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转型期社会矛盾的成因分析及预防协调机制研究

作 者: 张帆
导 师: 饶宁华
学 校: 重庆理工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关键词: 转型期 社会矛盾 成因 预防协调机制
分类号: D6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456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进入新的社会转型时期。三十年多年来,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使我国的经济社会各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任何社会的进步,必然伴随一定的社会代价。进入转型期以来,我国社会各方面的矛盾问题纷繁复杂,给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本文在转型期社会矛盾分类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社会矛盾产生的深刻根源,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的预防协调机制,以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思路及方法,对相关国内外研究现状做出分析,以引出对转型期社会矛盾问题的探讨。第二、转型期与社会矛盾界定。这一部分对“转型期”、“社会矛盾”、做出了界定,并说明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为整个论文的研究奠定前提和基础。第三、转型期社会矛盾的突出表现及特征。在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转型期我国社会矛盾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和狭义社会领域的突出表现,并归纳了其共性特征,主要有利益相关性突出、矛盾复杂化明显、矛盾对抗性增强以及群体性矛盾增加四个方面的特点。第四、转型期社会矛盾的成因分析。转型期社会矛盾问题成因复杂,既有表面的直接诱因,也有深刻的社会根源。本文从总体上分析了转型期社会矛盾问题产生的物质根源、社会根源、体制根源和思想文化根源。第五、转型期社会矛盾预防与协调机制。转型期社会矛盾的化解应该预防与协调并重,并且应当着眼长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逐步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防与协调机制。从预防的角度而言,要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和社会治安防控机制;从矛盾调处的角度而言,要建立健全社会矛盾应急机制、疏导机制,社会心理调节机制和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的监督、考核、追究机制。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0
1 绪论  10-15
  1.1 研究的缘起  10-11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1-13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  13-14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  14-15
2 转型期社会矛盾界定  15-19
  2.1 转型期内涵  15-16
    2.1.1 社会转型的内涵  15
    2.1.2 本文转型期界定  15-16
  2.2 社会矛盾的界定  16-17
  2.3 转型期与社会矛盾的关系  17-19
3 转型期社会矛盾的突出表现及特征  19-30
  3.1 转型期社会矛盾的突出表现  19-26
    3.1.1 经济领域的突出问题  19-21
    3.1.2 政治领域的突出问题  21-23
    3.1.3 文化领域的突出问题  23-25
    3.1.4 社会生活领域的突出问题  25-26
  3.2 转型期社会矛盾问题的特征  26-30
    3.2.1 利益相关性突出  26-27
    3.2.2 矛盾复杂化明显  27
    3.2.3 矛盾对抗性增强  27-28
    3.2.4 群体性事件增加  28-30
4 转型期社会矛盾的成因分析  30-38
  4.1 转型期社会矛盾产生的物质根源  30-32
    4.1.1 生产力相对落后  30-31
    4.1.2 生产发展不平衡  31-32
  4.2 转型期社会矛盾产生的社会根源  32-33
    4.2.1 利益格局变动的影响  32
    4.2.2 国际环境变化的影响  32-33
  4.3 转型期社会矛盾产生的体制根源  33-35
    4.3.1 经济体制方面  33-34
    4.3.2 政治体制方面  34-35
  4.4 转型期社会矛盾产生的思想根源  35-38
    4.4.1 思想观念摩擦  35-36
    4.4.2 社会心理失衡  36-38
5 转型期社会矛盾预防与协调机制  38-49
  5.1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矛盾预防与协调机制建设  38-39
  5.2 建立健全转型期社会矛盾预防机制  39-44
    5.2.1 建立健全利益关系协调机制  40-42
    5.2.2 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  42-43
    5.2.3 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机制  43-44
  5.3 建立健全转型期社会矛盾调处机制  44-49
    5.3.1 建立健全社会矛盾应急机制  44-45
    5.3.2 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疏导机制  45-46
    5.3.3 建立健全社会心理调节机制  46-47
    5.3.4 健全社会矛盾调节的监督、考核和追究机制  47-49
6 结语  49-51
  6.1 结论与展望  49-50
  6.2 论文的不足之处  50-51
致谢  51-52
参考文献  52-54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54

相似论文

  1. 中学生学业不良的成因及对策研究,G632.0
  2. 粤东农村地区初中数学学业不良生的现状与转化策略研究,G633.6
  3. 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的哲学思考,D262.6
  4. 高中数学后进生的成因及教学转化对策,G633.6
  5. 中国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组分空间分布特征,S718.5
  6. 化学与生物成因施氏矿物的矿物学特征及其对水中As(Ⅲ)吸附去除效果的研究,X703
  7. 我国社会转型期慈善伦理的经济学分析,D632.9
  8. 体育新闻的异化现象与大学生体育行为研究,G80-05
  9. 中国第三次社会转型以来竞技体育的发展路径研究,G812.0
  10. 欧盟国家化解社会矛盾对我国的启示,D75
  11. 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武术发展环境特征及对策研究,G852
  12. 媒介性别歧视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G206
  13. 基于管理行为控制的煤矿全面安全管理体系研究,X936
  14. 单县凸起铜成矿地质背景分析,P618.41
  15. 论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指导策略,G633.3
  16. 论河曲民歌的成因及艺术特色,J607
  17. 运用赏识教育转化高中“问题学生”,G635.1
  18. 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形成环境研究,G631
  19. 初中学困生成因及干预研究,G635.1
  20. 我国腐败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D262.6
  21. 高考招生诈骗问题研究,G647.3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