变化范围表明,研究区目的层段主要为中孔低渗储层,砂体相对发育。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分析表明,研究区主要油气藏类型是背斜油气藏和断层—岩性油气藏。结合研究区储层特征、构造条件及沉积微相特征等,对研究区进行了有利目标区预测,以指导区块优选和布井开发。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7
创新点摘要  7-10
前言  10-13
  0.1 研究意义及目的  10
  0.2 主要研究内容  10-11
  0.3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1-13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  13-24
  1.1 松辽盆地构造演化特征  13-14
  1.2 研究区地理位置  14-15
  1.3 区域地层与沉积特征  15-16
  1.4 现今构造特征  16-19
  1.5 平面构造演化特征研究  19-24
第二章 地层划分及物源分析  24-40
  2.1 测井地震划分、对比地层  24-29
    2.1.1 测井分层  24-27
    2.1.2 井震结合分层  27-29
  2.2 物源分析  29-40
    2.2.1 重矿物分析  29-32
    2.2.2 泥岩颜色分析  32-33
    2.2.3 振幅透视图分析  33-35
    2.2.4 地震波形分类分析  35-37
    2.2.5 砂体展布特征分析  37-40
第三章 沉积特征研究  40-52
  3.1 测井相分析  40-42
  3.2 单井相分析  42-47
    3.2.1 沉积微相类型及其特征  42-43
    3.2.2 单井相分析  43-47
  3.3 联井相分析  47-48
  3.4 平面相展布特征  48-52
    3.4.1 平面相绘制  48-50
    3.4.2 平面相特征  50-52
第四章 储层特征研究  52-60
  4.1 砂体成因类型及展布特征  52-53
  4.2 岩性特征  53-54
  4.3 物性特征  54-60
    4.3.1 孔隙度  54
    4.3.2 渗透率  54-55
    4.3.3 物性分析  55-60
第五章 成藏规律分析及有利目标预测  60-74
  5.1 油源条件  60-63
    5.1.1 有效烃源岩厚度及生排烃强度  60-61
    5.1.2 源岩的地化特征  61-63
  5.2 储层条件  63-65
  5.3 油气封盖条件  65-66
  5.4 运移条件  66-67
  5.5 圈闭条件  67-68
  5.6 有利目标预测  68-74
结论  74-75
参考文献  75-79
发表文章目录  79-80
致谢  80-81
详细摘要  81-91

相似论文

  1. 鄂尔多斯盆地樊学油区延安组延8、延9沉积相及储层特征研究,P618.13
  2. 南黄海西部陆架区底质沉积物沉积特征与物源分析,P736.21
  3. 松辽盆地白垩系岩相古地理研究,P531
  4. 车镇凹陷新生代成盆—成藏构造过程及华北克拉通破坏,P542
  5. 萨南油田高台子油层高含水开发后期开发潜力研究,P618.13
  6. 松辽盆地长10区块扶余油层油气成藏规律研究,P618.13
  7. 塔里木盆地二叠系层序地层学研究,P618.13
  8. 渤中25-1油田保护油层钻井液技术研究,TE254
  9. 扶新隆起带扶余油层测井资料岩性识别及岩相划分,P631.84
  10. 潞安矿区山西组3#煤层储层特征及成因机理,P618.11
  11. 乌尔逊凹陷乌南地区南屯组沉积特征研究,P512.2
  12. 低渗透砂岩储层分类研究,P618.13
  13. 鄯善油田三间房组沉积特征研究,P512.2
  14. 喇嘛甸油田北块扶余油层资源潜力初步评价,P618.13
  15. 牛心坨油田西部沙四段碳酸盐岩储层研究,P618.13
  16. 大民屯凹陷67-59断块沙三段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及主力油层优选,P618.13
  17. 裕民地区沉积特征研究,P512.2
  18. 吉林油田新立新北地区气藏评价研究,P618.13
  19. 鄯善油田七克台组沉积特征研究,P512.2
  20. 鄯善油田储层特征,P618.13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矿床学 > 矿床分类 > 燃料矿床 > 石油、天然气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