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维、汉大学生博弈决策特点的比较研究

作 者: 姚彩云
导 师: 陈璟
学 校: 四川师范大学
专 业: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关键词: 博弈决策 囚徒困境 最后通牒 跨文化 人格
分类号: C93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68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博弈决策(game decision making)是指在包含利益相互依存的两个或多个参与者的博弈情境中进行的行为决策。作为生活中常见的重要决策类型,博弈决策与个体发展乃至政治、经济、教育等社会领域的发展均具有密切联系。近年来博弈决策已成为心理学决策研究的前沿课题,为进一步分析和明确博弈决策的心理机制,本研究在跨文化研究视角下对维吾尔族与汉族个体博弈决策特点和心理机制进行的分析与比较,希望能够丰富博弈决策的本土化研究,也为博弈决策的影响因素及机制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本研实验材料采用改编的囚徒困境最后通牒任务,被试为120名维、汉新疆高校大学生,旨在考察维、汉个体在博弈决策中是否存在决策差异,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其在静态囚徒博弈中的行为特点和策略选择,并对其博弈决策是否存在框架效应进行了验证,最后以人格作为解释文化差异对博弈决策影响的中间变量。结果表明:(1)维吾尔族被试的囚徒博弈决策中存在框架效应,而汉族被试则不存在。(2)维吾尔族被试比汉族被试更多做出非纳什均衡决策,通过策略分析,发现维吾尔族被试比汉族被试更多的使用随机性知觉与互惠合作策略,而汉族被试比维族被试更多的使用理性策略。(3)在同一民族内部,维吾尔族被试在两个框架任务中,使用的策略存在差异,而汉族被试则不存在差异。据此结果,我们从文化,和认知方式两个角度进行了解释,为少数民族青少年决策能力培养,提供实证依据。(4)维、汉被试在最后通牒任务中做为应答者,与提议者的得分不存在差异,但在策略选择上存在明显差异,汉族被试更多的选择权益策略,而维吾尔族被试更多的选择互惠策略。(5)人格各维度得分与博弈决策得分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宜人性维度得分高能够有效的预测维、汉被试给他人分配的较多的份额的决策行为,表明了人格对最后通牒决策的影响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1. 问题的提出  9-11
  1.1 选题背景  9-11
2. 国内外现状分析  11-24
  2.1 国内外博弈决策研究现状  11-15
    2.1.1 博弈决策的概念及研究范式  11-12
    2.1.2 博弈决策研究现状  12-15
  2.2 国内外与博弈决策的跨文化研究现状  15-22
    2.2.1 儿童跨文化博弈决策的研究历程  16-17
    2.2.2 成人博弈与文化取向  17-19
    2.2.3 成人博弈与社会偏好  19-21
    2.2.4 成人博弈与人格  21-22
  2.3 维、汉个体博弈决策跨文化研究的前景  22-24
3. 问题的提出  24-26
4. 研究的意义  26-29
  4.1 理论意义  26
  4.2 实践意义  26-29
5. 研究的总体设计  29-38
  5.1 实验前言  29-32
  5.2 研究方法  32
  5.3 实验材料  32-34
  5.4 实验设计  34
  5.5 实验任务  34
  5.6 实验总体假设  34-35
  5.7 试验程序  35-38
    5.7.1 实验一:获利表述的囚徒困境任务  35-36
    5.7.2 实验二:损失陈述的囚徒困境任务  36
    5.7.3 实验三:最后通牒实验  36-38
6. 预实验结果及讨论  38-42
  6.1 预实验被试年龄分布  38
  6.2 预实验结果报告  38-42
7. 正式实验结果  42-55
  7.1 被试  42
  7.2 维吾尔族与汉族被试囚徒博弈结果  42-46
    7.2.1 维、汉被试在正负信息框架下囚徒博弈的结果  42-43
    7.2.2 维吾尔族与汉族被试框架效应的验证结果  43
    7.2.3 维吾尔族与汉族被试囚徒困境策略分类  43-44
    7.2.4 两个任务中策略使用情况  44-46
  7.3 维吾尔与汉族被试最后通牒博弈的结果  46-52
    7.3.1 维、汉最后通牒博弈结果比较  46-47
    7.3.2 维吾尔族与汉族被试在最后通牒博弈中,各要约水平人数分布情况  47-49
    7.3.3 维吾尔族与汉族被试最后通牒博弈策略使用情况  49-52
  7.4 维吾尔与汉族被试大五人格结果  52
  7.5 维吾尔族与汉族被试大五人格各维度得分与博弈决策得分相关分析结果  52-53
  7.6 维、汉被试人格与博弈决策层次回归分析结果  53-55
8. 实验结果讨论  55-64
  8.1 维、汉囚徒博弈决策结果讨论  55-56
  8.2 维吾尔族框架效应结果讨论  56-58
  8.3 人格对正负信息框架下的囚徒困境博弈的影响  58-60
  8.4 维、汉最后通牒博弈决策结果讨论  60-61
  8.5 人格对最后通牒博弈结果的影响  61-62
  8.6 研究结果的启示  62-64
9. 研究的创新之处  64-66
10.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66-67
参考文献  67-75
附录  75-78
致谢  78-79
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79

相似论文

  1. 论我国公司人格否认法律制度的完善,D922.291.91
  2.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研究,G633.41
  3. 马洛—克罗恩社会赞许性量表的修订及相关研究,B841.7
  4. 中学生人格特质、知觉父亲教养方式与内隐攻击性的关系,G631
  5. 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B849
  6. 小学语文教材风波修辞析,G623.2
  7. 预测任务下过度自信的影响因素研究,B841
  8. 高中古典文学教学与当代高中生人格培养,G633.3
  9. 留学生跨文化效能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生活满意度关系研究,G648.9
  10. 青少年正畸治疗中的心理研究,R783.5
  11. 人格因素与说谎、识谎行为关系的研究,B844.2
  12. 男性内外向人格与性态度对性图片加工的影响:来自ERP的证据,B844.2
  13. 全职母亲人格类型(MBTI)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B844.2
  14. 基层公务员人格特质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D630.3
  15. 关于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人格魅力的研究,G623.8
  16. 父亲意象人格面具结构的实证研究与心理分析,B844.6
  17. 一人公司法律制度研究,D922.291.91
  18. 孟子人性思想与我国现代理想人格的塑造,B222
  19. 员工主动性人格、工作投入与幸福感关系研究,B848
  20. 冠心病患者D型人格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分析,R473.5
  21. 护士心理一致感、人格特征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研究,R47

中图分类: > 社会科学总论 > 管理学 > 决策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